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病毒性疾病1.白斑综合征俗称白斑病,是对虾的严重传染性疫病,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严重威胁着全世界对虾的养殖安全。该病的特点是感染率高、发病急、死亡率高、死亡速度快。病虾活力弱,部分濒死虾头胸甲部位出现白色斑点,白斑综合征因此而得名,但亦可不出现白斑而虾体变红。  相似文献   

2.
对虾工厂化养殖与池塘精细养殖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8年以来,我国对虾养殖业经历了4个比较明显的发展阶段。然而,当白斑综合症流行病暴发时,对虾生产依然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随着对虾种苗繁育技术不断进步以及养殖过程中大量固定资产投入,工厂化养殖和池塘精细生态养殖成为我国目前对虾生产中两种重要的养殖模式。文章对比分析了这两种不同养殖模式的特征及其对应的经济效益,并对对虾养殖模式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黄颡鱼池塘健康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自我国对虾养殖业遭受白斑综合症(WSS)病毒病的严重袭击后,水产养殖领域逐渐兴起"健康养殖"这一新概念。一般认为,水产健康养殖应该是根据养殖品种的生态和生活习性建造适宜养殖的场所,选择和  相似文献   

4.
<正>本技术模式利用食物链关系,在虾池内套养一定数量的白鲳鱼用于生物防治对虾疾病,同时使用益生素、沸石粉等微生态制剂生态调控水质,通过生物生态综合防控技术的集成应用,探索出了高度集约化的对虾养殖高产模式,解决了对虾养殖空间日益萎缩的难题,为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开拓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落实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以及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促进水产防病技术指南,指导养殖生产者加强病害防控。绿色防病、降低风险特殊时期,强化对生产中安全用药知识的宣传,避免盲目用药,倡导绿色、生态防病。  相似文献   

6.
2019年开展南美白对虾与鯻鱼混养试验,利用生态位互补原理,搭配养殖市场价格较好的水产品种进行了两次养殖试验,对虾成活率为72.7%,鱼成活率为53.8%,有效防控对虾病害,提高了综合产出。  相似文献   

7.
<正> 南美白对虾(以下简称为对虾)在养殖过程中由于细菌和病毒等的侵袭,头胸甲壳上有点状或鱼鳞状白斑。一些养殖户只要听到“白斑”二字就非常害怕,其实很多白斑病是可以治愈的。本文根据实践经验谈谈对虾细菌性白斑和病毒性白斑症状的区别、预防和治疗方法以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一、症状: 1、细菌性白斑: (1)目测:将病虾头胸甲剥离后对着光线甲壳完好。  相似文献   

8.
虾池立体生态养殖,就是根据水生态学原理,在平衡的水域生态系统中,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科学地进行品种搭配,并保持一定的密度,使水生动物在食物链的调控作用下生活在不同水层,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构成生物的多样性,以达到各生物之间的相互适应、相互利用、彼此制约,各自进行正常生存和繁衍的生态防病目的。1、虾池立体养殖的现状我省虾池立体养殖,应该始于80年代中后期,当时由于对虾养殖处于低密度,粗放型阶段,立体养殖方法简单,混养品种单一,养殖效益不尽人意,致使立体养殖模式,总是在摸索、试验阶段徘徊。到1993年由于受对虾暴发病的…  相似文献   

9.
<正>要减少南美白对虾疾病发生,获取较高养殖收益,必须健康生态养虾。通过科学养殖管理,定期使用有益活菌调控养殖水质、底质,为对虾创造良好、稳定的生活环境;同时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疾病防治原则。经常在饲料中添加适量防病药物,如聚维酮碘,保肝药物以及大黄粉、穿心莲、板兰  相似文献   

10.
张文卉 《农家之友》2014,(12):19-19
<正>给罗非鱼打预防针,"吃药"防病;给金枪鱼做"鱼医"看病,给对虾"治病"。近年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罗非鱼、对虾创新团队在鱼虾养殖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绿色药方"。口服疫苗罗非鱼防病有一套近年来,广西罗非鱼养殖面积、养殖产量居全国第3位,已成为广西出口创汇的最大宗农产品。在当前水产养殖中,罗非鱼死亡问题尤显突出,链球菌成为了罗非鱼的头号杀手,是当前水产疾病的头号"疑难杂症"。  相似文献   

