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5 毫秒
1.
工商管理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和企业的发展需要,探索工商管理专业新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以能力为导向,着力探索工商管理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市场和企业输送高水平、高素质的新型工商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高等教育已从精英阶段到大众化阶段的转变,除了要培养学术精英之外,更多的是要培养应用型(或职业型)人才,而我国高院的工商管理专业大多依然遵循以往的培养模式,而造成了目前高校培养出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满足不了社会的实际需要。针对以上现象,通过中外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分析,总结出中外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旨在为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行业、企业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脱节,大众化教育与行业对精英人才尤其是管理精英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重大变革。而要变革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达到培养卓越工商管理者的目的,就应树立"职业化导向、层次化体系、岗位化能力、模块化课程、个性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建立系统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4.
工商管理专业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相关性。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这就造成了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的问题,这说明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有效适应社会的需求。随着高校逐年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有所下降,这就导致人才培养受到影响。在此背景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必须要结合社会和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适应社会变化对人才的要求。因此,文章主要针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如何优化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一直是其中难点和重点。着重从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大专业、小方向"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和"大专业、小方向"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制度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工商管理由于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优秀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使得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商管理人才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但是现存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根据我国目前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入手,紧跟时代步伐,从优化课程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师资力量等方面,来探索一条适应于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7.
顺应国家人才培养政策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普遍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利用卢因的三阶段变革过程模型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工商管理是一门与市场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学科,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对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国工商管理类所设置的专业课程与市场和社会存在较大程度的脱节,难以凸显专业特色,更没有将社会和企业的需要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来,培养的毕业生千篇一律。社会的平稳进步和快速发展亟需大量能不断开拓创新的个性化管理人才。因此,对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探讨,对教学的内容及课程的体系进行改革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独立学院是中国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是提升中国大众化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十分紧密。首先界定了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涵义和独立学院培养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必然性,然后分析了独立学院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现阶段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独立学院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1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在飞速的发展之中,国民经济的建设也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与此同时,我国仍然有一系列的问题存在着,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新型应用型人才的缺乏。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对具有全能型和综合型人才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并且伴随着工商管理专业逐渐成为热门的专业,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新型应用型人才开始面向社会之中。在此基础上,本文章主要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开设目的是为了培养从事工商企业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然而,从其培养现状来看,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所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与其专业设置初衷相距甚远.文章拟通过研究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引入企业模拟沙盘实践这一新型实践教学模式,以期缩小其中差距.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结构随之改变,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日益复杂的社会需求,各大院校向应用型转变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山西工商学院为研究对象,基于山西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现状,运用访谈法和调查问卷法对部分毕业生和在校生进行调查,分析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重构了课程体系,最后提出注重工商管理专业师资团队建设,改革教育培养模式,以及加大学校硬件设备建设力度等有针对性的体系落实保障措施,旨在促进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适用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开设目的是为了培养从事工商企业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然而,从其培养现状来看,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所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与其专业设置初衰相距甚远。文章拟通过研究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引入企业模拟沙盘实践这一新型实践教学模式,以期缩小其中差距。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企业工商管理从业者缺乏实践经验、专业素养不高、缺少创新精神。其主要原因是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培养模式单一、培养体系缺乏系统性、培养内容没有与时俱进等。应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提升工商管理类学科门槛,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注重培养专业人才的创新精神,从而使工商管理人才适应市场经济形势。  相似文献   

15.
《商》2015,(38)
通过研究与分析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必要性,分析国内高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与局限,发现这些不足与局限导致了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供给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市场的大量需求和学生的难就业情况形成了难以均衡的局面,因此,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根据当前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做出调整与创新,明确定位目标,突出就业能力,适应岗位需求。  相似文献   

16.
王翔  韩二伟 《中国市场》2013,(46):223-224
CDIO教育理念是对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的革命,已经在国际国内工科工程教育领域取得了成功;它所强调的"做中学"、项目全过程学习及全面素质教育的理念与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具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性。本文通过对CDIO核心理念的解读,提出了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思路,对提高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阶段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提出适合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进行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工商管理专业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地方高校创业创新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主要依靠创业创新教育。目前,国内地方性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业创新性教育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创业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不一致及缺少创业教育特点等误区。借鉴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的经验,地方高校创业创新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应是在加强专业基础教育的前提下,侧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态度、行为和技能,鼓励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设置,并重构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具备创业创新素质的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19.
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较强,它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本文试从耗散结构理论视角出发,明确工商管理专业院校与社会的关系,探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模式的革新,即从“推”到“拉”的转变,并从加强创业教育、构建创业平台等方面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莲子  杨美琴 《品牌》2014,(11):154-154
高校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为社会培养出了大量的实用性人才,有力的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人才市场在工商管理专业方面的人才需求上也出现了较大的调整与变动,而我国部分高校却未能根据这一市场变化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及时的调整与优化,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应用能力有所欠缺,未能满足当今社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要。本文首先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然后提出了构建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策略,希望能为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