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罡  孙晓菲 《新远见》2013,(11):13-17
目前中国环保产业已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核心区域聚集发展的环保产业"沿海发展带"和东起上海沿长江至四川等中部省份的环保产业"沿江发展轴"聚集发展的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之外的第三大经济增长极,在推动我国社会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京津冀区域又与长三角、珠三角区域有所不同,京津冀地区带有更多的政治色彩,目的在于缓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同时促进整个区域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选取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利用多个指标模型综合评判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特征与发展规律。研究认为,三大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总体呈现经济上的分异和空间上的趋同。2003-2014年间,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内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平均相对专业化程度均有增加,并主要表现为外围地区拉动;京津冀、珠三角中心城市的相对多样化程度有不同程度提高,城市职能趋向综合化,外向生产性服务能力增强。进而三大城市群形成了"专业化中心+专业化外围"和"多样化中心+专业化外围"两种不同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空间集聚特征测度的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在三大城市群内部集聚均呈不均衡的极化发展趋势。受城镇化和工业化所处阶段影响,十余年间,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幅度最大,相对于其他产业的区位吸引力最强;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平均集中率最高;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于其他产业的集中程度,相对于全国的平均占有率均较低,行业发展的相对优势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4.
白思然 《价值工程》2014,(7):171-172
邢台市处于京津冀都市圈辐射范围,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第三大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区域,目前区域内的分工合作已具备一定规模。然而,邢台市在京津冀都市圈发展中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在承接并大力发展了一些转移产业后却形成了巨大的环境威胁。邢台市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如何协同京津等中心城市共同进步,如何建立"两型"社会,需要我们开拓思路,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来,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典型区域。本文分析了中国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的共同力量,即沿海的地理优势和中国经济改革的优惠政策。进而运用数据对比,挖掘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中差异化的主导力量,京津冀都市圈是政府干预主导下的经济发展;长三角都市圈是市场力量主导下的经济发展;珠三角都市圈是由政策引导和外向型经济等外在力量作用下政府干预和市场力量共同作用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7,(34):49-51
将三大城市群中心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研究对象,测算了其集聚能力和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半径,可得生产性服务业在三大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均为"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基于此,提出三大城市群有效利用中心城市产业优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2009,(10)
9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至此,从东部升级、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到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与辽宁沿海、山东半岛、江苏沿海、海峡西岸、北部湾沿海三大五小的开发……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在国庆60周年之际基本完成。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肖金成目前表示,中部地区规划发布后,可以认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蓝图初步规划完毕,四  相似文献   

8.
邓水兰  刘雪斌 《企业经济》2012,(12):131-136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借助城市经济实现区域的快速协调发展。中国也不例外,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经济圈的实践,已表明城市群经济圈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为此,根据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态势,应采取打破体制障碍、加强立法保障、深化产业分工、强化地区协作、拓展对外合作、完善城市体系、培育副级城市等措施来整合"汉昌沙"城市群经济圈,以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统筹协调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批准了长三角区域规划.长三角区域规划编制的启动在2004年的10月.同时启动了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长江三角洲规划的编制花了五年半的时间.在五年半的区域规划编制中,形成了国务院关于长三角的指导意见,批复了长三角区域规划.长三角区域是中国三大城市群之一,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地区占中国经济总量的40%左右.其中,长三角占到20%,京津冀占10%,珠三角占10%.  相似文献   

10.
构建表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的物流竞争力与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及最小二乘等方法研究了三大经济圈物流竞争力与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物流业产值总和占全国总额比重较高;在2003-2013年研究样本内三大经济圈指标权重具有较高共性,两者发展支撑要素趋于一致;其物流竞争力与经济发展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者具备相互促进的作用,且物流竞争力对经济发展影响作用更显著,物流竞争力水平的提升能有效提高三大城市群的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