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商》2008,(10):113-113
家,不等于房子,要住人,要洋溢着融融的暖意。房子不是为风格存在的,而是为人而存在的,因而在装修设计、居家布置时,要贴合主人的心思,符合主人的个性。  相似文献   

2.
《致富天地》2005,(5):42-42
云南省建水县出了一位女能人,她专门邀请各方来宾看自己的房子,她叫马庆菊。  相似文献   

3.
小欧 《三联竞争力》2006,48(2):57-57
凯清于2003年夏应聘到长沙一家房地产营销公司做推销员,进去后她才发现这家公司所代理的楼房要么是年代久远的“过时房”,要么是地处偏僻,布局不甚合理的房子,加上老板几乎不搞广告宣传,一个月过去了,凯清连一套房子也末销售出去。  相似文献   

4.
彩色钥匙店     
这个冬天,刘女士来到住宅小区临街的售楼处,偶然发现很多韩国留学生到这里询问,是否有出租的房子。虽然售楼处的回答是“只售不租”,却让刘女士心头一热:这不正是她苦苦寻找的商机吗!经过一段观察,她发现租房的学生越来越多,于是便放手在小区里联络相熟的朋友,联合起来买下40多套房子。  相似文献   

5.
下午,堵车。她路过一个小学的门口,她说:“我还从来没有下午从这里走过,从来没见过这群孩子们放学。”她是从联想的FM365转到这个部门,经历了FM365那次疯狂的裁员,她也送走过好多同事,但这次,离开的是她。他的老婆怀孕在身,而他自己刚刚分期付款买了房子,他此前何曾想到自己会是此次联想战略裁员的棋子之一。  相似文献   

6.
懒燕子垒窝     
《销售与管理》2006,(2):71-71
有一勤一懒两只燕子同时垒窝,勤燕子仔细寻找结实的树枝和稻草,精心地布置自己的房子,丝毫没有怠慢垒窝这件事。  相似文献   

7.
《致富天地》2005,(1):6-7
42岁的颜志强从江西老家到上海打工已经有4年多了。2003年初,妻子朱凤兰也来到了上海,经人介绍在附近一户人家做保姆。她的雇主家是复式房子,总共有200多平方米。  相似文献   

8.
《华商》2014,(12):51-51
很早,他就和她同厂,他是三班倒的工作,她也是,一个月里,只有几天能轮在一个时间段上休息。刚结婚,厂里没房,住的是集体宿舍极小的房子,卫生间、厨房都是公用的。 他早上8点半下班,她8点已经去上班,回到家,桌子上有一张便条:馒头在锅里,趁热吃,抓紧时间休息。下面落的是她的大名。揭开锅盖,馒头还热着。  相似文献   

9.
6月的一个阴郁雨天,供职于一家外企的赵兰被告知,她那套刚刚付清首付,办完房贷手续的新房让法院查封了,房子很可能作为债务资产抵偿出去,而她很可能既拿不到房、也得不到首付退款。  相似文献   

10.
莉萨·威廉姆斯是美国马萨诸塞州沃特镇一位普通的全职家庭主妇,一天晚上她听到自家房子外面有很大的碰撞声,然后是警笛声,她知道是发生了事故,但是第二天她打开当地电视台,却没有任何相关报道,随后她又买了一份当地报纸,依然没有报道。这促使莉萨开通了她自己的“超地方化”(hyperlocal)博客——沃特镇,她用自己的数码相机、录音机、个人电脑记录自己发现的新闻,从镇里警察局的出警情况到新开张的饭店,无所不包。她的博客很快成为这个仅有3万多人小镇的一个热门话题,因为人们能从这里了解到真正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互动     
正少了政策的驱使,多了市场的调控,缓慢下滑恢复正常的市场变化苦了最底层的二手房交易中介。就在做这一次采访前,身边刚好有朋友在经历北京的二手房买卖。为了把房子从偏远的北五环外换到市区,这位朋友必须卖掉自己在北京市管庄区的房子从而换一个城区的房子。在她兴致勃勃开始了换房看房没多久,就发现今年北京市二手房市场似乎成了"一潭死水",一个月的时间她自己的房子没"死水"之下  相似文献   

