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正处于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的关键转型期.在这个关键转型期,电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如何改革.或者说如何革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普遍认为,要想节能环保地满足国民经济以及全社会的发展对于电力的需求,就必须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时代过渡,也就是逐步将传统的化石能源供应体系转变为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但是,实现这样的能源转型,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混合能源时代”。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正处于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的关键转型期,在这个关键转型期,电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如何改革,或者说如何革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普遍认为,要想节能环保地满足国民经济以及全社会的发展对于电力的需求,就必须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时代过渡,也就是逐步将传统的化石能源供应体系转变为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但是,实现这样的能源转型,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混合能源时代”。  相似文献   

3.
"低水平、低能力——低附加值项目——低收入、低利润——低积累、无发展——低水平、低能力"这是一些行业领导对建筑行业某些企业现状的总结,这一现状和中国很多制造企业有着惊人的相似。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以代工为主的中国制造业开始陷入不良业务模式的泥潭,技术、设  相似文献   

4.
国际能源治理体系呈现“碎片化”和“无序化”趋势,全球能源发展进入重大变革期。基于“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模型,针对全球能源转型发展新形势,设计了可持续转型、能源独立和新能源加速3种碳中和情景,在有关中国人口、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的假设基础上,系统模拟了大变局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径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情景下,中国能源需求将在2030-2035年达到42.8亿~43.8亿吨标准油峰值,之后维持在40亿吨标准油以上水平,其中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需求将先后达峰,达峰后需求快速下降,非化石能源则逐步成为能源和电力供应主体。为保障能源转型的顺利推进,需持续提升能源供给质量,把握好能源转型节奏,加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创新,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大力推进能源与关键矿产的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中国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5.
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能源供需矛盾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世界各国政府和各大石油公司纷纷致力于寻找替代能源.中国石油作为中国最大的石油、天然气供应商,为应对国内外能源形势变化,相继介入了油田地热、生物质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并成为中国最大的燃料乙醇生产和供应商.在能源短缺的今天,推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化,是中国石油顺应国家能源发展需要、打造国际化石油公司、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为加快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化进程,国家应加强行业监管,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制定统一的生物柴油国家标准和规范,同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扶优扶强.相关部门应加大立项支持力度.企业应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注重自主技术创新,加快从研发、示范到产业化的步伐,实现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某传统煤企为研究对象,将煤炭生产结构调整与煤炭利用方式变化协同发展作为一个复合系统,煤炭生产结构调整、煤炭利用方式变化各作为一个子系统。搜集并确定煤炭生产结构调整与煤炭利用方式变化两个子系统的11个相关影响因素,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运用复合系统的有序度建立协同评价模型,分析指出目前企业煤炭生产结构调整与煤炭利用方式变化处于高水平的后期协同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7.
正能源转型主要体现在主导能源的转换或更替、能源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本次能源转型主要是化石能源转向新能源,水电和核能以及风能和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成为阶段性标志能源。为推进我国能源转型,2014年6月,习近平主席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提出推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重大战略思想。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两步走"新战略,强调到2035年确保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央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应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应该是调整能源结构、实现可  相似文献   

9.
1993年之前中国石油自给率为100%,并且部分出口.但中国也间接进口能源,当时大量进口高耗能工业制成品.1993年之后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世界高耗能产业向中国转移,出口制成品意味着间接出口能源,中国成为能源的间接出口国.发达国家正是依靠向中国转移高耗能产业和制造业完成其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0.
<正>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服务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利用,支撑新能源对传统能源安全可靠替代,是中国电力系统绿色低碳转型、确保“双碳”目标如期实现的关键举措。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Distributed Renewable Generation,DRG)是基于风、光等新能源的分布式发电,具有建设周期短、应用场景多、环境负效应低、技术成熟度高等优势,发展前景广阔。在我国,DRG主要包括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发电最具有规模化发展前景。2021年,中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首次超过集中式光伏,累积装机超过1亿千瓦。2022年前三季度,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超过全国光伏新增装机的2/3,成为装机增长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类型。中国集中式与分布式光伏发电并举的发展局面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1.
2009年5月21日-22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能源战略转型与绿色革命”电力论坛,在素有“中国电谷”之称的河北保定市成功举办。国家科技部、国家能源局、保定市政府领导出席论坛,各大电力企业和相关新能源企业的代表200多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12.
多种能源协同、清洁发展,集中与分布式能源并举,供应与消费集成,公共电网与终端微电网、局域电网相互支持,发电与用户需求双向响应,共同构建一个现代能源电力系统,是‘十三五’能源电力规划的核心。关键是如何将这个国家战略转化为各部门、各地区政府部门的协同一致的行动纲领,并引导好社会企业各界去实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机电工业》2021,(4):37-37
春风渐暖,生机盎然。5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電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徐工国家级技术中心副主任、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质量部部长、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闫丽娟,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赴京出席2021年全国两会,并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相似文献   

14.
以气候变化的最新科学进展和国际国内碳减排形势为背景,分析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作用、特点以及我国煤基能源体系未来发展趋势、特点及面临的主要约束,认为在经济转型、能源革命、大气环境治理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等时代命题集中到来的新形势下,CCUS技术对于保障我国煤基能源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巨大,且二者具有较大互补性和契合度,促进二者协同耦合发展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大气环境治理以及达成气候变化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世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能源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国是能源生产大国,也是能源消费大国,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更加迫切。  相似文献   

16.
正以党的十九精神为指引,以现代电力系统为基础,以科技发展为引领,以方兴未艾的能源转型大潮为背景,对能源电力转型提出十大趋势性判断。1在能源供给侧,非水新能源快速发展,条件较好的项目与传统化石能源发电相比,经过5至10年具有经济上和应用上的竞争力,如果将碳价考虑在内,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5月,能源宪章成功地完成了其现代化进程的第一阶段,通过了《国际能源宪章》。中国签署《国际能源宪章》政治宣言,由受邀观察员国变为签约观察员国,在国际能源治理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此后,中国与能源宪章的联系与交流不断加强。中国能源与世界能源发展高度关联,在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以及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大背景下,能源宪章的转型为中国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带来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在能源转型中,要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并举,要坚持零污染、零温室气体排放与少排放能源并举。全世界都在谈论能源转型,中国的能源怎么转型,中国的能源转型与发达国家有什么不同?区别就在于中国的能源转型采取多元供应体系,而欧盟和一些发达国家采取新能源一元供应体系。可是,我们召开的各种能源国际会议、各种能源研究报告,都在讲要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用新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媒体也跟着鼓吹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常规油气的开发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电力、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频频告急,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也不得不考虑改变能源结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证能源的可持续供给.当前,中国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严重,新能源开发利用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中国目前的能源现状,并通过对中国电源...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共产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能源资源的供应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的关键在于能源的转型发展。更好统筹能源转型发展和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023年,锚定保障能源安全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