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推进稻虾产业发展,2018年黄石市在某基地开始实施稻虾生态养殖。根据湖北省稻虾养殖定义,稻虾生态种养技术是一种通过科学的稻田改造工程,营造出适合小龙虾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实现稻虾连作、稻虾共作与小龙虾生态繁育的良性循环,提高稻田综合效益的技术。笔者正好经历了该基地2018年8月到2019年8月为期1年多的稻虾生态养殖全过程,现将该养殖实践情况总结如下,以期为广大水产从业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稻虾共作是依据水稻小龙虾共生理论,遵循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在稻田生态系统中进行种养结合,水稻小龙虾共生、互补,进入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现将稻虾共作绿色高效养殖技术总结如下:1.养殖稻田的改建1.1稻田选址要求农田水利设施要配套,  相似文献   

3.
正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并种植一季水稻,实现小龙虾与水稻共同生长。主要有两种养殖模式,一是投放幼虾模式,在每年9月底至10月中稻收割后投放幼虾,经幼虾培育和成虾养殖两个阶段养成商品虾;二是投放亲虾模式,在每年8月下旬至9月初,中稻收割前投放  相似文献   

4.
<正>8月7日-8日,湖北省水产局、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双水双绿"研究院、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省虾稻产业协会在汉联合举办湖北省"虾稻共作、稻渔种养"培训班。省内300多名从事"虾稻共作"的新种养户、贫困户参加培训。此次培训主要针对今年小龙虾价格下跌和当前"虾稻共作"生产"难点"和"痛点",围绕小龙虾一年三季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5.
虾稻综合种养技术是利用小龙虾和水稻的不同生长季节开展种养结合,水稻为小龙虾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小龙虾的粪便为水稻提供肥料;水稻秸秆还田肥水促进动植物生长,为幼虾提供饵料;种养过程中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以废补缺,互利助生,化害为利,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虾、稻品质同步提升。由此可见,秸秆还田利用技术对虾稻共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415万亩,其中庐江县达16万亩,主要是稻虾养殖模式;但传统养殖模式下小龙虾主要集中在5月份上市,造成市场供应集中、销售价格低,而且5月份是虾病高发期,气候多变,病害严重,死亡率高,有的塘口甚至全军覆没,导致养殖风险大,制约了虾稻产业的发展。本技术通过调整稻虾共作水稻和小龙虾种养茬口,采用早繁苗培育技术早放种虾,  相似文献   

7.
<正>“虾稻共作”属于一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两季小龙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小龙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近年来,“虾稻共作”综合种养发展模式因为有较高的综合效益价值,而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从发展现状来看,“虾稻共作”模式目前在湖北省尤其是潜江市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突出表现为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小龙虾需求市场的日渐火热,小龙虾的养殖技术水平也逐年提高,庐江县通过近五年的养殖探索,成功摸索出了一条稻虾连作成功养殖模式,全县养殖面积达2万多亩,亩均纯收入两千多元,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在全省交流推广,现将此养殖模式介绍如下。一、技术概述稻虾连作庐江模式主要是一虾一稻,是利用小龙虾和水稻的不同生长季节开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以来,全省围绕《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力打造小龙虾"千亿元"农业特色产业,多措并举,推动我省小龙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据初步统计,2017年全省小龙虾养殖、加工、流通、餐饮等综合产值达851.82亿元,同比增加17.76%。一、养殖规模效益再上新台阶2017年,全省新增"稻虾共作"、"稻虾连作"等稻虾综合种养面积64.14万亩,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13年起,全国掀起新一轮稻田综合种养的浪潮,其中稻田养殖小龙虾的发展速度最快、新增面积最多。成都崇州经过3年多的发展,稻虾共作已初具规模,养殖面积从2013年的30多亩发展到2018年8000多亩,每亩稻田可收获小龙虾150kg、优质大米400kg,稻虾综合效益比单纯种植一稻一麦(油菜)增收2500元,增收效果明显。现将崇州市稻虾共作生态健康养殖增产关键技术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近几年,以虾稻共作模式为主的小龙虾养殖在全国遍地开花,养殖面积不断扩大。据2018年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已达1000多万亩,产量100多万吨。随着消费群体不断扩大,餐饮消费持续火爆,国内市场需求猛升,虾稻共作虽为各餐饮店、加工厂和其他消费市场提供大量的小龙虾货源,但仍满足不足了日益扩张的市场需求,难以  相似文献   

