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通过研究相关文献以及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总结出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主要存在三种模式:传统银行机构线上互联网金融、电商平台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服务企业。通过比较互联网金融模式和传统金融模式的特点,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以及传统银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后,对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于金融营销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目前金融产品趋于同质化市场上,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各企业在金融市场上竞争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其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发展战略的关键。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发展的经验,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和自身现状,笔认为,开展金融营销应该成为银行提高竞争力的必要选择。本通过对金融营销特点的阐述,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的现状,提出开展金融营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春波 《全国商情》2006,(4):44-45,43
我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个悖论:一方面经济增长需要大量的金融支持,另一方面金融资源存在较大比例的闲置。造成上述悖论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储蓄不能有效地转化为实体投资,此现象的背后是我国金融企业“企业文化”的缺失。本文在梳理金融发展理论和分析我国金融深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加强我国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进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一、企业逃废金融债务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逃废金融债务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企业原有的"财政是爹,银行是娘"的资金供给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一些企业仍然把资金需求建立在对银行的依赖上,部分企业领导还没有完全消除吃银行大锅饭的思想意识,"敢借、敢花、敢不还".  相似文献   

5.
外资并购我国银行的法律监管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WTO以后,政府进行了新一轮"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改革,开始准许外资入股中资银行.5年内发生了多起外资并购我国银行的事件,四大国有银行目前就有三家引进了外资.银行引进外资有助于解决我国银行现存的很多问题,但是对我国的金融安全以及金融监管带来潜在风险和挑战也是显然的.应对外资银行并购进行有效监管,设计合理的制度安排,趋利避害,以保证我国的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6.
2007年金融危机使得银行为代表的大量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逐渐显现。而随着西方国家银行税政策的实施,银行税对解决"大而不倒"问题,实现对银行等金融企业公司治理和资本结构的积极影响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成为后危机时代,监管改革的一个新的亮点。本文对银行税政策对银行等金融类企业公司治理的影响进行探讨,希望能对我国金融业结构性减税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银行体系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银行业的稳定与否事关我国金融安全和健康发展.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步伐的加快,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以及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等金融开放活动日益频繁,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状况不容乐观.本文阐述了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现状,同时作出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绿色金融是我国促进"两高一剩"产业转型、建设绿色环保社会的关键一步,从理念、目的和发展前景等方面区别于传统金融,代表了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从我国"赤道银行"的数量、绿色信贷、绿色信用卡、碳排放权交易的发展现状来看,当前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缺乏统一的标准、市场参与度低、相关产品创新力不足以及缺乏专业型人才等问题,因此,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绿色金融的对策建议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水峻 《西部金融》2010,(5):72-73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涉农金融机构之一,是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形式和载体.目前,村镇银行发展存在认知度较低、资金来源受限等体制性约束障碍,村镇银行如何在农村金融市场中找准定位,结合支持"三农"更好地促进自身壮大,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湖北省嘉鱼吴江村镇银行以解决农村融资难为切入点,利用错位经营优势,创新服务"三农"产品,在银行与企业联合共同扶助农户发展、推进三方共赢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发达国家全能银行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目前仍不具备发展全能银行模式所需要的金融监管能力、完善的资本市场和市场经营主体。构建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现实选择。本文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组建金融控股集团的模式,并提出了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防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金融审计开始围绕"风险、效益、管理"展开,效益审计虽有探索,但到目前还不够完善,效果也不够明显,尤其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还存在一些技术指标的难点.因此,应根据我国银行经营活动的特点确立评价银行经济效益的指标,并力求使确立的指标科学、简要和实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目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的影子银行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历史及国际视角对我国当前的影子银行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我国当前的影子银行与20世纪80~90年代出现的农村基金合作会与"金融三乱"在形成背景上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同时,我国当前的影子银行与美国20世纪60~70年代的影子银行比较接近。因此,面对当前的影子银行,我国应积极吸取美国利率市场化前后影子银行监管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3.
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保险是一种集“产品、服务及组织创新”为一体的金融创新。近年来,我国的银行保险以代付和兼业代理、战略联盟的模式得到了一定发展。在金融混业趋势下和当前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我国银行保险目前的发展模式必将采取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但是,在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条件尚未成熟的当前,应平衡银行与保险的文化理念冲突,创新银行保险产品,稳妥地推进银行保险组织形式的创新,加快银行保险相关法规和制度建设,促进我国银行保险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速度的加快和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入,银行的企业性质越来越明显,在经济趋向市场化的情况下,问题银行对我国的金融稳定,进而对经济稳定构成了一定威胁。建立有效的问题银行市场退出机制,化解庞大的银行不良资产风险已经迫在眉睫。构建问题银行市场退出机制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问题银行退出机制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问题银行退出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银行监管的目标模式是银行监管制度的核心和灵魂.综合考虑我国银行业风险的现状,国际监管的发展态势,国内金融改革的总体趋势,以及我国金融开放的整体要求.我国金融监管的目标模式选择,应以提高金融效率控制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目标,充分规避金融风险,推进金融市场化法制进程,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银行监管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93年至2005年第二季度的季度数据对我国银行、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以存款货币银行为主的金融中介相对于中央银行在信用配置中地位的上升和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大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而金融深化却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在目前的股票市场格局下,应继续发挥银行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但应优化信贷结构,重点支持非国有企业的融资要求。对于股票市场的发展,应鼓励投资者关心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形成投资型的股票市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迅速,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引发关注。基于2001—2012年年度数据,选取委托存款和信托存款、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集合理财产品、社会融资规模等作为影子银行的代理指标,采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ECM)实证分析影子银行发展和金融稳定性之间的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影子银行作为我国传统金融体系的有效补充,其过快的规模扩张明显降低了金融体系钧稳定性。目前,我国金融环境还很不成熟,影子银行发展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而不能脱离必要的监管。  相似文献   

18.
谭文培 《全国商情》2012,(19):41-43
农村金融的发展关系到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和完善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农村信用合作社正在改制中,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不断的在建立中,但发展中面临诸多的问题。因此,进一步研究国外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发展,从中寻找可以借鉴的经验,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文章通过对孟加拉国的乡村银行、印度的NABARD微型金融模式、德国的银行合作制度、乌干达FINCA村银行模式及坦桑尼亚的微型金融模式发展经验的分析,探讨对我国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张远 《西部金融》2012,(2):68-72
目前影子银行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金融稳定运行的潜在风险。虽然我国影子银行不论在构成还是运作方式特别是风险表现形式和程度上与美国影子银行有较大差别,但是,当前我国影子银行的不规范和无序运作,开始对我国金融健康运行构成威胁。所以,应及早规范我国影子银行的运行规则,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促进影子银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2008年3月19日发布的<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08年修订版)>与之前的<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对比,提出金融企业只有依照新办法,才能促进金融企业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并指出贯彻新办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探讨当前确保"新办法"的贯彻落实,及时核销银行呆账,促进不良贷款双降,提高资产质量,提升银行的市场价值和公众信心,彻底解决银行业存在的"高不良、难核销"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