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绿色经营系统与环境会计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本文讨论企业绿色经营系统与环境会计问题。绿色经营是一种新的企业经营理念 ,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与ISO140 0 0系列的指导下发展起来的 ,它贯穿于企业整体经营系统之中 ,如“为环境而设计”、“绿色融资”、“绿色采购”等。环境会计是企业绿色经营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绿色经营理念与企业绿色经营系统的发展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环境会计取得较大发展的微观背景。环境会计目前至少可以分成三个领域 ,即环境财务会计、环境管理会计与环境审计。环境会计的发展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2014年,得益于美国宏观经济温和复苏的经济周期,美国银行业总体上运行稳健。全行业的资产规模持续上升,盈利能力不断增强,信贷质量继续提高。但与此同时,该行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更趋复杂,特别是美国金融监管更加严厉。辞旧迎新,美国银行业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重整、改革和转型,基本上建立起适应新的经济现实和监管环境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3.
姜瑶英 《金融论坛》2000,5(5):53-56,61
80年代后期是美国银行业自二战以来面临的最黑暗的时期.商业银行普遍面临三大困扰:以拉美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以S&L破产为代表的不动产融资的不良债权问题,以及企业大规模杠杆收购所发生的不良债权问题.在这三大问题的困扰下,二战后一直稳定维持较高经营业绩的银行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出现大量的银行破产事件.这一切都促使美国银行业不得不进行深入广泛的改革与调整.其后,通过银行重组、大力处理不良债权、调整经营方针、改革经营机构和推行内部管理的合理化等措施,在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成长的有利环境下,美国银行业的经营状况也出现了明显的好转,重新焕发出生机.为了使国内银行业了解和借鉴国外银行的经营战略,我刊将从本期起系统介绍90年代美国银行业的经营战略调整,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90年代美国银行业的经营战略调整;(2)美国银行业零售业务发展战略类型;(3)美国银行业金融商品的差别化竞争战略;(4)美国银行业投资类金融商品销售战略;(5)美国银行业的服务渠道发展战略;(6)美国银行业的信息技术运用战略;(7)美国银行业的客户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战略;(8)美国银行业批发业务发展战略.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总体上介绍美国银行业的经营改革与调整状况.  相似文献   

4.
2008年,中国银行业的外部经营环境空前复杂而多变,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中国经济由偏热转为偏冷,减速趋势非常明显,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更多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银行业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资产规模继续扩大,资产质量得到改善,防风险能力持续增强,为我国经济应对外部冲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中国银行业在机遇与挑战中继续成长和壮大。  相似文献   

5.
当代美国银行业市场中的外资银行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代银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美国在国际经济与国际金融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各国银行大量进入美国开展跨国经营,在美国银行业市场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本文考察分析当代美国银行业市场中外资银行的总体发展、机构形式、业务经营、市场结构等经营与发展的多方面特征,以深化对当代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的理解,对我国银行的跨国经营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6.
自十九世纪以来,受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等复杂因素影响,美国在银行业综合经营问题上,立法制度几经变迁,最终定型为现行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美国的银行可以依法有限度地介入不动产、股票投资、证券投资、经纪、承销等领域,在资产证券化和信托等领域则有着更大的经营权。历史上,美国国会对银行控股公司和金融控股公司架构下的综合经营可能产生的反竞争后果长期保持了高度警惕,并针对银行业综合经营作出了明确的规范与限制。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对银行业综合经营立法和监管的发展演变,得出以下启示:竞争、反竞争与风险防控一直是银行业综合经营立法的核心考量;适时立法,及时回应或指引银行业综合经营的集团化发展;根据立法现状,渐进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银行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经营环境变化和市场多样化的影响,银行业面临的经营风险特别是隐性风险愈来愈大。因此,如何规避信贷经营中的隐性风险,是促进银行业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一、商业银行面临的三大挑战 从历史上看,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的经营模式经历了“混业——分业——混业”的发展历程。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从战后至今一直实行混业经营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放弃了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金融制度,向银行、证券、保险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第一部分着重分析银行业的经营环境;第二部分着重分析银行业目前的现状. 第一部分银行业经营环境分析 经营环境直接影响银行业的经营业绩,对银行业经营环境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整体经济形势、金融政策、银行在国民经济及金融界中扮演的角色、监管政策等.  相似文献   

