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农业资源概述农业资源有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之分。农业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四个方面。我国除了生物资源较丰富外 ,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条件均较差 ,尤其是土地资源、水资源人均占有量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 ,水资源分布的地区不均也加剧了供求矛盾 ,限制了许多地区光、热和土地资源生产效力的发挥。农业社会经济资源是有效利用农业自然资源 ,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主要包括人口和劳动力 ,农业物质技术装备 ,城市工业、运输、邮电等发展状况 ,农业资金条件 ,农村经济体…  相似文献   

2.
为了我国农业资源科学地开发利用保护,促进农业全面综合地发展,1979年4月成立了中国农科院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 农业区划研究所以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为主要研究对象。面向全国,开展资源经济,区域性开发,商品基地选建等研究,为国家和部门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这个所的科技力量比较雄厚,研究设备比较齐全,资料丰富系统,为国家提供了许多科研成果。现在全所已有职工86人,其中科研人员73人(副研17人),形成了一只有实力的研究队伍。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基于人与以土地为基础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研究提出推进中国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和深化自然资源利用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与主要任务的建议。研究方法:借助时空锥理论,构建人地关系演变与以土地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科学演进和利用管理改革发展的关系模型,分析自然资源相关科学及其范式和利用管理改革发展的内在逻辑;采用集合理论,分析人地关系权籍时空系统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差异;根据人地关系权籍时空系统理论,分析以土地为基础的有关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和利用管理改革的主要矛盾方面。研究结果:(1)自然资源相关科学及其范式的演进揭示出一个内在逻辑,即人地关系的演变催生了自然资源相关科学及其范式的"科学革命";(2)人地关系权籍时空系统4人地关系地域系统;(3)以土地科学及其范式推动中国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和深化自然资源利用管理改革,是中国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和利用管理改革的主要矛盾。研究结论:(1)以土地科学及其人地关系权籍时空系统理论范式为基础,整体统一开展并整合以土地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空间内各种自然资源权籍信息、资源和资产信息的调查、测量、分类、评估、确权、登记等各种基础数据;(2)以统一整合的以土地为基础的自然资源权籍、资源和资产数据为基础,整体开展以土地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空间的统一规划,以一个整体规划取代多个行业规划;(3)在此基础上,以土地权籍管理为核心,统一其他自然资源权籍管理,以土地资源和资产管理为核心,统一其他自然资源和资产管理,以服务、支撑并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土地为基础的自然资源资产统一市场的机制体制,整体优化利用和统筹治理以土地为基础的自然资源时空,实现人与自然资源生命共同体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一切能够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与能量,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获取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主要源泉,是发展社会生产的物质基础。农业自然资源是指能够为发展农业所利用的自然资源,通常包括土地资源、气侯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农村能源,以及其他与发展农业有关的自然资源,如石灰石、钾盐矿、磷矿等。农业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与条件。  相似文献   

5.
1989年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89)6号文指出: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是科学地指导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在农业自然资源方面的职责是:继续深入开展农业资源调查、动态监测和综合评估;组织研究农业资源开发的重大政策;协调区域开发中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以及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治理的关系;协调和推动有关部门研究拟定农业自然资源保护的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6.
“不要打破生态平衡”这种提法,我认为不够恰当,旧的平衡被不断打破,新的平衡不断出现,这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在参加省组织的三江平原(包括穆棱河流域)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工作之后,不断加深了对这一规律的实际认识,但却是十分粗浅。生态系统平衡的实质 研究农业自然资源,弄清生态平衡实质 农业自然资源是一切能够为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所利用的生物圈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水、生物、气候四大资源。整个生物圈资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农业自然资源中的土地、水、生物、气候等资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同时存在,又是…  相似文献   

7.
农业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动植物)资源等。它们的分布具有地域性。农业生产的过程,就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挖掘  相似文献   

