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信息经济学视角下农户对信息需求的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晏 《科技和产业》2006,6(3):34-37
本文运用信息经济学基本理论对农户信息需求不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农户信息搜寻成本过高、农业信息市场不完善、农户自身素质偏低是农户信息需求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农户的组织化水平,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经纪人制度,开发针对基层农户的农业信息市场模式,加强对农户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等措施以提高农户的信息需求水平。  相似文献   

2.
按照传统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市场上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往往会导致“逆向选择”,使整个市场的萎缩。但是在房地产市场中,虽然也存在很高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但其市场并没有出现萎缩现象,这就产生了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脱离。因此文章通过一个新的视角———组织趋同理论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李艳  神玉飞 《开发研究》2006,(5):103-105
本文在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契约理论、信号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有效市场假说理论进行了阐释,运用模块思路进行建模分析,引用spss软件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与自愿性信息披露显著正相关和结论,并对结论进行博弈分析。  相似文献   

4.
有效市场假说作为现代金融学的理论基石,是建立在一系列严格假设条件基础上的。本文从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初步探讨了有效市场假说的局限性,由此引出政府通过强制性信息披露机制对资本市场进行规制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对中国资本市场建设和完善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宋玉臣  张晗 《改革》2020,(1):111-122
在金融业分业监管的背景下,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政策的发布往往是独立的,少有对信息跨市场传递的影响进行全局性考量。通过构建TVP-VAR模型,对金融市场化改革政策在货币市场、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间的跨市场信息传递路径进行识别,结果发现:金融市场各子市场间的跨市场信息传递路径正在向理论机制靠拢,且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趋于稳定。这意味着,金融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与政府机构对其把控力度并不冲突,但须在金融市场化改革政策落地前加强对信息跨市场传递总体影响的评估,避免因政策制定而引发不同子市场间的顺周期波动。  相似文献   

6.
彭屹松 《科技和产业》2010,10(5):80-83,91
XBRL信息产权是一项通用信息产权。它有公开性、可转让性、可分享性、效益性等特征。XBRL通用信息编制者、XBRL通用信息使用者、XBRL通用信息管制者构成了其基本博弈框架。运用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和蛛网理论对该框架进行博弈的变动和成本分析,能够指导我国资本市场良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吴彬 《山东经济》2003,(6):41-42
本文拟从信息经济学的理论结构出发,分析竞争性企业和垄断性企业在新信息创造中的相对作用,以及跨国公司与信息创新的关系。结论指出,垄断性市场上的企业比竞争性市场上的企业更具有信息创新的积极性,跨国公司会进行大量的复杂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8.
增强信息透明度能否提升公司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揭示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内在关联,本文应用信息经济学构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声誉投资”模型,对信息披露程度提高对公司价值提升进行理论推理,论证“好”公司为避免“次品车”效应造成的“价值折价”,有动力进行多披露信息。为验证上市公司增加信息披露提升公司价值.本文利用托宾q对2002—2003年中国证券市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托宾q与公司信息披露增量之间显著正相关,采取积极信息披露策略的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相应较高:而信息供给程度低的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相应较低。  相似文献   

9.
王巍 《魅力中国》2009,(36):10-10
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对于保护投资人利益、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就国内外有关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检验进行综述,并指出了我过信息披露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不对称与信用制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息经济学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信息经济学的不对称信息理论是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詹姆斯·莫里斯(James Mirrlees)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威廉·维克瑞(William Vickery)提出的重要理论。他们分别在20世纪60~70年代揭示了不对称信息对交易所带来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并于1996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在2001年又有3位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Akerlof)、迈克尔·斯彭斯(Michael Spence)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由于在“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获得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目前,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发展正方兴未艾,处于经济学的前沿地位。  相似文献   

