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小玮 《经济改革》2011,(12):50-51
11月5日至9日,第18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在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举行.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日本、韩国、古巴等30多个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企业、政府官员和专家、驻华机构代表参展或参会。埃及农业与农垦部副部长马吉迪·安瓦尔在致辞中表示,杨凌示范区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是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2.
1月8日至9日,“杨凌现代农业发展理论研讨会”在杨凌示范区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西部农村发展研究培训中心、陕西省社科院和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报协办。陕西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尚勤主持开幕式,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纪检组长刘曙阳,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梁桂分别致辞。  相似文献   

3.
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技术创新的制高点。以杨凌示范区作为创新源头,以其周边区域作为扩散区域,通过实际调查与数据分析,探讨了杨凌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在小尺度地域范围内,距离确实是影响杨凌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重要阻力因子;杨凌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直接范围大致在40km以内。提高杨凌自身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改善周边区域的基础设施条件,特别是各地与杨凌之间的交通通讯条件,是更大限度地发挥杨凌高新区的示范功能、扩大其直接影响范围、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正确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杨凌示范区城市中央,矗立着一座令人瞩目的现代化医院。 这座医院,为杨凌众多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为示范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医疗保障,成为事实上的杨凌及周边地区的医疗中心。2010年1月,该院被中国医院协会授予“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5.
杨凌示范区作为国家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科技为中心促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示范区成立之初的1 396元增加至2010年的7 128元。利用示范区成立至今的相关数据,通过协整检验建立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并就回归结果分析了增加农民收入的相关手段。  相似文献   

6.
《大陆桥视野》2009,(2):67-67
杨凌位于关中平原的腹地,东距西安82公里、咸阳国际机场70公里,西距宝鸡89公里,南临渭水、北负周原、东带长川,西翼凤岗,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线及西(安)宝(鸡)高速公路从区内穿过,交通十分便利.1997年7月29日,中国政府在这里设立了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经过十年开发建设,杨凌示范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投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7.
《江南论坛》2013,(10):I0001-I0001
江苏省宜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江苏无锡太湖外向型农业示范区),位于著名陶都——宜兴市丁蜀镇,先后被列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重点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无锡市“十佳现代农业示范区”;“江苏省宜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江苏省观光农业园”。被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评为“中国十佳观光休闲农业生态园”。  相似文献   

8.
杨凌示范区作为国务院设立的中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正处于新一轮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文在分析区内科技创新现状以及投入产出的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技创新绩效评估体系,运用DEA方法建立实证模型,评价杨凌示范区科技创新绩效,为示范区内科技创新工作的运行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实施省“十五”农业发展计划,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全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建设农业示范园区十分必要。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的需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带动区域农业结构调整: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促进农民增收;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大力引进、消化、吸收和集成国内外农业高新技术;以体制创新为保证,创建现代农业龙头企业。要以企业、银行、外资等资金为主体,以国家财政资金为补充,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投融资体系;通过园区建设,项目开发,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农业科技含量。逐步建成基础完备、设施配套、环境优美、运行机制协调、技术高新、管理先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带动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平湖市作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在进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推进的新时期,面临的资源约束更加突出,农业农村经济已经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历史阶段。农业科技如何支撑和引领平湖现代农业发展,是需要正视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建立,是我国积极发展21世纪农业高新技术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的一个创举。示范区的建设应不断探索,突出“高”、“新”,超前示范,从中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沈虹 《江南论坛》2014,(10):22-24
正现代农业园区是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点,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在结构上具备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3个层次,并分别具有"源头创新—孵化示范—辐射推广"三重功能的特定农业区域。从2012年起,无锡市各地各部门以国家现代示范区创建为契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园区培育、重点项目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做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的三大历史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运用资金的集中投入,进行以农业高新技术的展示示范、精品农产品生产、种苗繁育、技术培训及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它是我国农业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经营的新型组织形式,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新的增长点,也是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紧密结合的切入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994年在我国出现,到现在总量已达35000多个,其中省级以上园区800多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近1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区分为三大历史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涌现出了各自典型代表园区,也都在发展建设大环境、园区数量、投资建设体等方面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下面就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王银香,中共党员,曹县曹城镇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山东中大集团董事长。 王银香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努力引进高新技术成果,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走出了一条科技致富的路子。探索出了“生态环境示范和基因农业相结合”的综合经营新模式,将昔日的盐碱荒洼  相似文献   

15.
李嵱 《经济改革》2009,(10):59-61
一个拥有1700多个品种的玉米王国,一种由蚯蚓搭建的现代循环养殖模式,一片“长相”奇异却潜力无限的苹果园……在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一群身份各异的创业者,正在以各自不同的“葵花宝典”,向人们展示着现代农业超凡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张笑宇 《大陆桥视野》2013,(24):84-84,87
国家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强调,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大力培育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连锁分销和农民网店。继续实施“北粮南运”、“南菜北运”、“西果东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启动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创建。  相似文献   

17.
姚永康 《经济师》2008,(12):239-23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建设现代农业放在首位,而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途径。现代农业带给农民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江苏省镇江市的茅山老区根据自己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基地型、加工型、合作型、观光型、生态型”(本文简称“五型”)特色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撑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资源优势,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得到良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在阐述湖北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湖北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角度出发,研究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及其现有产业基础与主要问题。从强化湖北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顶层设计、完善有利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建立区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联动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湖北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甘肃旱作农业国家级示范区"不仅是辐射带动甘肃省县域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保障重要举措,更是全面贯彻落实2013年甘肃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的必然要求。文章结合甘肃旱作农业发展实际,在深入分析建设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甘肃旱作农业国家级示范区"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并针对如何有效推动"甘肃旱作农业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提出了几项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建设和谐社会,农民增收,至关重要。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方面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一日“多”,二日“小”。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就要治“多”治“小”,关键是要提高农业劳动力内在素质。治“多”的办法主要是分流或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治“小”的办法主要是实行农业产业化或企业化经营,也就是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