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3.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与审计定价关系研究——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横截面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审计风险就越小,审计质量就越高,企业在审计定价的过程中越能占据有利的地位,使得审计费用越小。2007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出台,为内部控制实证研究提供了可行的数据。本文基于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中关于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和第1231号中关于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这两条准则背景,实证检验了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定价的正相关关系,为考察审计定价的决定因素提供了新的视角,也拓展了内部控制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5.
6.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弊端和漏洞,而内部审计人员认为财务报告是合法、公允以及经营管理是健全有效的,并因此提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本篇文章首先阐述了内部审计、内部审计风险的概念,接着从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意义出发,对内部审计风险的各方面成因进行分析,最后从风险成因扩展到与内部审计风险相关的防范措施和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7.
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重视企业的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已成为公司的一个关键部门,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分析了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并据此提出了风险控制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8.
9.
文章针对目前高校管理的体系,分析了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通过研究,提出了建立和健全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对中国医院当前内部控制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具体的体系、方法、流程和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以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建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这是实现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12.
13.
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控制审计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中国于2002年才开始建立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由于中国的内部控制审计业务起步较晚,在运行中存在主体单一、相关规范缺乏强制性和内部控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应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之间的联系,加快培养内部控制审计复合人才,对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审计进行整合,有效控制风险,使其业务有序、规范进行。 相似文献
14.
15.
自愿性内部控制审计的经济后果:基于审计延迟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A股公司2005~2008年期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有关数据,探讨自愿性内部控制审计如何影响审计延迟。研究发现,如果公司披露了无保留内部控制审计意见,CPA的审计效率就更高,审计延迟就更短,也即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是有回报的。但首次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不会使审计延迟比前一年度更长,可能的原因是,首次实施内部控制审计需要更多的审计工作,而公司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本身可能就意味着更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我们的经验证据能够直接帮助管制者评估内部控制审计的利弊,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内部控制审计制度设计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创业投资的特质与实物期权方法有实质的契合性,表现在创业投资的风险水平同实物期权的波动率之间。创业投资的分期投资与实物期权的期权价值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这种内在契合性是运用实物期权方法研究创业投资定价研究的基础。基于Black-Scholes偏微分方程的实物期权模型构造的多期创业投资的实物期权定价模型,更具现实解释力。 相似文献
17.
可转换证券在风险投资中发挥着多种作用。本文论证了它在解决道德风险方面的功能。首先设置了在不存在道德风险时的模型;然后,用模型推导出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最优合约的特点;阐述了风险投资中使用可转换证券的原因并且给出了简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风险投资的风险结构及分担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化分析了风险投资的风险构成,指出风险投资的风险系由环境风险、投资风险、主体风险三个维度构成。进而探讨了风险投资的分担机制,认为通过引进政府部门、保险机构、风险投资互助协会、孵化器等不同主体,有助于充分分担风险投资风险,减少风险投资主体因为项目投资失败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进而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风险项目产生的现金流为基础,建立了针对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的风险投资最优退出时机的一般模型。分析了不同的退出方式所产生的退出费用损益,分别讨论了在不同的退出方式下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的最优风险投资退出时机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