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2 毫秒
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林 《价值工程》2006,25(6):1-3
从国际范围来看,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他们都把对外直接投资作为提升国内(地区内)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对外投资产业现状提出中国目前的对外直接投资应以优势型产业对外投资为主,学习型对外投资为辅,并逐渐加大学习型对外投资的比重。  相似文献   

2.
李冰 《河北企业》2023,(11):37-42
首先,从定性角度分析了RCEP在促进中国-东盟贸易升级方面的作用和重要意义,总结了具体国家不同产品贸易的未来机遇,并结合RCEP各成员国的降税承诺和产业特点,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其次,结合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中各国数据以及Lall提出的科技结构产品分类,选取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间贸易互补指数,分析了中国与RCEP伙伴国之间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从贸易竞争性来看,中国与日本、韩国在高技术制成品方面相似度指数较高,与东盟在低、中、高科技制成品方面均存在一定竞争,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各产品相似度指数比较均衡。从贸易互补性来看,中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在农业和资源型产品方面具有高度的互补性,与东盟、日本、韩国在中等科技行业具有较高互补性,与日本、韩国在高科技行业的互补性有所降低,但与东盟国家间的这种趋势并不明显。对中国企业而言,应积极把握RCEP带来的机遇,在深化同伙伴国经贸合作的同时,继续优化贸易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3.
对国际贸易结构的理论与经验研究,充分揭示了技术在贸易尤其在制成品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对中韩双边制成品贸易的技术结构差异进行分析,从根本上揭示两国间贸易的真实竞争互补关系.本文借鉴Lall(2000)对制成品的技术分类方法,在详细考察中韩双边制成品贸易技术结构演变路径的基础上,深刻阐明其背后两国间竞争互补关系的变化,得出中韩双边制成品贸易互补性较强且不断增强的结论,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发展两国经贸关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外贸产品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利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对我国外贸产品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机械及运输设备等资本密集型产品正处于具备比较优势的临界状态,而资源密集型工业原材料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差。  相似文献   

5.
院文章利用1995 年-2010 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地区金融发展对工业制成品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采取何种指标衡量出口比较优势,存贷款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增加都有利于地区工业制成品出口;考虑贷款期限,中长期贷款比重增加对显性出口比较优势有利,而对Michaely 指数和净出口率指数不利.此外,文章还发现物资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自主研发投入增加、引进外资以及基础设施改善也能够提升工业制成品出口比较优势,所有制的影响不明确.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境外投资中 ,制定正确的行业战略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产业整体素质仍然偏低 ,从总体上说 ,开展境外投资并不具备国内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先决条件或优势 ;相反 ,要通过国际生产体系的建立 ,来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因此 ,合理选择境外投资的行业应该作为我国跨国企业进行项目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它必须依从于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从国际范围看 ,正确选择境外投资行业也是相当重要的。长期以来 ,发达国家一直控制着工业制成品市场 ,而发展中国家则主要是为工业国的制成品提…  相似文献   

