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业务已日益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必然趋势,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针对这些问题,本首先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分析了原因,最后,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理论的探讨,提出了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绩效评价的理论依据,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绩效评价的现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选择运用主成分法构造了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绩效的理论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3.
对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信息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创 《企业家天地》2009,(12):95-96
本文在总结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缺失,并提出了加强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新会计准则,要求上市商业银行自2007年1月1日起实行,其他商业银行最迟于2009年执行。在规定实施的一年多时间里,商业银行新准则的应用状况不尽如人意,本文在对比分析了新旧会计准则在商业银行会计核算上的主要不同后,剖析了商业银行新会计准则应用出现困境的主要原因,并从银行和监管部门两个方面探讨了全面加强实施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进展,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使我国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并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在我国加入WTO后的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H指数、E指数和鲁梅尔特指数作为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的衡量指标,并运用我国2000-2012年21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业务多元化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关系。结果显示,业务多元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没有显著性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的效果并不明显。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降低和控制风险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首要任务,详细介绍了国外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国内商业银行借鉴。  相似文献   

8.
银行监管失灵与“制度基础监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银行业频繁的危机和动荡,无情地证实了现行银行监管的失灵。银行监管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内控缺陷。因此,只有克服商业银行内控缺陷才能治理监管失灵,达成有效银行监管。克服商业银行内控缺陷不能依赖商业银行自身只能依靠监管当局,只有监管当局在商业银行内控的建立、健全及持续监测其贯彻执行、保证其切实有效性上下真功夫,才能有效克服商业银行内控缺陷从而达成有效银行监管。若果如此,这便诞生了一个全新的监管概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国际比较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间业务既是提高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重要来源之一。我国加入WTO后,中间业务以其高收益、低风险的特点成为国外商业银行拓展其在华业务的重点: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在近几年发展较快,但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文章比较了中、外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上的差距,分析了制约中间业务发展的不利因素和促进中间业务发展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我国银行业的现状提出了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发达国家,证券业务是商业银行一项非常重要百十分成熟的业务。而在我国,由于实行分业经营,商业银行证券业务仅限于债券业务,而且相比国外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债券业务还很落后,尚处在探索和完善阶段,是什么原因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债券业务的发展呢?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