11.
<正> 泰国的养虾业,在淡水方面以养殖罗氏沼虾和斑节对虾(草虾)为主;在海水养虾方面,则主要养殖斑节对虾和墨吉对虾,其中以斑节对虾为主。近年来泰国虾农采取了生态养虾并取得效益。现将其生态养虾的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农家之友》2007,(8S):6-6
他,退伍回村后不断学习、探索,逐步掌握了禽畜海水养殖和饲料加工技术。建起拥有饲料厂和鹌鹑生产养殖场,以及185亩高标准、高技术含量的膜式健康对虾养殖基地,年产对虾500吨。他承担广西科技厅科研项目——生态对虾养殖技术,连续三年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正>温棚养殖、工厂化温室养殖、三级生态养殖前不久,"第五届(2017)广西北部湾科学养虾技术大会暨渔业物资展示交流会"在广西北海市合浦县举行。交流会上总结了广西过去一年中先进、前沿的如温棚养殖、工厂化温室养殖、三级生态养殖、鱼虾混养等对虾生态养殖提质升级成功模式。PRIMO虾苗可提高养虾成功率如今,对虾选育已经不能与当前养殖环境相结合,致使选育  相似文献   

14.
<正> 随着对虾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殖病害不断发生,直接妨碍对虾的生产发展。笔者经过十年的养虾实践,在实践中总结了对虾综合防病技术,现简述如下。一、控制和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1、彻底清池消毒,做好放养前准备工作。池塘是对虾养殖的载体,同时也是各种病原体寄生和繁衍的场所。所以,放养虾苗前必须进行彻底清淤消毒。通过彻底清池,清除塘底淤泥,减少底泥的酸性腐化物和其它有害物质的危害;使用漂白粉、生石灰、敌百虫、茶麸等药物消毒,杀灭敌害生物及致病生物,清除携带病原的中间宿主,消除不利于对虾生活、  相似文献   

15.
<正>由于近几年海水养虾受病害影响较大,因此采取了海虾淡养的方式,以求避开虾病的影响,但并不是海水虾放入淡水养殖就不发病,只不过改变了环境,切断了病原某些传播途径,而减少了虾的发病机会。如果防病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同样可以发病,造成养殖失败,所以海虾淡养的防病工作同样重要。一、病毒性疾病1.白斑综合症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地处杭州湾沿岸养殖垦区连片南美白对虾基地,红体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因红体病暴发性流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严重,该病也是江浙地区对虾养殖危害最大的一种病害,是发病区域广、病情急、死亡率高的一种红体综合症。现将红体病流行趋势、致病因子及生态防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南美白对虾养殖区域,近年来普遍发生传染性疾病,来势凶猛,死亡率高,给养殖者造成重大损失,尤其是桃拉病毒、黄头病毒、白斑综合症等传染性疾病,是南美白对虾养殖期间的毁灭性虾病,为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头号大敌。为此,我们在近几年较大范围的虾病跟踪防治的基础上,对有效防治南美  相似文献   

18.
农业部发布公告,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三届第一次会议审定,中国对虾“黄海1号”、松荷鲤、墨龙鲤为水产优良养殖品种,但其只适宜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养殖。中国对虾“黄海1号”品种登记号为GS01001-2003,亲本来源为海捕亲虾,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省日照水产研究所选育。研究所1997年从海捕亲虾中筛选经检疫证明无特定病原(对虾的白斑综合症,WSSV)的个体,进行育苗、养成,逐代选择个大、健壮的个体,每代冬、春两次选择,每代总选择强度1%-3%,每代用于育苗的亲虾500-1000尾,至2003年获第7代。该品种生长速度快,…  相似文献   

19.
<正>所谓的自家疫苗(autogenus vaccine),一般是指在从养殖现场发生疾病的动物体内分离鉴定病原生物后,选择具有引起疾病的代表菌、毒株,经大量培养且经过灭活处理,经再度检验对动物具有安全性后,制备成疫苗接种于局部区域内养殖动物疾病的预防。对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防控有三条途径,即生态防控、药物防控和免疫防控。所谓生态防控就是通过采用各种生态养殖(ecological aquaculture)措施,达到减少  相似文献   

20.
<正> 中美两国四个科研机构2月初签署一项合作协议,旨在今后一年里对对虾白斑杆状病毒基因组DNA和CDNA进行全序列测定。 自1992年以来,对虾病害连年爆发,其主要病源是“对虾白斑杆状病毒”。这种病毒爆发时,受感染的对虾二三天内几乎全部死亡,加之该病毒感染范围广,所以对亚洲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