11.
作为现代金融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有效市场理论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近些年来,传统金融理论在解释股票市场中的收益行为时遇到了不少困惑,对现实市场中出现的许多与有效市场理论相悖的股市异象难以做出合理的解释。股票间的领先滞后关系是股票市场的众多异常现象中的典型之一。本文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综述了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的股票市场领先滞后效应的研究结果以及对该效应产生原因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郑伟 《改革与战略》2012,28(3):82-85
主流的金融计量理论是以价格的随机游走和收益的正态分布假设为基础的。而分形市场研究认为价格是分形,价格遵循有偏随机游走,并用分形分布描述收益的分布规律。在分形研究的框架下,作为主流有效市场假说的替代理论,分形市场假说用不同投资期水平下的投资者对信息的不同评估来解释价格行为的分形机制,也启发我们从动态的和相对的角度去思考股票市场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1年至2009年A股市场的数据,本文检验了Peress(2010)提出的产品市场势力降低股票市场异质信念水平的推断,并分析了Miller(1977)提出的影响股票市场异质信念的因素。我们发现产品市场势力不仅不能降低反而可能会提高股票市场异质信念的水平。在将异质信念分解为异质先验导致的异质信念,渐进信息流动、有限注意导致的异质信念后,这种提高主要表现在对后者的提高上。该结果意味着产品市场势力可能因为提高了异质信念水平而促进了股票市场的交易,从而为交易异象的解释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实证结果显示上市公司的业务集中度、机构持股可以降低异质信念水平,而上市公司的已上市时间、市场中股票数量对于异质信念的影响与已有的理论分析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4.
闻娱 《特区经济》2008,(4):106-108
在当前我国股市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不良信息过剩、优质信息匮乏,两级传播特征明显,意见领袖发挥作用,信息特权者与信息弱势群体存在信息落差。应建立有效的股市信息传播制约机制,以完善的制度与有力的监督保障股市信息的良性传播。  相似文献   

15.
股改前后A股和H股价格发现的动态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A股、H股同时上市的公司股票价格数据为样本,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信息份额模型,实证检验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A股、H股价格发现的动态演化过程。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股改后H股更多地引导A股;信息份额模型显示,股改前,A股市场在股票价格的形成中占有一定的优势,股改后,H股市场在股票价格的形成中的优势逐渐明显。实证结果表明,股改后A股市场与成熟资本市场正逐步接轨,A股市场与H股市场的关联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修正了Michael和Kathleen(1992)等提出的非竞争模型,探讨内幕交易对证券价格有效性的影响,研究信息和被内幕交易排挤的市场专家数目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内幕交易降低了证券价格的有效性,监管的关键在于促使信息在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7.
In recent years, corporate investment rate has been declining, and they have been allocating financial capital to the shadow credit market, which lead to accumulation of financial risks. Based on the annual data of non-financial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07 to 2019,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act of non-financial companies’ shadow banking on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stock prices. Results show that shadow banking of non-financial enterprises reduce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stock price, and the above effects are more significant in regions with lower social trust and higher policy uncertainty,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enterprises without political connection. Enterprises engage in shadow banking can impact idiosyncratic information content of stock price through channels of earning management, irrational investor behavior, creditor risk concerns and informed trading; Analysts over-optimism and insider trading can also have an impa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adow banking activities and synchronization of stock price. This paper analyzes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non-financial enterprises’ shadow banking activities, thus providing important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olicy guidance for enhancing signal mechanism of securities market, improving capital market efficienc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deepening financial market-oriented reforms.  相似文献   

18.
刘洋 《特区经济》2010,(5):109-111
理论上,股市的投资者应该本着价值投资的理念进行股票投资,着重分析上市公司的价值,进而做出科学决策,但是由于我国股市存在监管不力、信息披露不规范以及股市投资者不成熟等等问题,价值投资理念难以深入人心,投机气氛十分浓厚,严重影响着我国股市健康稳定发展,并已产生了恶性循环。唯有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多头行动,才能有效改善这一状况。  相似文献   

19.
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博弈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市场的公平与效率是建立在市场有效性基础上的,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市场的有效性。本文借用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分析方法,指出我国证券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Ohlson(1995)创立的包含线性信息动态过程的剩余收益估值模型,对1995—2006年部分A股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进行测算,据此分析中国证券市场中的错误定价问题。结果发现,剩余收益、净资产账面价值均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和可预测性。大多数公司年份的股价被高估,表明市场错误定价问题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常年存在。具体说来,在1997、2000、2001和2007年4月,样本公司股价处于系统性高估状态;相反,多数公司股价在2005和2006年4月被低估。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利用可观测的会计信息直接检验线性信息动态过程,避免采用跨期盈余预测值进行估值,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