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对于新形式下的林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科学规划,规模推进,加速生态工程建设进程,维护生态安全,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设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是当前林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形势下林业工作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调整,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已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的战备目标和任务。森林分类经营改革是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生业体系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3.
重点提出促进我省林业产业区域竞争力水平提升的政策建议:通过完善政府支持林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和促进产业集聚、努力提升林业劳动生产率、吸引国内外高级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加快林业产业营销体系建设、创建创新型林业产业体系,以提升林业产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推进我国林业产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芳 《生产力研究》2011,(7):112-113,116
林业产业改革必须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适当放开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落实责任。未来林业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各级林业产业管理机构建设;促进林业产业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加大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改革林业产业发展投融资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林业产业保险体系;建立和完善林业产业发展的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5.
一、城市林业 总结对城市林业的各种诠释,现代城市林业内涵至少体现四点思想内容:一是体现了服务城市、带动周边农村地区,取大林业、园林之所长,补其之所短,达到持续发展、共同进步;二是体现市区、郊区及近郊区一体化绿化体系的指导思想;三是体现了有别于大林业和乡村林业的不同特点,特别是融合了园林、园艺的优势与长处;四是体现了大都市林业的典型性、示范性、生态性、服务性的特点。因此,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池州市林业发展现状,总结了成绩,针对当前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林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重点是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强化管理为手段,以改革为动力,努力构筑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送的林业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7.
蔡亚林 《经济》2007,(11):118
湖北省确定用1 0年时间,通过银行贷款、财政投资、社会筹资等方式,投入40亿元林业资金,对500万亩低产林实施改造,对300万亩低丘荒岗地进行林业开发,充分发掘林地生产潜力,在绿化美化荆楚大地的同时,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8.
《环境经济》2006,(9):F0002-F0002,1
近年来,北京顺义区林业工作以争创“全国绿色模范城市”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绿色奥运”理念,紧紧围绕奥运场馆,顺义新城,潮白河森林公园建设,加快林业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了全区绿化美化水平,为繁荣顺义经济,富裕顺义农民做出了新贡献,在建设高标准绿色生态体系,高效益绿色产业体系,高水平森林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新成绩。  相似文献   

9.
《经济视角》2008,(10):47-48
近年来,白城市委、市政府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遵循自然规律,精心谋划并全力实施了治沙、治山、治碱的百万亩“瀚海桑田”、10万公顷(150万亩)山杏开发、13万公顷(200万亩)白刺开发的3大生态产业建设工程,巩固和发展了造林绿化成果,并闯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新路子,使生态建设的“难点”变成产业开发的“亮点”,实现了生态产业建设的历史突破与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牡丹江市林业产业发展迅速,居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发展首位。但在牡丹江市林业产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不少相应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本文采用SWOT方法,对牡丹江市林业产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和明确发展方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理论学习与研究》2004,(5):F004-F004
近年来,康保县林业局针对本县地处坝上高原,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的现状,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山川秀美生态大县的发展目标,在局长高平及其一班人的带领下,认真谋划全县林业跨越式发展新思路,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和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工程的契机,全局43名干部职工艰苦创业,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历史责任和政治任务,抢抓机遇,狠抓落实,截至2004年5月底,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9l万亩,防沙治沙林工程11.5万亩,使全县林地面积增加到18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2.4%。目前全县形成了生态林、经济林、观赏林并重互补,多层次、多结构、多树种的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12.
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如果把森林当作一个物质生产对象,那么它的直接效益就是物质产品,如木材及非木材产品;如果把森林当作一个生态系统,那么它的效益就是以生态功能为主,这是人们对待森林的两种基本态度。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一、阿城区林业现状阿城区地处长白山系张广才岭余脉,是一个人口达58万的林业大区,幅员面积2500平方公里,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称谓。林业资源90%主要分布在山区,是林业工作的重点所在。近年来,我区以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和退耕还林工程为依托,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思路,在积极开展生态建设的同时,结合林业自身特点,充分发挥资源、区位、政策优势,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加快森林资源综合利用,林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森林资源稳步增加,林业实力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4.
探究公益林保护与林业产业发展的共赢之路,能为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文章在理论分析中国公益林保护和林业产业发展的关系中,剖析了林下经济在其中起到的调节作用;并运用1999—2019年中国27个省份(不包括直辖市、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公益林保护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以及林下经济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短期内公益林保护对林业第一产业产值产生正向影响,对林业第二、三产业和产业结构升级产生负向影响;(2)林下经济的发展弱化了公益林保护对林业产业发展的负向影响,有利于协调森林资源保护与林业产业发展;(3)公益林保护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影响在产权结构、森林资源禀赋和市场化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最后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庆城县林业局在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以及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生态优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各项林业建设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描绘出了一幅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美丽画卷。这是一组可圈可点的林业建设数字:"一乡四村"示范点建设,完成核桃栽植1 877亩,结合亚行项目完成苹果栽植2 532亩,驿马镇南极庙村土桥子南北沟荒山造林栽植油松、刺槐800亩,打庆路孔桥段面山绿化栽植1.2~1.5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林业产业转型将成为影响经济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成为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林业的特殊性以及林业产业发展的要求使得林业产业转型应充分考虑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论文以黑龙江省为例,基于DEA模型分别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角度测算2012—2018年黑龙江省林业产业转型对区域的贡献效率。结果表明:林业产业转型对黑龙江省的区域综合贡献效率较高,其中林业产业转型的经济贡献效率较好,其次是社会贡献效率,最后是生态贡献效率。依据此结果期望能够为黑龙江省林业产业转型提供新的思路以及发展方向,以此推动黑龙江省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进而为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经济     
《时代经贸》2009,(10):9-10
1、我国政府五部委联合出台林业产业振兴规划 11月3日,国家林业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林业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2年)》,作为指导林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行动计划方案。《林业产业振兴规划》提出,三年内重点扶持100家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和10大特色产业集群,林业产业总产值每年以12%左右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18.
芬兰、意大利林业产业集群的演进与成长成为世界林业发展的典范.在芬兰的林业集群和意大利的家具产业集群演进与成长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资源禀赋、企业网络联系、政府作用、科技协作体系、合作组织与服务机构、法律法规的有效作用是其成功的要素.据此,结合山东林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提出了促进林业产业集群成长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一方面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木材和林产品,另一方面又维系着社会生态环境的安全。随着对林业认识的深入,各级政府加强对林业的投入,使我国林业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资金是推动林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当前,我国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林业投融资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林业发展的需要。本文基于林业分类经营的角度,对新形势下林业投融资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针对林业自身弱质性及基础性产业的特征,对金融支持林业产业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