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资产减值准备转回会计处理的一点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飞 《上海会计》2003,(3):61-62
让我们先看下面的例子:上市公司A于2001年共提取资产减值准备2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200万元,长期投资减值准备800万元,当年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2002年上半年,该公司转回资产减值准备6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00万元,长期投资减值准备200万元,当期营业利润-400万元,净利润350万元。根据《企业会计制度》,A公司在冲回资产减值准备时,应作如下会计处理: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000,000长期投资减值准备2,000,000贷: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000,000投资收益——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2,000,00…  相似文献   

2.
《安徽水利财会》2004,(3):37-44
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等,提取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计人当期损益,在计算当期利润总额时扣除。  相似文献   

3.
新会计准则下的贷款减值准备监管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方法发生了变化,从五级分类方法改成现金流量折现法,计提方法的改变不仅影响了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数量,而且对贷款减值准备的监管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对新旧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了减值准备计提方法改变对银行监管工作的影响,并对今后如何加强贷款减值准备监管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黎艳霞 《上海会计》2002,(11):77-77
贵刊2001年第3期刊登尤雪英同志的文章《试谈现金流量表编制中的净利润调整问题》(以下简称《尤文》),作者总结的调整规律非常适用。但有几个细节,笔者有不同看法,特提出来与作者探讨。首先,新会计制度增加了资本减值的内容,除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外,还包括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这些减值准备都影响净利润但不涉及现金流出。所以,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净利润调整的第一项应为“计提的资产损失准备”,而非只含坏账准备的…  相似文献   

5.
八项计提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8年开始,我国要求上市公司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即老四项计提。2001年,我国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制度中除要求上市公司继续老四项计提外,还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新四项准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八项计提的实施,有力地夯实了上市公司资产,进一步挤干了上市公司业绩水分,逐步限制了上市公司粉饰业绩的手段。但是,笔者认为新规定也存在着些许不足之处,如坏账准备的计提尚不够彻底,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计提减值准备后,折旧和摊销的基数尚不够明确,利润追溯调整后的结果是否被有关管理层认可等,最后,笔者提出八项计提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改进与完善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施行,谨慎性原则在新制度中表现尤为突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等的计提,使企业会计人员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原来从未遇到的业务事项,需要会计根据职业来判断。什么是职业判断,如何正确运用职业判断?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王云 《上海会计》2005,(2):19-20
一、关于减值准备计提的相关规定 (一)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一般原则。《小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对小企业会计核算采取从简原则,规定小企业只计提流动资产(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存货)的减值准备,不计提长期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委托贷款、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并规定:(1)短期投资和应收款项,应根据谨慎性原则,按照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跌价准备或坏账准备;  相似文献   

8.
熊年春 《理财》2004,(4):38-39
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按其预计损失金额预先确认损失并计提准备。从2001年起,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在原有的四项基础上新增加了四项,即除了原有的对应收账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存货计提减值准备外。还要对委托贷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这四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这对完善我国会计制度,加强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  相似文献   

9.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对各项资产的减值问题规定了应计提八项准备。本文对减值准备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方法问题作了分析,并具体阐述了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等流动资产的减值问题。  相似文献   

10.
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 资产减值准备审计的难点之一是计提的恰当性,特别是鲜有市场参考价值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11.
黄平 《上海会计》2002,(10):19-21
集团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后,在购入方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下,集团报表应如何抵销内部交易?如何处理减值准备?现谈谈笔者对这一问题的拙见。一、 关于集团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确定在集团内部成员间没有发生固定资产交易的情况下,集团内各企业确认的减值准备之和,也就是集团报表中应反映的“集团减值准备金额”。集团内部成员间发生固定资产交易但无内部未实现利润或亏损的情况下(即内部交易按成本销售),“集团减值准备金额”的确定与前者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合并时需要抵销出售方的内部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集团内部成员间发生固定资…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1月27日财政部颁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要求金融企业按规定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作为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商业银行计提减值准备的项目包括:贷款、各项应收款项、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抵债资产。这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中大部分是对应资产的唯一减项,而只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共同作为固定资产减项,由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都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且在核算上又有重叠之处,在会计实务中难免存在混淆不清的现象。为在实务操作中能清晰界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折旧的会计核算,笔者拟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借以提高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的核算质量。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分析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情况的差异。通过对2001—2011年深交所上市的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统计研究,发现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企业资产减值计提存在巨大的差异,间接反映企业通过资产减值准备来进行盈余管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准则》规定,企业应于期末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作所得税纳税调整而不得在税前扣除。例如,一项固定资产的账面值为50万元,已计提折旧10万元,账面净值40万元。因技术进步,该固定资产已不可再用。对此,根据会计制度,应全额计提减值准备40万元,但根据税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齐萱 《现代会计》2006,(4):26-28
1998年公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规定上市公司必须计提四项资产减认准备这是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资产减值会计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2001年财政部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在原四项减值准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四项减值准备。2002年财政部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减值会计做了详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资产减值:稳健性还是盈余管理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的计提动机。很多研究已发现减值准备的两种计提动机:经济因素和盈余管理因素,但本文发现,稳健性因素也能影响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在同样的毁损情况下,"坏消息"公司将比"好消息"公司计提更多的减值准备。此外,本文还发现,在利用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时,盈余管理动机的不同会影响减值类型的选择。扭亏和大清洗公司会采取各种类型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而平滑和管理层变更公司只使用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而且是不影响营业利润的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17.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研究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会计数据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明资产减值及减值准备的概念,然后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会计数据的影响进行论述,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在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企业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建议和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新的38号具体会计准则,涉及到资产减值的损失的是第8号具体的准则——资产减值。在新准则出台之前,没有系统的关于资产减值的准则,只是在2001年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将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这八项纳入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这项会计制度的实施,对有效避免国内企业不良资产的产生,提升企业的资产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根据新会计准则,主要就系统规范企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与趋同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0.
孙海霞 《上海会计》2011,(10):40-41,50
本文对新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准备业务处理进行了归类,分析实务中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社会公众合法权益,供政府监管部门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