10.
王小友 《新金融》2003,(6):38-40
一、混业经营是银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1、从发展历程看,混业经营内在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已为实践所证明 银行发展从混业经营走向分业经营始于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当时认为混业经营是银行倒闭的直接诱因.后来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推翻了这一诊断,使人们重新认识到混业经营并不比分业经营风险高,1986年怀特研究报告表明美国30年代银行倒闭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不是混业经营而是美联储见死不救、决策失误.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几年,商业银行所处的经济和监管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银行业长期以来所依赖的以信贷资产高速增长拉动资产高速增长进而创造收益的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继续。因此,商业银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进一步注重业务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为经营转型取得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美国次贷危机对国际银行业的影响与发展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暴发以来,国际银行业经历了百年不遇的金融动荡,其经营状况在2008年发生了巨大变化,欧美银行业在这场危机中损失惨重,成为金融危机的重灾区。本文从分析次贷危机后国际银行业的经营现状入手,对比其经营业绩,总结出国际银行业在金融危机发生后的主要经营特征,展望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因此,通过本文对我们认清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指导我国银行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柳荣  何建勇 《银行家》2023,(10):56-61
<正>进入2023年以来,在美联储大幅加息背景下,美国硅谷银行、第一共和银行等诸多银行相继破产倒闭,海外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引发社会各界对美国银行业潜在风险的担忧。本文从银行经营视角,总结梳理了当前美国银行业资产负债管理面临的四类风险挑战,并结合我国实际,对比分析我国银行业稳健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多重压力,最后提出若干启示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随着金融领域竞争的日趋激烈,商业银行在全球范围内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振兴银行业,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在国际商业银行正掀起“银行再造”运动之际,中国银行业提出了走集约化经营之路。这是各国银行为此做出的必然选择。当前国际银行业银行再造的思想与实践,对于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银行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银行的发展模式、经营思路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经历了多次变化、升华。中国银行业因这些变化而面对的市场竞争愈显激烈,传统上片面追求“大而全”,粗放式、外延型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发展道路越走越窄,发展战略急需调整。本文对欠发达地区基层农行经营战略转型之路做了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贷款拨备、会计透明与银行稳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贷款拨备政策不仅会影响到银行会计透明,而且也会影响到银行稳健经营。本文首先回顾了美国银行业1980年代以来在贷款拨备问题上的经验教训,以及美国银行界与会计界为此所展开的冲突和争论。然后,对我国银行业自建立贷款拨备政策以来所经历的政策变迁及其对银行稳健和会计透明的影响进行了经验分析。最后,在上述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覃建  吴祥洪 《西南金融》2005,(11):53-55
城市信用社是上世纪80年代初在特定的经济金融发展历史条件下,作为国有商业银行金融主体的拾遗补缺而诞生的时代产物。由于成立背景不同,所处地区经济环境不同,使城市信用社的发展定位带有一定的独特性。作为地方性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城市信用社,在当前政策环境趋同,面临机遇均等,发展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如何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科学定位,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需要我们理性的思考。本仅以四川遂宁市城市信用社为例,对其发展与定位作一些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吴伟 《金融会计》2012,(1):16-20
一、“十二五”时期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因环境之变而顺势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是国际先进银行基业长青的法宝。不论是我国“十二五”规划所擘画的转型发展蓝图,还是商业银行经营环境面临局势的变革,都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转变发展模式的战略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中国银行业的外部经营环境空前复杂而多变,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中国经济由偏热转为偏冷,减速趋势非常明显,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更多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银行业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资产规模继续扩大,资产质量得到改善,防风险能力持续增强,为我国经济应对外部冲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中国银行业在机遇与挑战中继续成长和壮大。  相似文献   

20.
英国四大银行经营战略的变革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90年代以前,英国银行在“大的是好的”的观念引导下,采取了不计代价追求规模、增长和市场份额的经营战略,这与我国目前多元化银行组织体系下各类银行普遍追求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并导致整个银行业经营战略趋同的状况颇为相似。20世纪90年代以后,英国银行业在日益严峻的竞争环境下,逐渐认识到大的并不总是美好的,必须将战略重点集中于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领域,实施各具特色的经营战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分业经营限制的逐步松动,以四大银行为首的我国商业银行在向综合化和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应根据自身情况确立市场与业务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发挥自身长处,实施更加体现核心竞争力的差异化经营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