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及对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世纪80年代,服务贸易以高于商品贸易的速度增长,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也从商品贸易转向服务贸易。中国货物贸易总量呈快速增长趋势,2005年,中国货物进出口贸易额排名世界第三位,但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世界排名仅列第八位。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9%的现有水平,远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中国货物贸易强、服务贸易弱的格局将严重制约对外贸易持续有效的发展,中国贸易转型已成为现实需要。为此,本重点论述了国际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我国存在的差距,以及进一步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
比较优势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入世三年多来,GDP增长了25%,外贸进出口总额翻番,这种发展速度在世界外贸发展史上十分罕见.中国在世界贸易的排名,也由2001年的第六位提高到2004年的第三位,一年提高一位.与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同时产生的是贸易摩擦的大量产生.  相似文献   

3.
一、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有了很大发展,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97.45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1210亿美元,出口额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也由1978年第三十二位上升到目前的第十位。在我国对外贸易所取得的这些成就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三资企业完成的,三资企  相似文献   

4.
5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经历了从仅对原苏联和东欧及周边国家进行贸易到逐步扩展为包括日本、欧盟、美国等在内的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过程。对外贸易总额由1950年的11.3亿美元增至1998年的3239亿美元,增长286倍,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2.5%。进出口总额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已由1978年的第32位上升到第11位,其中,出口总额在世界出口贸易中的排名居第9位。外汇储备由改革开放之初的8.4亿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145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1952年,农副产品等初级产品出口所占比重高达83…  相似文献   

5.
经济传真     
《审计与理财》2004,(4):62-62
中国外贸挑战多专家解读进口额跃升全球第三4月5日,世界贸易组织(W TO )公布了2003年世界各国贸易排名情况。2003年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进口国。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4月6日就此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中国外贸环境越来越严峻。宋泓说:“从这样的数字来看, 中国在整个世界贸易体制中已经非常重要。从2002年开始,中国对外贸易增长非常快,2003年对外贸易总额比2002年增长37.1%, 进口比出口的增长额更大,2004年1~月,中国对外贸易已经出现了逆差,这个态势还在…  相似文献   

6.
质量资讯     
《上海质量》2011,(11):79-79
中国竞争力排名升至第26位 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论坛近日在沪召开。论坛透露,入世10年来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据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竞争力排名已上升至第26位,在金砖国家中处于领先。据悉,10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快速发展,进出13总额大幅增加.2011年出口规模比2001年增长4.9倍,进口增长4.7倍,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一、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十三年我国对外贸易取得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1988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800亿美元,排世界贸易第15位,1999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600亿美元,排世界贸易第9位;2001年进出口总额达到5000亿美元,排世界贸易第6位,…  相似文献   

8.
问题的提出 日前,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2001年世界贸易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01年我国货物出口为2662亿美元,货物进口为2436亿美元,货物进出口总额为5098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由2000年的第七位上升到第六位(1 998年排名第十一位).由于世界经济放缓,2001年世界货物贸易出口比上年下降4.1%,进口下降3.9%,是1 982年以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  相似文献   

9.
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近期公布的2002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国际竞争力排行榜,2002年中国国际竞争力得分为52.199分,总体排名居世界第31位,比2001年上升了两位。特别是在2001年发达国家及全球经济增长率大幅回落并出现衰退的背景下,中国以扩大内需带动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经济竞争力有较大提高,以82.497的高分从上年经济竞争力排名的第七位升至第三位。  相似文献   

10.
经济信息     
经济信息世界竞争力最新排行榜揭晓瑞士洛桑的国际管理和发展学院4月21日发表1997年《世界竞争力年鉴》,美国、新加坡和香港继续保持竞争力前三名,日本和韩国的排名则大幅后移。中国的排名由去年的第27位前移至第24位。该年鉴根据国内经济、国际化水平、政府...  相似文献   

11.
《辽宁经济统计》2007,(12):40-41
未来15年我国经济增长在6%-9%之间;世界贸易与发展排名中国列第25位;我国将新增470亿元经费用于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农村人均能源消费约为城市的1/3;2007年我国企业创造102项世界新纪录;我国实际使用外资三成来自服务贸易;我国将投入50亿元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  相似文献   

12.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外贸经济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14221.2亿美元,继续保持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的经济地位。但中国市场信用体系尚不健全,在一些地区和领域诚信缺失问题比较突出,已危及到我们正常的经营环境。  相似文献   

13.
从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最新公布的2002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国际竞争力排行榜显示,2002年中国国际竞争力,总体排名居世界第31位,比2001年上升了两位;经济竞争力从上年排名的第七位升至第三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6,(12):I0001-I0001
韶钢松山,年产钢能力500万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179位,2003年世界钢铁排行榜排名第70位,2005年中国钢铁企业排名24位。  相似文献   

15.
媒体互联     
据《北京晨报》报道 世界贸易组织的最新统计显示,去年中国外贸出口额居世界第5位,比上年上升1位;外贸进口额居世界第6位,与上年持平。 据统计,2002年中国对外贸易出口额32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4.3%升至5.1%。出口额名列世界前4位的是美国、德国、日本和法国。中国出口额与排名第4位的法国仅相差39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赵妍 《河北企业》2012,(3):39-39
<正>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贸易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的低碳化发展趋势。中国是对外贸易出口大国,对外贸易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低污染、高消耗的产品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却日益上升,在世界贸易低碳化发展的带动下,国际碳交易市场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长袖善舞 灵活经营:韩国企业走向世界的营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经济以加工贸易为支柱,其国民生产总值的70%是依靠对外贸易实现的。韩国从60年代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起,30多年来,举国上下在“以五大洲为舞台”、“在全世界做买卖”等口号鼓舞下,建立了高效的贸易体制和一批以出口为主导的贸易企业,使出口额高速增长。1962年,韩国出口额仅5670万美元,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不过万分之四,但到1991年,它的出口额跃升为718.7亿美元,出口国家和地区增加到200个,出口商品逾8000种。1995年韩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15位,对外贸易居第13位。韩国的发展打破了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发展中国家只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加入WTO三年来,在国内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对外贸易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进出口总值2002年为6207亿美元,同比增长21.8%;2003年为8512亿美元,同比增长37.1%;2004年1~11月首次突破万亿美元,达到10383.8亿美元,同比增长36.5%。三年三大步,连上台阶,在全球贸易中成为继美国和德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考虑到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乘数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外贸易规模2004年已经突破万亿美元大关.位居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地位已经确立,但迈向贸易强国的路依然充满艰辛。  相似文献   

20.
世界经济论坛近日公布《2000年世界竞争力报告》排名 ,在过去6年中连续在这项竞争力报告中排名第一的新加坡 ,首次滑落至第2位。从第1名至第10名的国家或地区分别是 :美国、新加坡、卢森堡、荷兰、爱尔兰、芬兰、加拿大、中国香港、英国和瑞士。中国排在了第41位。据国际金融报报道 ,世界经济论坛的竞争力报告总共评估59个经济体的竞争力。一些基本评估项目包括经济开放程度、政府管理、基础设施、金融条规、管理能力、科技水平、人力发展、商业机构和劳工素质等。2000年9月12日华声报世界竞争力排名 中国居第41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