12.
于昕今年28岁,她在移动通信部门工作,目前月收入5500元,丈夫在在邮政局工作,目前月收入3800元。他们现在有家庭积蓄15万元,分别是6万元的银行存款、5万元凭证式国债和4万元内部职工集资。两人结婚三年来一直住在租赁的房子里,看着房价和房租一个劲儿的上涨,他们想尽快买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相似文献   

13.
简单美丽     
中西合壁的居家布置在上海并不少见,但是完全信任一位来自异国的设计师,将自己的居家布置全权交给她,抱着学习、了解,尝试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帅兰 《光彩》2008,(6):19-20
5月21日上午10:30,记者拨通了帅兰的电话。当时,她正在帮助政府运送物资。11点整,记者再次拨通她的手机5月12号地震时,我正在江油武都镇乡下一个朋友家里。当时感觉房子晃动得很厉害,我吓坏了,赶紧往外跑。没过几分钟,房子塌了,手机信号也断了,  相似文献   

15.
周普发 《商界》2009,(10):78-81
是有了房子就有家,还是有了家就有房子?“吃好穿好不如自己的房子好!”这是一个武汉普通工人家庭三代的房子变迁故事。从“河南棚子”的租户,到今天住上花园洋房,房子见证着三代人的努力,见证着一家人所有情感都紧系房子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6.
柯实 《创业家》2014,(5):81-83
正四川农村一家三口的创业史女儿在微信上发的第一个朋友圈是一张图,一个红色小蛇公仔,露着喜庆的笑容,日期是2014年1月31号,癸巳年正月初一。1991年出生的她,23岁了。她希望明年春节的时候,父母不要再在北京打工,一家三口能在成都买了房子,一起过年。女儿虽然刚刚毕业,但是从去年9月份起,已经不需要再向家里要钱了。她的想法是,房子可以先由父母付了首付,后边的自己挣钱还。母亲有另外的想法。她和丈夫在北京,现在一个月有8000块钱左右的收入,自从不  相似文献   

17.
一个意大利女子,在委内瑞拉生活了多年之后,带着孩子们回到意大利,买下翁布里亚地区有着悠久历史的两百英亩古老土地,建起梦特吉庄园。庄园里,规模不一的五幢小楼,每一间的装饰、布置,都倾注了她的心血与热情,都流露着她的修养与身价,体现着她对于生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刘尔寿 《光彩》2014,(8):64-65
正近日,一则"卖北京1套房换休斯顿6套房,月赚1万元租金"的报道成为理财界的焦点。去年,北京人李女士卖掉了她唯一的一套房子,这套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双井的两居室老楼民宅为她筹得300多万元人民币,利用这笔钱,她在休斯顿成功入手6套房产。李女士的算盘是:出租一套休斯顿的房子月收益为400多美元(约合人民币2481元),用这笔租金可以把原来北京的房子再租回来,除去这部分开支,每月还能赚近1万元,年收益为10多万元人民币。像李女士这样热衷于在美国置业的中国投资者不在少数,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7月8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13年4  相似文献   

19.
<正>她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是她没想到,金钱并不能买到一切。当初创业的艰辛,她至今不能忘怀,是那个深爱着她的人放弃了外出做高管的机会,与她一道来到这个陌生的都市中打拼。冬天来了,没钱交取暖费,两人在简陋的出租屋里相依相偎,男人宽厚的肩膀和胸膛温暖着她。努力工作了两年,她有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和房子。  相似文献   

20.
《商业文化》2006,(11):80-80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达,置房者越来越多,置房后又喜置家,而家庭布置是靠家具烘托气氛的。家庭财富的体现除去房子、汽车就是家具,红木家具因为高贵、价格不菲而且能够充分显示主人的身份,故而让更多的人在期望以个人性格引起别人注意和尊重,而不希望大家的审美和情趣雷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