7.
当前,产业转移已成为我国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必然选择。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高技术产业内在特征,阐述了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转移的机理与要素,构建了包括产业承接载体、承接科技、承接成本和承接环境在内的高技术产业承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西部18个省(市区)承接高技术产业转移的整体能力进行了定量研究和评价。最后,依据评价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加大研发资金和研发人才投入,优化产业承接科技环境;扩大地区开放水平,增强政府产业政策支持力度;降低地区"短板"影响,提高产业承接整体能力。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标:测度分析国家价值链视角下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方法:以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ICIO)为基础,利用提出的测算框架从价值增值能力、价值整合能力、产业影响力对中国产业竞争力进行测算评价。研究发现:中国产业竞争力在价值增值能力上表现不佳,暴露出中国对产业链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控制不足;在价值整合能力上表现突出,凸显中国在新兴产业培育成长上优势明显;产业影响力快速提升和对主要发达经济体生产依赖下降,为中国突破现有全球价值链框架下产业升级瓶颈,构建国家价值链提供了条件。研究创新:突破国家价值链研究的国内框架,深化国家价值链数量研究。研究价值:为认识中国产业竞争力和明晰产业升级路径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3—2013年全国28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和空间计量模型方法,考察中国工业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地理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工业在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的集聚趋势进一步增强,集聚范围进一步扩大,工业向中西部跨省区转移的同时,还呈现出明显的省内转移现象。(2)工业空间分布存在全局范围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且这种相关性随时间变化而增强,局部相关显示出工业的地理集聚特征为东部的"高高"集聚和西部的"低低"集聚,中部的集聚特征并不显著。(3)空间杜宾模型显示,空间溢出效应、市场规模、在公共产品上的财政支出、税收政策和产业外部性对工业分布有显著影响。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应充分发挥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服务功能,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加强地区间产业联系和互补,实现产业集群式发展,在中西部有相对比较优势的地区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已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O),未来经济发展的国际化程度将会有很大提高。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我国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如何通过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优势,关键是要依赖于国内有竞争力的产业优势,而优势产业的发展又主要依赖于有竞争力的区域发展优势。研究目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选择一些具有较强经济和社会基础的区域,努力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运用出口相似性指数、贸易相似度指数、Lafay指数、市场提供指数与增加值分解方法,分析中国与东盟商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比较优势差异与市场提供能力,进而考察中国与东盟商品贸易的合作与成长空间是否在面临缩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在低技术产品的贸易合作空间依旧在扩大,而在中高技术产品上呈现出更强的竞合一体化状态,竞争性与合作性在不同的领域都有所加强。中国应采取直接投资结构差异化、"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产业合作、活跃企业创新投融资活动等措施应对中高技术领域的竞合一体化状态,在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中继续推动低技术产品贸易,并协助东盟改善产业环境,推动进一步的产业分工。  相似文献   

12.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高技术产业基地。自2006年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中部6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能源资源等优势转化为工业发展优势,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基础日益雄厚,整体发展水平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如何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是新时期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是近几年来国际上战略管理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它的最流行的定义是由普拉哈莱德和哈默尔(1990)提出的,即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高世楫等先生在分析了WEF(World Economic Forum,世界经济论坛)、IMD(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和微观竞争力指数(Micro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Index)对中国从1995年到2000年的国际竞争力排名后指出,"对国家的繁荣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来说,企业竞争力的培育和竞争战略的选择比技术的先进性和高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构建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依据2011年统计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份的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我国地区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有规模效益、技术支持、成长性、R&D投入以及资产的投入与产出五个方面;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水平的区域差距明显。  相似文献   

15.
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增加背景下,增强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是一国拓展国际市场份额、挖掘国际竞争潜力的重要举措。选取2008—2021年全球67个经济体面板数据,实证考察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会显著降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技术创新能有效抑制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智能化转型水平较高组中,技术创新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调节作用更强。因此,提出营造稳定有序营商环境、加快产业智能化转型、强化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期冀为增强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优势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使用1996~2010年中国对18个国家(地区)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主要东道国(地区)的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进出口创造效应;中国对资源丰裕类国家的直接投资具有最强的出口创造与进口创造效应,对发达经济体的直接投资具有较强的出口创造与进口创造效应,对新兴经济体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具有较强的出口创造效应与较弱的进口创造效应。  相似文献   

17.
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对策分析——以辽宁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秀艳  高亢 《企业经济》2012,(1):141-143
近年来,产业竞争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发展状况的重要因素。随着高技术产业的迅速兴起与发展,其作为先导产业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焦点。通过构建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从竞争实力、竞争潜力和竞争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了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同时,以辽宁省为例,系统评价辽宁省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和出口增长优势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个不同侧面综合反映产业产品的竞争力变化,系统地研究ECFA的签署与实施对福建省三大产业早期收获清单相关产品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发现:ECFA实施后,福建省第一、二产业大多数相关产品的竞争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比较优势相对较弱的第三产业虽受到一定的冲击,但整体趋势看涨。为此,在后ECFA时代,闽台应以新型绿色农(渔)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加强闽台产业深度合作,优化福建传统产业,构建闽台产业合作平台,促进投资双向对接,加快建立产业分工合作和互利共赢体系。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一个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对于其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因此,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抢占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制高点,是迅速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根本,也体现了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性的地位,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在高技术领域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并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纷纷加大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投入,把高技术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在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努力实现高技术产业在某些领域的跨越发展,以改善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2005增资中国     
跨国企业依然对向中国投资表现出极大的信心。根据科尔尼最新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信心指数,中国作为最受欢迎的FDI目的地,其相对于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领先优势继续扩大。在满分为3分的信心指数得分中,中国得到2.03分,排在全球主要FDI目的地国家之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