8.
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内涵与评价体系研究是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轮国家机构改革之前,基于不同历史时期发展战略和部门管理职责不同,土地、矿藏、河流、森林、草原、海洋、湿地等自然资源分属不同行政机构管理,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缺乏统一的评价维度和评价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状况的整体衡量以及不同区域间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状况的横向比较。本研究重点围绕自然资源概念、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内涵、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开展研究,以期为开展区域性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我国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推进过程中存留的矛盾和不足,探究分析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剖析现状、探寻原因、提出建议,为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河北省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为目标层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分析各指标的权重,利用相关性分析探究影响河北省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的因素,为提高河北省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提出建设性意见。[结果]通过构建河北省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评价体系,评价结果表明河北省土地资源利用中农药化肥施用量(0.070 1)较高,土地开发(0.121 9)和土地退化治理率(0.148 6)处于较低水平;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0.025 4)低、生态环境用水率(0.121 3)和人均污水排放量(0.125 0)都比较高。[结论]河北省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中存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的现象,其中人口数量、经济生产总值是影响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提高农业自然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应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健全法制措施、加强环保意识,从根本上促进河北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等自然资源空间结构正在大规模转换。科学规划土地空间结构,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方法]采用GIS多因素叠加分析技术和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以土地利用类型、覆被动态变化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河南省的土地资源空间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河南省漯河市、焦作市及洛阳市等地区的农业土地资源空间使用功能效率和农业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土地适应性评价标准能够得到I等(S1)。河南省其他各市中的土地资源空间区划方面的优化空间较高,提高河南东部及北部的土地资源空间农业优化,能够提高河南省资源的使用效率。[结论]适宜性评价结果准确反映了河南省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在制定河南省土地资源空间区划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对区域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研究及提高土地资源空间区划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各省、市、自治区计委、建委、农委、农业区划办、农业厅(局)、测绘局(处): 现将国家计委农业区划局、农牧渔业部土地管理局、国家测绘局联合召开的《全国农业用图工作会议纪要》转发给你们,望参照执行。 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是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因地制宜规划和领导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工作。弄清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地、充分地利用我国土地资源,是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2.
1.农业优势资源与劣势资源的关系。新疆农业具有许多资源优势,如土地、光、热资源丰富,是发展农业的良好基础。但是,新疆农业也具有劣势资源,如水资源、资金、技术、信息资源等,这些是新疆农业发展与开发的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文献调研方法,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梳理、分析2010年中国土地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和国家土地政策与土地科学领域热点问题,展望2011年国内土地科学研究发展趋势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土地”为关键词的文献共计16817篇,其中核心期刊4185篇,EI来源期刊101篇,SCI来源期刊3篇,主要分布在《中国土地科学》、《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地理研究》、《中国土地》、《农业工程学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期刊,内容涵盖土地管理、土地制度创新、土地集约利用、土地生态、土地市场、土地评价等领域。  相似文献   

14.
刘彦随     
<正>土地资源与城乡发展研究著名专家。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土地资源与城乡发展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任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对"中国知网"刊载的土地科学期刊文章进行计量分析,探讨土地科学发展特征。研究方法:科学计量学、网络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对198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土地科学文献题录数据的处理分析,可以刻画土地科学研究现状,梳理土地科学发展脉络和演进逻辑。研究结论:(1)土地科学影响力逐步攀升,并已形成了稳定的学者群体,新一代学者逐渐开始引领土地科学发展方向。(2)土地科学主要研究机构多为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研究活动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土地科学研究基金资助力度持续增加,文章来源期刊多元化。(3)土地科学发展经历了土地制度探索阶段、耕地保护阶段、城镇化阶段、城乡统筹发展阶段。"人地关系权籍时空系统"理论和时空锥理论构成了土地科学演进的内在逻辑。(4)"人地权三位一体"理论和三维空间研究域模型及其理论构成了土地科学研究域的基础,即土地科学主要研究内容是解决在特定发展阶段,土地生产关系与土地生产力不匹配所衍生的土地利用问题,而土地政策研究、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研究、工程技术研究则是解决相关问题的土地科学理论实践,土地科学是一门典型的"问题导向型"和"实践推动型"的科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Cite 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对1985~2015年CNKI总库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土地整治研究的5 309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当前土地整治研究热点、作者群以及主要研究机构的知识结构图谱。[方法]文章采用了文献计量可视化方法和对比分析法。[结果](1)自中国土地学会成立以来,中国土地整治研究主要围绕"土地整理"、"土地整治"、"国土资源"等展开;(2)国土资源部、西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是主要的研究机构;(3)《中国土地》是土地整治相关研究刊载论文数量最多的期刊,《中国土地科学》、《农业工程学报》以及《资源科学》是刊载土地整治研究论文重要的核心期刊。[结论]除了传统的土地整治视角下,建设用地减量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设置,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评价、布局和空间结构优化以及农户整治意愿影响因素、未利用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工矿区土地复垦等研究外,在新的国内形势影响下,资源经济效益评价以及绩效评价等也是重点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2018年,在原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的基础上,新的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组建。本文结合国家土地督察制度的作用和特点,分析了当前自然资源督察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提出了探索建立"严督明察"找问题、"对症开方"出主意、"示范引导"来规范的自然资源日常督察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何:请普尔先生给我们谈谈国际上有关自然资源的研究动态?普:在今天的学术报告中,我准备详细谈,最重要的是找出一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途径,在利用中保持其潜在力量。在世界许多地方,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将土地及其它资源变成另一种用途时,方法不好,盲目开发,造成严重后果。在澳大利亚我看到许多森林被砍伐,许多牧场被开垦后造成生态失调,这种情况在中国也存在,错误地利用土地和其它资源,如有些森林过分采伐,有些草地过分放牧,有些河湖过多捕鱼,致使生态失调,破坏了自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区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自然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洞庭湖区农业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土地,生物等资源条件优越,但限制条件明显,重视资源管理,完善生态结构,搞好农田建设,防治水土流失,发展生态农业,是保证该区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0.
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全国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委员会。在该委员会组织领导下,全国各地各部门有40多万人投入农业自然资源普查,初步摸清了土地、水、气候与生物等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规律及利用上的潜力与问题。普查结果表明,我国属于资源约束型国家,资源总量大,人均拥有量小,资源功能的利害并存,资源利用的潜力与问题并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