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湖北是全国水产大省和水稻主产区,稻渔综合种养有10多年历史。近年来,湖北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稻渔产业提档升级为抓手,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出了一条"高效、绿色、富民"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因势利导,扩大种养规模。稻渔综合种养发端于潜江"虾稻连作",是在传统稻田养鱼基础上发展  相似文献   

2.
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稻渔综合种养可谓是行之有效的探索之举。稻渔综合种养既保障了"米袋子"又丰富了"菜篮子",既鼓起了"钱袋子"又确保了"舌尖上的安全",是一条"不牺牲农业和粮食、不牺牲环境和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2016年3月7日,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和省海洋与渔业局联合在盱眙召开现场会,加快推进稻渔综合种养。现编发盱眙等地典型做法,供各地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江西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业,加快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全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以推进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县为契机,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4.
稻渔综合种养是国家、省、市各级政府部门力推的生态健康种养模式,在稳定粮食生产、减少肥药使用、提升产品品质、增加综合效益等各方面均有显著的成效。从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大局出发,持续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湖南省衡阳市作为农业大市,要打造农业强市,实现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加大财政和科技投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产业融合,从而最终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渔综合种养是在我国传统稻田养鱼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农业新模式,通过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实现一水双用、一田双收,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协调绿色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对促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近十年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中的探索与实践,在对稻渔养殖模式内涵特征和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指明了新时期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方向,并针对当前稻渔综合种养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新形势下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稻渔综合种养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构建稻渔共作轮作系统,通过规模开发、产业经营、标准生产、品牌运作,能实现水稻稳产、水产品新增、经济效益提高、农药化肥施用量显著减少,是一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全国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将稻渔综合种养明确为水产养殖转型升级推进工程之一,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推广站都将稻渔综合种养作为2018年工作要点,2018年湖北省农业主推技术就有虾稻生态种  相似文献   

7.
正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种绿色生态的农渔发展模式,"十三五"以来发展迅速,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从2015年的2200多万亩增长到2020年的3800万亩,稻米产量达到1900万吨,水产品产量超过300万吨,带动农民增收超过650亿元。"十三五"期间,全国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规范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通知》有关要求,稻渔综合种养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水平稳步提升,经济生态综合效益、二三产融合发展、渔农品牌集聚效应不断加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在水产品稳产保供、引领农业绿色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  相似文献   

8.
<正>8月8-9日,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在宁夏组织开展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集中研讨,总结"十三五"以来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的经验做法,分析发展形势,共同探讨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举措。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肯定了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取得的显著成效。他强调,稳粮增收"是稻渔综合种养的生命力所在,"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是确保稻渔综合种养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原则,推进稻渔综合种养要始终坚持"稳粮增收"这一根本前提,确保稳粮与增收双赢。为  相似文献   

9.
正奉城镇积极推行生态种养结合模式,发展生态农业。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四个试点,包括奉联合作社200亩和洪北合作社100亩的"稻+鱼虾"生态种养结合,振荣合作社119亩的"稻+龙虾","稻+鲳鱼"生态种养结合,及朱新合作社95亩的"稻+泥鳅"、"稻+鱼虾"的生态种养结合。种养结合改善了农业生产结构,促进了新型农业的经济增长,减少了环境污染,优化了资源配置,达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有利于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湖北大悟县水产局党组始终坚持渔业生态高效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全省、全市稻渔综合种养会议精神,把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作为渔业转方式、调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抓手,结合山区丘岗渔业资源实际,采取宣传发动、政策推动、典型带动、部门联动的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不断壮大渔稻生态综合种养规模,推进渔稻综合种养产业化发展。主要做法是:首先抓宣传发动。一是广泛动员,在三里城镇召开了全县稻渔综合种养推进会;二是组织有积极性的新型社会经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小龙虾市场火爆,即使经历疫情影响,小龙虾产业整体受到影响,但养殖面积依然增加,尤其是稻虾养殖前景较好。发展稻虾综合种养,既保障了"米袋子"又丰富了"菜篮子",既鼓起了"钱袋子"又确保了"舌尖上的安全",还有效地破解了"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好地"的难题,是一条"催生农业现代化、保护农业环境和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是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大力发展水产生态健康养殖,重点推广应用渔稻综合种养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湖北省孝感市水产局积极争取申报农业科技"五个一"水产《孝感市虾稻共生生态高效养殖模式试验示范推  相似文献   

13.
正9月2日,全国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提升现场会在四川省隆昌市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稳粮增收、不与粮争地这个根本原则,发挥好提质增效方面的优势,处理好稻和渔、粮和钱、土和水、一产和三产、产业发展和科技支撑、积极推动和农民意愿等方面的关系,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规范高质量发展。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作典型发言,介绍我省立足"三个坚持",推进该产业高质量发展经验。  相似文献   

14.
<正>为加快我省稻渔综合种养发展,促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2017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全国稻渔综合种养现场会议、全国渔业渔政工作会议和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等文件和会议精神,现就加快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5.
正虾稻综合种养技术是根据"稻渔共生"理论,创新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技术,为探索总结虾稻综合种养高效模式,推进我县虾稻综合种养发展,2014年-2016年,监利县水产局与监利县星兴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汴河镇匡老村开展虾稻综合种养技术示范与推广,研究与实践证明,虾稻综合种养技术是可行的。现将试验情况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在全国范内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新的复合型生产方式,旨在实现"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渔)业转型升级"和"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发展"。实践证明,稻渔综合种养以水稻与小龙虾轮作(即种植一季水稻再养殖一季小龙虾)是最佳模式,该模式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但目前稻田养殖小龙虾潜在的风险也  相似文献   

17.
稻渔综合种养是获得水稻和水产品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被誉为"小粮仓、小水库、小肥料厂、小银行",具有稳粮、生态、节水和增收作用.作为都市型农业代表城市,天津在小站稻种植中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一地两用、一水双收,进一步为农户增收. 近年来,在稻渔综合种养规模和技术上,天津都有了大幅发展.2021年天津扩大小站稻种植面积至...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迅速在水稻种植区铺开,尤其是稻虾综合种养,投资少、见效快,成为近几年农业投资的热门领域。阜南县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起步晚,发展快,从2016年的40多亩,发展到2019年的4.6万亩,其中稻虾面积占比95%以上。现将2019年5月上中旬的调研情况进行梳理,重点介绍几个典型的稻虾综合种养案例,以期为今后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一、稻虾综合种养产业案例案例1:阜南县洪河桥镇白集同乡种养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19.
正日前,在桂平市石咀镇旺龙村稻虾综合种养基地,整齐排列着28张稻虾塘,每张面积约40亩,贵港市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现场会在这里召开。据悉,广西贵港市以实现"百亿渔业"为目标,加快推进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中国南方小龙虾之乡",到2023年计划种养面积达30万亩,小龙虾年产量超5万吨、产值25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20.
对我市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一田两用、一地双收"的生态、高效、立体的综合种养模式,具有投入少、风险小、见效快、易推广等特点。如何发挥稻渔综合种养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在我市建设湖北新兴增长极中体现水产担当,市水产局组成专班进行了调研,结果值得肯定。一、义在何处?稻渔综合种养在我市推广发展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