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业成本计算(简称ABC)是西方国家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究90年代以来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业成本法又称作业成本计算法或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方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人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作业成本计算法(Activity—Based Costing)下,根据其“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基本原理,各项间接费用作为资源的耗费计入各项作业成本,并最终分配计入各项产品成本。利息支出作为产品生产所必需的一项资源耗费,应当通过相应的作业成本计算,计入产品成本。  相似文献   

4.
一、作业成本管理运用于企业预算的现实可能性 作业成本管理(ABCM)源于作业成本法(ABC),是其进一步延伸。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它引导人们将管理重点放在成本动因上,根据成本动因分配成本,而不是就成本论成本。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被认为是成本会计体系的第三次革命。随着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成功运用,其发展已偏离了成本计算的本意,被广泛应用于作业过程改进、转移价格的确定、废品计算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管理体系,即作业成本管理。  相似文献   

5.
作业成本计算法是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其中,作业是指企业为达成其营运目标,所消耗的人力、技术、原材料以及所采用的方法等活动。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销售和运输等过程中发生的这些活动都会发生成本,因而,作业成本计算法的理论基础是,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产品消耗作业。这样,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时,要以生产或提供劳务所进行的作业作为成本归集的中心点,将成本归集到各项作业,再由作业将成本归属到产品或劳务,以计算成本。这种计算方法是以现代电子计算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应用为基础的,否则庞大的计算工作量可能使信息处理成本超过其效益,从而妨碍这种方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刘森 《当代经济》2010,(11):45-47
相对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较为新颖、较为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其理论基础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其本质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进而选择成本动因对资源费用进行分配,最终计算出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本文从作业成本法的概述出发,分析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最后分析研究了作业成本法在供水企业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追踪,根据各项作业费用的消耗情况将成本进行合理分配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是对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创新。文章就商业银行实施作业成本法的难点及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谢牧 《时代经贸》2007,5(5X):39-40,42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是以成本动因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作业(Activity)进行动态追踪,反映,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情况的方法。ABC法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能更准确地分配成本的方法,但现实中执行中亦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在遵循ABC法概念的基础上,引入一种简化的方法:时间动因作业成本法。  相似文献   

9.
邵铁柱 《技术经济》2002,21(2):62-64
随着高科技成果在生产中的应用,传统的成本传统及成本计算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作业成本计算的原理及应用开始受到人们的十分关注。作业成本计算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科学信息系统,不仅是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同时也是实现成本计算与控制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在生产自动化电脑化的条件下,一方面制造费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它的构成内容也大大复杂化。而传统的成本计算,产品成本中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外,其余都归于制造费用,然后采用单一的分配标准按各产品所用的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工作小时的比例进行分配,形成各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成本。这种结果会形成不同产品之间成本的严重歪曲,使得出的成本指标不能如实反映不同产品生产耗费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0.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是西方国家于八十年代末开始研究、九十年代以来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旨在弥补传统成本管理会计的缺陷,努力提高及时、准确、相关的成本信息的新型成本会计方法。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产品消耗作业。  相似文献   

11.
作业成本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莉 《经济论坛》2003,(15):90-90
一、作业成本法及其优越性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斯坦伯斯教授首先提出了作业成本计算法,后经库伯和卡普兰的实践和推广,作业成本法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许多企业中开始使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作业成本法又简称ABC法(Activity-BasedCost),其基本思路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通过对企业进行动态的追踪、反映、计量全体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情况。所谓作业就是企业为提供一定量的产品或劳务所消耗的人力、技术、原材料、方法和环境等的集合体。作业成本法的基本过程如下:选择作业———将资源费用归集到作业成本库———选…  相似文献   

12.
作业成本法是将生产一种产品所发生的所有作业分配到产品成本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较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更为精细,成本数据更为准确,有利于正确的决策。本文就作业成本法产生背景、特点及在我国应用情况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是以成本动因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作业(Activity)进行动态追踪,反映,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情况的方法.ABC法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能更准确地分配成本的方法,但现实中执行中亦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在遵循ABC法概念的基础上,引入一种简化的方法:时间动因作业成本法.  相似文献   

14.
何红渠  鲁璐 《技术经济》2004,23(4):10-11
<正> 一、作业成本管理对物业管理企业的适应性分析 1、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计算服务成本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资源和服务对象之间引入一个中介——作业,按照“作业消耗资源,服务消耗作业”,费用根据其产生的动因汇集到作业,计算出作业成本,再按照提供服务所消耗的作业,将作业成本记入到服务成本,其目的是有助于管理者以作业为重点和核心,通过作业分析,根据准确的成本信息,有效地控制成本,从而进行科学的决策和业绩评价,增强企业的价值。它完全不同于传  相似文献   

15.
作业成本法及其在教育产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思想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它以“作业”在资源和产品之间架起一座成本核算的桥梁,为企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作业成本法在教育产业成本核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确定主要作业和作业中心、归集各作业成本、选择作业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按照成本动因分配到产品等四个主要步骤。  相似文献   

16.
叶庆南 《时代经贸》2010,(14):117-117
作业成本法是以“企业各种活动(作业)消耗资源,而产品形成又消耗各种活动(作业)”为理论基础,按资源、动因进行分配形成成本目标(产品)的成本核算方法。其“能很好的解释作业成本变动,使使用者准确了解成本形成与变动有关信息”。  相似文献   

17.
作业基础预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作业基础预算(Activity-BasedBudgeting,ABB)是近几年来诞生的一种新型预算管理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ABB的基本模型,并对建立在成本分配观基础上的ABC模型与ABB模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ABB通过预测计划期生产、销售产品或劳务的需求量,从而预测相应的作业需求量,在此基础上预测资源的需求量,并与企业目前的资源供应量进行比较,可以达到企业资源的最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8.
陈琳  王平心 《经济管理》2004,(12):86-91
本文将经济附加值的思想引入作业成本分析,构建作业成本计算与经济附加值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即ABC—EVA整合系统。提出了在ABG—EVA系统中成本的计算方法和实施步骤,运用实例说明如何通过作业-资本依赖分析将资本费用分配到作业,并讨论了该方法对于企业最终的产品成本、经济利润以及投资经营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矩阵在基于作业成本核算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业是企业为提供一定量的产品或劳务所消耗的人力、技术、原材料、方法和环境的集合体,而成本动因是构成成本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是作业成本管理的核心范畴。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的矩阵算法,可以减少工作量,更重要的是能够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要求。矩阵在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中的运用,一是用于制造费用的归集,二是用于作业成本在产品间的分配。  相似文献   

20.
李艳芳  马彦玲  吕宝生 《经济论坛》2004,(18):145-146,153
一、传统成本计算的缺陷及作业成本计算的产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并大规模的应用于生产,现代企业成本中的制造费用的比重日益上升;并且随着市场需求朝着“顾客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企业所生产产品的品种结构差异越来越大。在这种条件下,以产量为主要分配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的传统成本计算法暴露出致命的缺陷——即其产生出的是被不同程度地扭曲了的产品成本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