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天津经济》2015,(9):83-83
在G7领导人达成2100年在全球范围内终结化石燃料使用的协议之后.发展生物能源特别是燃料乙醇的呼声又起。生物燃料乙醇是世界上替代汽油数量最多、应用最广泛的可再生能源。在京津冀等大气空气质量不高的地区.可以加大推广车用乙醇汽油的工作力度,建设性解决雾霾和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目前中国能源年消耗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能源安全、化石能源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方面。如何拓展能源利用,以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并利用传统清洁能源,已成为中国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根据国家“以电力为中心,以煤炭为基础,积极开发油气,重视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方针,依靠科技创新,开发化石燃料的清洁利用技术,充分利用氢能和核能等新能源,以及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成为解决中国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根本出路,也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阻碍上海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两大难题。减少化石燃料的污染物排放。开发可再生能源。是实施清洁能源战略的关键。构建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创新体系是实现清洁能源战略目标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能源问题是目前汽车技术的最大课题,它直接影响到节能、环保等一系列技术。 在目前,普遍认为可再生的氢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终极方案。于是,氢燃料电池技术也就成为各大汽车巨头争夺的焦点。在北京车展上,对可替代燃料的探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通用、福特和丰田等汽车巨头,纷纷拿出了自己的当家产品一氢动力车。  相似文献   

5.
200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法》,这是我国从事可再生能源工作的同志们盼望已久的一件大事。几百年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支撑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但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造成了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两大社会问题。早在1981年,联合国就在非洲内罗毕召开了首次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大会。1992年,联合国又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发展大会。  相似文献   

6.
可再生能源开发方兴未艾,专家预测,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将以相同或低于矿物燃料的价格,提供全球3/5的电力和2/5的直接燃料。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由于具有可储存,运输,可再生和可转换,不污染环境的特点,国际上已将其作为21世纪主要的能源品种,称之为“绿色能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化石能源资源的日趋枯竭和全球气候环境的恶化,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始把能源战略重点转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生物质能作为一种储量巨大、低碳环保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成为多数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的首要选择。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经济体以及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都纷纷制定了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和目标。据联合国统计,2006年,全球在生物燃料方面的投资已达260亿美元。英国皇家壳牌石油公司估计,21世纪的前50年,生物质将为世界提供30%的化学品和燃料,世界市场份额将达到1500亿美元。一个以生物质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时代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8.
刘慧 《环球财经》2012,(11):40-43
欧盟设定目标是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20%,丹麦提前在2011年实现目标,并计划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到30%。在第一次能源革命成功的基础上,丹麦设定新目标:在2050年之前建立一个不合核能、完全摆脱对化石燃料依赖的能源系统,这被称为丹麦的第二次能源革命  相似文献   

9.
风能发电:最具开发潜力的新能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艳 《沪港经济》2010,(3):40-41
当前,以煤炭、石油作为主要燃料的国家,已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加上化石燃料有限储量减少的双重危机,开发利用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风能又是新能源中最具开发潜力的一种能源。  相似文献   

10.
目前,可再生能源既不能帮助世界经济完成低碳转型,也不能满足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世界能源消耗的80%仍来自化石燃料。在这一转型关头,捕获和储存来自于化石燃料发电厂的二氧化碳就成了一个破解两难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新能源21世纪唱主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保障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由于地球上化石能源过度开采与消耗,能源枯竭与环境恶化的危机,使世界各国非常重视研究和开发不同于化石能源的新能源。所谓新能源,亦称非化石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能源。它的显著特点是有利于生  相似文献   

12.
美国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尤其是近年来,可再生能源作为常规化石燃料的一种替代能源,由于其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受列世界许多国家的青睐。美国政府更是加倍重视,通过国家政策与投资扶持,激励企业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占领大多数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制高点,确保了美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能源生产、消费方式出现"以油气替代煤炭,以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双重更替趋势。从我省看,这种积极替代趋势也比较明显。特别是非化石能源,在能耗总量中比重不断提高。作为全国能耗大省,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是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选项,对提高我省节能环保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丹麦希望能在2050年脱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丹麦政府大力提高风能、太阳能等能源利用比例。  相似文献   

15.
《中国招标》2011,(12):53-54
化石能源驱动下的经济社会行至当下,不得不做出新的抉择。能源关乎国运。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发展模式,在步入巅峰之后,面临调整。"十二五"是这一模式改变的开端。能源结构调整、能源体制改革、能源战略转移等诸多难题正迎面而来。1.水进火退难题 在"15%、40—45%"两个约束目标之下,能源结构调整成为必然,化石能源的高度依赖性必须降低。  相似文献   

16.
张雄化 《特区经济》2014,(10):143-147
按照能量法,典型的农业能源包含电力、农机与灌溉设施、化石燃料、农药和化肥。前两者的能耗量及碳排量构成我国农业能源及其碳排放的主体。运用非期望碳排放的SE-DEA模型和SBM模型对比测算我国农业能源效率,结果显示:农业能源效率总体偏低,省际能源效率均呈上升趋势,省际间的能源效率差距较大,全国和区域的能源效率表征为收敛,高效率的省份集中于东部而低效率的省份集中于西部。这一规律可以为中国改善农业板块的能源结构及其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佳 《中国经贸》2013,(14):12-13
在应对气体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大背景下,我国已经开始了建设国内碳市场的全新探索。我国是以化石燃料等传统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国,为实现202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必须要控制化石燃料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众多以化石燃料为能源的传统能源企业将被纳入到未来碳市场中。碳市场的出现对于传统能源企业是好还是坏,传统能源企业应该如何适应新的市场要求寻找自身发展之路将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几个战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的绿色转型,非化石能源的发展是一个核心指标。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促进中国非化石能源的发展,要进一步完善非化石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加强政策规划和引导。需要非化石能源产业来带动科技创新,增强行业和国家竞争力,同时需要加快碳市场建设,通过市场机制间接促进非化石能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减少对化石燃料依赖的大趋势下,林木生物质能源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受到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文基于产业链的视角,从政策法规到上中下游产业情况,分析了芬兰基于产业链的林木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概况。并从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体系的构建、技术设备和生产措施的配套、各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法律法规的建立四个方面,为我国今后林木生物质能源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气候危机、能源安全和局部冲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各国积极加快氢能源推广应用。在氢能源应用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靠零排放、零噪音和节能环保等优势,逐步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中日两国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上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各自拥有不同的发展优势。作为先发国家的日本,具有技术先进、产业协同度高及国家战略重视等优势;而刚起步的中国,在市场需求及加氢气站建设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两国除了自己所面临的个性问题外,依然存在核心技术瓶颈、成本过高和市场规模尚小等共性问题。那么,处在起步阶段的中国,总结日本的经验教训,对促进本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而面临一定困境的日本,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可以解决一些发展困难问题。因此,分析中日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状况、优势及日本经验,探讨中国可向日本借鉴学习之处,以便进一步展望未来两国为解决困境探寻可能交流合作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