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要用20年左右的时间,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后,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全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2012年7月,国务院又出台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全面部署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董晓宇 《中国市场》2012,(16):66-70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方兴未艾,在"十二五"规划当中,地方政府均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着力点。本文对国内省级地方政府目前已出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地方政府完善综合配套政策体系和确定推动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秦皇岛市信息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信息产业未来可以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广泛应用,承接京津冀部分信息产业转移,通过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并重,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政策环境等政策措施,可有效推动秦皇岛市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发展大数据产业对推动长株潭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有利于推动“四化两型”和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出加快制定长株潭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步伐,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信息产业演进的表现形式。信息产业的演进直接表现为信息产业结构和信息产业组织的演进,其中信息产业结构的演进表现为信息产业的内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信息产业组织的演进表现为信息企业的成长与退化;信息产业的演进间接表现为信息产业对传统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作用,即产业信息化、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分析了影响信息产业演进的各种因素。信息产业是以信息技术这样的高科技为支撑的高科技产业,对信息产业的演进影响较大的因素有:需求、技术、人才、资金和政策等。根据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我国信息产业的相应对策,即制定统一的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积极培育信息市场,推动信息产品商品化;加大投入,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开发,培植龙头带动基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信息产业人才的培训。  相似文献   

6.
《商》2015,(34)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促进国家经济稳定持续增长意义重大,在可持续发展的号召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其绝对优势日益发展起来。在我国战略性新兴发展的过程中,财政政策发挥了不容忽视的关键作用,通过财政支出和收入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但在财政投入力度和相关补贴、税收政策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有针对性地找出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政政策的不足之处,旨在促进政府不断完善财政政策,更好的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该"规划"被认为是2010年通过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细化文件,提出了各个产业的具体目标和阶段方向,并首次提出了将建设20项工程的具体"动作"。在规划出台后,各个产业细化的"十二五"规划也会在近期陆续出台。  相似文献   

8.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做出了重要指示,要求把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战略决策进行部署。近两年,相关规划、政策不断出台,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相似文献   

9.
《商》2016,(6)
<正>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在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政策概念。为了尽快形成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领先优势,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环境,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产业政策。国务院在2010年发布的题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文件中指明了我国现阶段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方向。即节能环保产业、新一  相似文献   

10.
刘妍 《商业研究》2000,(2):129-130
信息服务业与信息技术及设备制造业综合起来构成信息产业。我国信息产业,无论是信息 基础建设方面还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都落后于发达国家。近年来其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 一直是我国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是新兴产业在开发和利用上尚存 在资金、技术、人才和产业规模、信息产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21世纪信息产业发展前 景乐观。  相似文献   

11.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周期的角度而言,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拉动经济走出衰退周期、步入景气周期的根本力量。我国高度重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予以扶持。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总报告以及面向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七个专项规划。  相似文献   

12.
信息产业的行业特征表现为产业集群现象显著、龙头企业引领增长、"互联网+"新业态蓬勃发展。同时,信息产业在新时代也面临产业创新能力缺乏、人才资源的缺乏等方面的挑战。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推动开放交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扶持政策是提升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举措。  相似文献   

13.
<正>自2010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出台以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走过整整五年的高速发展期。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生物产业的进步和发展可谓有目共睹。而早在十年前被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时,深圳便敏锐地意识到大力发展生物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圳利用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利好生物产业发展的政策,鼓励创新,大力培育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机制和土  相似文献   

14.
总体处于产业培育期的嘉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诸多问题,陷入"高端产业、低端制造"的困境。首先分析了嘉兴市战略新兴产业的状况,进而梳理推动其发展的实践模式、主要做法以及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嘉兴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高端化发展的五点对策建议,以期能进一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嘉兴市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5.
2009年中国经济稳步回升,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鼓励新兴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作为对经济复苏贡献最大的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本文对新兴产业和我国的经济现状进行概述,阐释经济复苏与新兴产业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需要采取发挥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的PPP模式我国"十二五"规划期间的重要战略任务是通过培育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意味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对国家产业竞争力的重新塑造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对产业经济  相似文献   

17.
<正>2010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根据"特大镇"转型发展的强烈需求,审时度势作出了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的重大决策。在200个省级中心镇中择优选择了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今年,为扩大试点效应,又择优选择了9个省级中心镇和7个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城作为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来,全省上下始终坚持政府推动、政策促动、规划带动、投资拉  相似文献   

18.
集群式发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路径。从各个产业集群来看,其形成和发展过程要受各种独特因素的影响,如经济状况、技术条件、自然和人力资源、资本的集中、历史文化传统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从大的方面还要归结为市场主导发展模式和政府倡导发展模式两大类。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加强规划引导,优化空间布局;积极培育市场,以需求拉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建设,吸引更多的新兴产业企业加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通过各种政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从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迅速成长、壮大,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2009年中国经济稳步回升,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鼓励新兴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作为对经济复苏贡献最大的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本文对新兴产业和我国的经济现状进行概速,阐释经济复苏与新兴产业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廖双红 《北方经贸》2023,(1):115-117
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为后发地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行路径。进入新时代,我国国内外产业双向转移为推动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因此,政府规划纷纷把产业引入与转出作为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在梳理二者的研究文献基础上,认为大多数研究已经关注到产业双向转移对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意义,但是在定量研究、升级路径及创新模式等研究方面尚未深入展开,今后应从二者影响的路径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