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升我国区域经济学科建设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学科适应我国时代发展要求和服务国家区域战略和地方发展需要,首届全国区域经济学科发展学术研讨会2017年4月在浙江杭州顺利召开。研讨会从"区域经济学科溯源与探索""区域经济学科建设与理论探讨"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与经验分析"三个方面对我国区域经济学科的历史沿革、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做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会议强调,发展区域经济学科,必须创新区域经济学科体系,扎实区域经济理论基础,以理论指导现实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盛世创文明的历史责任,金碚先生提出"关于开拓商域经济学新学科研究"的重大命题,为经济学创新发展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金碚先生以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功底,站位学科前沿,对商域经济学的科学定义、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学术支持架构、逻辑起点等作出了系统阐述,为我们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金碚先生认为现有经济学理论中存在"逻辑断点",期望在尊重经济学理论中经济理性的基础上,通过区域价值文化的滋润进行科学弥合的哲学思考,这成为经济学开始讲文化的标志,值得高度重视。同时,我们根据研究实践与理论认知,对商域经济学的科学内涵、理论逻辑的独特之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商域分类等提出进一步的意见和建议,真诚地请教于金碚先生,也供学术界进一步研讨。  相似文献   

3.
《企业活力》2013,(3):1
<正>程必定:安徽省肥西县人,研究员。曾任安徽省社科院副院长、安徽省社科联党组书记,第九届、十届安徽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安徽省经济学学会会长等职,现任安徽省政府参事、安徽省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院长,兼任台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工商管理学院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市、管理专家。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学、地区发展战略研究,主要从省区发展的视角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理论总结,主编了我国第一部区域经济学专著,为我国区域经济学的学科建设作出了贡献。在改革理论的探讨方面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如较早地提出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自主联台劳动论问题、人口转移与结构转型并存的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等。执笔安徽省第一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纲要并经安徽省人大审议通过,提出撤销地级巢湖市的建议并被采纳,应邀对安徽30多个市县进行发展战略咨询研究,主持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中外台作课题,在《人民日报》、《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重要报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学术专著十余部。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奇迹得益于地方经济的繁荣,创建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既有客观基础,也与中国更加有效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相契合。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区域发展和协调、协同发展的主线,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区域发展目标,以五大理念、四大板块构建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内容框架,通过"五个一"工程推进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建设。  相似文献   

5.
《科技与企业》2006,(1):94-94
我国区域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经济地理学、产业布局学、区域经济学三个阶段。在我国,区域经济学发展成为一门完备的学科是在20世纪的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目前,区域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在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区域经济学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历史使命的不同,其研究的重点也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奇迹得益于地方经济的繁荣,创建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既有客观基础,也与中国更加有效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相契合。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区域发展和协调、协同发展的主线,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区域发展目标,以五大理念、四大板块构建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内容框架,通过"五个一"工程推进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建设。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间序列,中国学者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些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可以归纳和总结为生产力均衡布局理论、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协调与协同发展理论、城乡统筹理论以及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平衡充分发展理论,这些理论将构成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骨架。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间序列,中国学者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些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可以归纳和总结为生产力均衡布局理论、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协调与协同发展理论、城乡统筹理论以及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平衡充分发展理论,这些理论将构成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骨架.  相似文献   

9.
目前,学界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存在对区域概念的内涵认识不统一、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范围过宽、相关学者不重视基本概念的识别等三个方面的不足。造成区域概念难以界定的原因主要有:行政区域概念的限制、区域概念空间属性导致的学科交叉性以及区域经济学迅猛发展造成的混乱与学科基础不受重视。明确界定区域概念在构建区域经济学学术核心、形成区域经济学研究范式以及划定区域经济学学科体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该问题理应引起学界重视并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由爱思唯尔出版集团出版的《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第1-5卷)对国外区域和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及其演进趋向进行了评述,内容涵盖区域和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区域和城市经济学的关系、空间分析、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区域和城市发展与政策等。研究发现,国外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对象逐渐重叠,且研究边界渐趋融合。空间分析成为区域和城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重点在于揭示空间经济活动集聚的本质。考虑到空间要素的复杂性,空间分析不仅局限于地理空间,向社会空间延伸也成为新的方向。实证研究成为区域和城市经济研究的重要导向。这些都对中国区域和城市经济学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