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睿 《重庆与世界》2015,(17):44-51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和企业“走出去”,中国公民和企业的海外安全也前所未有地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今年4月中国政府动用我国海军军舰紧急撤离在也门地区的中国公民、在尼泊尔强震中中国政府采取强有力的“中国行动”以及最近马航MH370航班失联事件取得重大发展,使得中国公民海外安全风险和领事保护问题持续成为全社会关注热点。最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领事保护中心主任翟雷鸣专程来到重庆指导外事系统开展海外领事保护工作,本刊特地就中国公民与企业海外安全风险、领事保护等话题对他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2.
2006年我国公民出境人数达3200万人次,未来这一数字还将继续增加。同时,海外公民在境外遇到的意外情况数也在增加。在回答中国的领事部门以及相关机构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中国公民和海外侨胞在海外的合法权益,以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问题时,李肇星表示,我们要努力把“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理念变成领事保护行动。具体措施包括:发挥外交部牵头的境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资讯     
阴秀文 《走向世界》2012,(27):118+120
首个境外领事保护宣传活动启动9月3日,山东省首个涉外领事保护宣传活动在山东省博物馆正式启动。此次活动由外交部领事司指导,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是山东第一个全省范围内地方性领事保护宣传活动,旨在加强全省预防性领事保护知识的宣传,树立公民和企业海外安全风险意识,提高防范意识和能力,更好地为全省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乾坤  相似文献   

4.
王涛 《理论观察》2012,(5):28-30
领事保护是一国公民出行海外时所能享受到来自本国政府的最主要保护。近年来随着中国公民出境人次急剧增长.中国领事保护面临着海外中国公民安全问题的紧张形势.在处理了众多领事保护案件之后,中国渐渐形成了以领事保护预防和领事保护应急为主要内容的领事保护机制。但在迅速增长的工作压力之下。我国的领事保护机制也暴露出立法缺失、领保队伍规模偏小等问题。确保领保工作有法可依、领保队伍保障有力、领保反应快速及时正是未来加强我国领事保护机制的前进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5.
“保护私有财产”———不仅是为了保护私有经济的安全,也为了保护劳动者财产的安全,而且是为了建立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我们要向世界宣布,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是有私人财产的。我们是国富民也富。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缺乏专门的法律和良好的行业自律机制等原因,公民网络隐私权受到侵害的情况屡屡发生。鉴于公民个体在网络世界中的弱势地位,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和行业管理经验,出台专门的法律,限制相关技术滥用,强化责任主体的保障义务,加强行业自律,加强政府在保护公民网络隐私权方面所应承担的责任。教育网民加强安全保密意识,提高网络道德修养也是保护公民网络隐私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12月22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其中,除了建议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外,中共中央还建议进一步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在宪法中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现行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中共中央建议,以上条款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  相似文献   

8.
《重庆与世界》2013,(1):44-44
<正>领事保护是指中国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在所在国受到侵害时,中国驻当地使、领馆依法向驻在国有关当局反映有关要求,敦促对方依法公正、妥善处理,从而维护海外中国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实施领事保护的主体是政府,在国外是驻外使领馆。中国目前有260多个驻外使领馆,他们都是实施领事保护的主体。领事保护的内容是海外中国公民、法人在海外的合法权益。合法权益主要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合法居留权、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和企业"走出去",中国公民和企业的海外安全也前所未有地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今年4月中国政府动用我国海军军舰紧急撤离在也门地区的中国公民、在尼泊尔强震中中国政府采取强有力的"中国行动"以及最近马航MH370航班失联事件取得重大发展,使得中国公民海外安全风险和领事保护问题持续成为全社会关注热点。最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领事  相似文献   

10.
曾睿 《重庆与世界》2016,(45):44-47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公民出境人数激增,中国公民的海外安全风险也成为一个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为此,本刊特就相关问题向率团来访的外交部领事司领事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参赞杨舒进行了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公民出境人数激增,中国公民的海外安全风险也成为一个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为此,本刊特就相关问题向率团来访的外交部领事司领事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参赞杨舒进行了独家专访。问:请简要介绍一下2016年中国公民遭遇的海外安全事件的整体情况?  相似文献   

