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金融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企业融资、网上银行、个人贷款、第三方支付等,商业银行的存贷、支付等业务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遭遇了强大的影响。本文从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出发,探讨商业银行为顺应时代发展应该秉持怎样的经营管理战略。提出要改变高度依赖利差收入的经营模式,提高中间业务水平,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培育复合型综合人才,实现收入增长模式多元化,积极培养商业银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普惠金融"和经济新常态新理念的指引下,我国银行业展开了新一轮改革和发展,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民资银行获批筹建,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必须改变传统服务模式,应对市场化的金融服务模式。社区银行相比区域大银行具有一些发展优势,如客户信息采集、提供个性化服务、控制经营成本、管控信贷风险等方面,借鉴美国社区银行发展的经验,提出加大政府对社区银行的支持力度、完善社区银行准入与退出机制、建立风险监管体系、建立银行创新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冯丹 《商》2015,(2):165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形成了一股新的金融势力,从而给我国的商业银行带来挑战。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地位、支付中介职能、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及收入来源方面带来的冲击,提出商业银行应该实施互联网金融活动战略,转变经营理念及经营模式,拓宽业务渠道的应对措施,以增强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竞争实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影响加以阐述,提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创新服务理念;搭建线上线下平台、实现零售业务智能化转型以及重视与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推动零售业务创新性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等零售业务转型策略,希望能为商业银行创新发展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金融行业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呈快速增长,然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给银行业传统的营销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冲击。而地方性商业银行自身规模相对较小,在基层网点的整体营销力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网点数量和业务上更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整合网点综合营销、物理网点转型和社区银行经营的研究来解决地方性商业银行基层网点零售业务营销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田永森 《商》2014,(42):185-185
本文以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及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策略为研究对象。通过总结互联网金融在国内发展的现状,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商业银行业务的冲击和影响,分析国内商业银行面对这一形势下的优劣态势,尝试提出中国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策略与风险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的商业银行提出了泛金融化、去中介化以及全智能化的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商业银行在进行业务发展时,必须要大力增加其服务功能和服务渠道的创新性和智能性。本文就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就现阶段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冲击的具体表现以及商业银行自身的优势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对商业银行提出了四点建议以维持其自身的发展,包括推进网络化服务,升级业务发展渠道;引入先进技术,重视客户体验;与互联网金融融合,实现共同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适应新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地位和传统经营业务受到巨大挑战,迫切需要通过实施完善的互联网金融营销策略来增强竞争力。文章分析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总结了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营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现存问题,从产品、渠道、营销推广和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营销策略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进程。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压力,主要表现为业务拓展困难、业务增长乏力、存贷款利差狭窄、银行业务发展缓慢等,蚂蚁金融、京东金融等金融企业的出现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然而,由于传统商业模式的影响,互联网在其刚刚兴起的阶段对传统商业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金融业也不例外。 文章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三个方面探讨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引导商业银行整合资源和业务,最终促进商业银行业务与互联网金融的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周琳越 《商》2014,(19):111-111
在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业务受到冲击。而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等金改政策的提速又对银行的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银行必须向更高效、低成本的业务经营模式转变。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和产生影响,为我国商业银行提出一些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平台为"三农"提供服务的主要形式,归纳目前现有产品与服务的不足,从金融服务互联网化的角度浅谈商业银行对"三农"业务的创新。这不仅有助于商业银行认清当前的发展形势,结合互联网技术提高其风险管控能力,填补业务空白领域,进一步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更为我国"三农"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迅速发展,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行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给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根据当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以阿里金融为例,分析互联网金融浪潮给商业银行业务所带来的影响,由此探讨商业银行为最小化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可采取的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对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研宄互联网金融在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经营模式等几个方面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最后提出传统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徐丽娟 《商》2014,(37):224-224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对金融行业的渗透,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行业发展迅速,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网上银行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电子渠道的主要模式,而且也是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竞争的关键领域,因此,作为商业银行要进一步扩大商业银行在线服务范围,加快线下业务向线上转移,逐步推进后台业务流程改造,支持常见功能特别是理财咨询功能的线上办理,全面提高银行的在线服务能力。本文从现阶段理财业务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互联网迅速发展这一大背景下,探讨商业银行互联网理财咨询业务的发展路径,并就其可能遇到的困难及风险做出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以金融机构线上平台、P2P、第三方支付等服务形式开始在人们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传统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涵义的分析与梳理,深入剖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及原因,并针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金融"作为21世纪最伟大的科技发明之一,正逐步改变着传统金融体系中的运行模式和市场结构。而互联网金融对中国的商业银行到底会产生何种影响?传统金融行业该怎么应对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影响?这都是值得学者广泛研究与讨论的问题。文章基于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模式,研究分析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和资产业务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以期为我国的传统商业银行提供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金融和移动智能终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行为模式悄然发生了改变,在金融支付、营销服务等领域,这种改变尤为突出。商业银行的产品服务各方面均不同程度受到来自互联网公司的威胁,各大银行纷纷拥抱新科技,向智慧银行转变,ATM、STM等各种新型机具迎来发展新契机。本文通过解析互联网金融特点,阐述在该背景下建行面临的新形势,以建设银行移动智能机具"龙易行"为例,阐述智能机具相比传统银行柜面业务的优点及现状,并且分析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其业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就"龙易行"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从场景、流程、风控等角度,给出业务拓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商》2015,(48):174-175
随着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等因素迫使商业银行面临诸多挑战。新形势下,商业银行要及时实施战略转型,加大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力度,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扩大产品和服务的覆盖范围,增加利润来源,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理论与现实两方面浅谈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必要性,同时强调投行业务监管的规范性以及合规风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对国民经济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是金融行业的不可或缺组成部分。然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不仅颠覆了传统银行业的支付、理财和贷款交易方式,而且对传统银行业贷款渠道、流程和业务创新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和主要的盈利手段,都依赖于贷款业务。本文以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影响为出发点,提出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未来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