12.
<正>据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小龙虾养殖面积突破1000万亩,产量突破100万吨,经济总产值突破2600亿元。"虾稻共作"占小龙虾总养殖面积的70.83%,已成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是渔业绿色发展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也是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本文将笔者长期在虾稻共作生产一线收集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与大家共勉。1.虾稻共作定义。虾稻共作属于一  相似文献   

13.
<正>如今,提起小龙虾,必然让人联想到潜江。这是一座空气中弥漫着小龙虾香味的城市。在这里,产业因虾而兴,人们因虾而富,城市因虾而盛。至2018年底,全市虾稻共作面积已达75万亩,小龙虾产量近13.5万吨,养殖产值(含苗种产值)54亿元,小龙虾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320亿元。  相似文献   

14.
<正>秋冬季节,是小龙虾亲本抱卵、孵化、幼虾生长的黄金时节。因此,对虾稻共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虾苗孵化率,促进虾苗快速健康生长,才能确保来年取得大的丰收。搞好虾稻共作秋冬管理,主要包括:强化投饵、及时除野、及时灌水、适时栽草、适量施肥、水位管理、防止干旱和冰冻灾害等措施。一、强化投饵秋季是小龙虾的繁殖季节,加强投饵,对增加小龙虾亲本体能,促进排卵、孵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投饵的主要  相似文献   

15.
正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双收,广西鹿寨县鹿寨镇独羊村小龙虾示范区实现小龙虾养殖与水稻种植双丰收,为脱贫攻坚"蹚出"新路子。"爆头小龙虾每公斤有110~120元,成品小龙虾每公斤有60多元,价格比较高……"3月14日清晨,在鹿寨县鹿寨镇独羊村的鹿寨启源水产养殖科技有限公司稻虾生态养殖基地,基地负责人韦鹏正在对起捕的小龙虾进行分类,满脸喜悦。稻虾共作是将小龙虾养殖与水稻有机结合,有效解决了粮食生产与水产养殖争地、争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正>湖北省虾稻产业协会第一届一次会员大会在武汉召开,来自省内153家小龙虾、优质稻企业和合作社的主要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组建湖北"虾稻共作、稻渔种养"区域公用品牌打造载体。"虾稻共作、稻渔种养"模式可亩  相似文献   

17.
<正>克氏原螯虾也称小龙虾,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甲壳动物,饵料不足或群体过大时,会相互残食或越塘逃离,小龙虾喜在水底摄食并多在夜间进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水温低于8℃或超过35℃摄食明显减少。潜江"虾稻共作"养殖模式享誉全国,早在2001年,充满智慧的潜江农民,  相似文献   

18.
正水清稻绿,龙虾成群,几只白鹭忽地从虾稻田飞起,在空中翩翩起舞……在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铺镇龙泉村百里泉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稻虾共作"种养基地,广袤农田里镶嵌着一道道围沟,中间是生机勃勃的稻田,围沟是小龙虾的栖息地,外围连通沟渠处矗立着一排防护网。目前,子陵铺镇已经建成集"科研示范、苗种繁育、生态种养、健康餐饮、网上销售"于一体的小龙虾产业链,小龙虾从  相似文献   

19.
稻虾模式是在同一田块内既养殖小龙虾又种植水稻,在稳虾增产的同时,可增收一季优质水稻。小龙虾既能清除稻田内的杂草,又捕食水稻害虫,减轻了水稻的草、虫害;小龙虾在稻田内的运动可疏松土壤、排泄物是水稻的优质肥料,可促进水稻生长。水稻能起到降低水温、增加溶氧和净化水质的作用,还是小龙虾的栖息、觅食、避敌和蜕壳场所,为小龙虾营造舒适的生长环境。2020年,该模式在荆州市公安县毛家岗镇稻虾种养基地内进行试验示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在人们印象中,小龙虾大量上市的季节应该是在五六月份。但金秋时节,江苏省盱眙县农民养在稻田里的小龙虾却喜获丰收。"稻虾共作"既种了稻又得了虾,简直是双赢,在一些地方,农民因此亩均增加收入2200元。然而,对于这种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模式,不少人有些担忧。京东掌门人刘强东就在个人头条号质疑:"稻田里的农药、化肥无数,小龙虾能吃吗?"很多粉丝也在评论中表示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