12.
曾睿 《重庆与世界》2016,(12):44-45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公民出境人数激增,中国公民的海外安全风险也成为一个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为此,本刊特就相关问题向率团来访的外交部领事司领事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参赞杨舒进行了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信息和大数据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因为公民的个人信息泄露并被收集和利用而引发的各种事件和问题屡见不鲜。个人信息保护也逐步被广大学者所关注,进一步增强公民信息的保护成为学界的共识。但如何有效地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仍举步维艰,基于民法等私法领域框架下也无法对公民自身的隐私形成强有力的保护。事实上,公民的个人信息具有一定的流通性,并不能完全阻隔。在私法上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进行法律规制的同时也需要公法的介入。  相似文献   

14.
1982年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的日子。每年12月4日,都要纪念宪法的诞生。本期正赶上12月出版,《农民法律之友》编辑部特组织一组有关宪法内容的文章,以资纪念。宪法的条文很多,内容丰富。本期专谈保护公民人身自由的问题。大家知道:“文化大革命”时期,人身自由失去保障。实行所谓的“群众专政”,到处私设监牢,随意逮捕和拘禁人。用大字报进行诬告陷害和诽谤。随意抄家,非法侵入公民住宅。通讯自由也失去了保障。凡此等等,大家亲受其害。所以,1982年的宪法对保护公民人身自由,作了详尽的规定。如“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等等。大家熟悉和遵守这些规定,人身自由就可以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5.
《重庆与世界》2014,(3):26-29
领事保护是指中国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在所在国受到侵害时,中国驻当地使、领馆依法向驻在国有关当局反映有关要求,敦促对方依法公正、妥善处理,从而维护海外中国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实施领事保护的主体是政府,在国外是驻外使领馆。中国目前有260多个驻外使领馆,他们都是实施领事保护的主体。领事保护的内容是海外中国公民、法人在海外的合法权益。合法权益主要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合法居留权、合法就业权,法定社会福利、人道主义待遇等,以及当事人与我国驻当地使领馆保持正常联系的权利。领事保护的方式主要是依法依规,向驻在国反映有关要求,敦促公平、公正、妥善地处理。依据的法规,主要包括公认的国际法原则、有关国际公约、双边条约或协定以及中国和驻在国的有关法律。  相似文献   

16.
为切实发挥地方政府在构建海外平安中国体系及维护海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7月31日,由外交部领事司指导,重庆市政府外办主办的“领保护航‘渝’你同行--2023重庆市海外领事保护宣传月”活动在市外事大楼正式启动。市政府副秘书长汪夔万,外交部领事司参赞、一级巡视员费明星,市政府外办主任王雯出席。活动由市政府外办副主任李明全主持。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数据包含大量的用户个人信息,个人信息的保护不仅仅关系到用户的个人隐私、财产安全、人身安全,还关系到整个社会诚信制度的建立、社会经济发展、歧视消除以及大数据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我国网络发展尚不成熟的环境下,公民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薄弱,行业自律还处于起始阶段,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安全难以得到全面保障。个人信息保护与公民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是大数据时代的焦点也是必须积极采取措施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6月17日凌晨1时30分,中国政府派往吉尔吉斯斯坦的第九架撤侨包机安全返抵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机上搭载着148名中国公民。至此,中国从吉尔吉斯斯坦的撤侨行动基本结束,共计1299名在吉中国公民搭乘包机返回国内。  相似文献   

19.
哈萨克斯坦外交部、内务部、旅游和体育局等3家主管部门的代表在于阿斯塔纳国际新闻中心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自2003年4月1日起将简化54个“安全国家”的公民和原哈萨克斯坦公民的签证程序。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残疾人就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享有法律赋予的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或收入、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等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