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幽默与浪漫     
幽默与浪漫说梦话有个馋大娘,到女儿处去做客。女儿婆媳俩陪她吃饭,还没吃几口,一阵风把灯吹灭了。婆媳俩争着去厨房点灯,结果还是媳妇去了。黑暗中,馋大娘还以为是女儿的婆婆去点灯,连忙小声说:"女儿!女儿2趁你婆婆点灯不在,快夹几块肉给我。"婆婆听了,强忍...  相似文献   

2.
庄小谐 《劳动月刊》2012,(11):49-49
婆媳是天敌,所以,已婚闺密聚会,谈论极品婆婆基本是一贯主题。那天,一干姐妹淘又凑在一起批斗天敌,厨房里烧水的老公忽然“嗤嗤”笑起来:“每个怒气冲天的儿媳妇身后必有一个窝囊到家的男人,和婆婆关系搞到最僵的,夫妻关系基本好不到哪里去。”这厮还真一语中的。场子里和婆婆斗得最猛的女人,果然是婚姻关系中最糟心的那一个。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每一个社区都开办有“婆媳学校”。它不收学费,每一个准媳妇都可以报名入学,唯一的条件是必须与准婆婆一道来听课。“婆媳学校”每期一个月,共授课4次,每次上课的时间2个小时。在这里执教的老师,都是持有上岗证书的女性心理咨询专家。由于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因此吸引了大批学员。  相似文献   

4.
没有孩子时婆媳相处就难,等有了孩子,婆媳关系会更紧张。第三代子女的出生,往往成为婆媳关系恶化的分水岭由于思想意识不河,两代人在教育孩子、照顾孩子的过程中难免发生碰撞,婆婆与媳妇之划“正面交锋”在所难免,原本和谐的家庭生活就会被打破,从而使家庭关系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5.
黄慧莹 《数据》2012,(2):26-27
正婆媳关系自古以来都是热门话题。婆媳之间总是剪不断、理还乱,既密切无比又充满微妙的敌意,因为她们的关系靠同一男人维系。《媳妇的美好时代》中的毛豆豆,凭借自己的自然可爱、温柔贤惠,巧妙地在两个婆婆以及丈夫、小姑子间左右逢源。对于媳妇来说,如何像毛豆豆一样讨得婆婆欢心?对婆婆而言,如何"搞定"儿媳,巩固在家庭中的地位?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在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6.
古时候,江苏省铜山县汉王乡境内的拉梨山下,住着婆媳二人,相依为命,媳妇特别孝敬婆婆,婆婆也特别疼爱儿媳。有一年,青黄不接时节,人们的生活非常困难。婆婆突然患了重病。媳妇端水喂汤,精心侍候老人。谁知婆婆的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这可急坏了孝顺的媳妇。正在这时,来了一个串村的医生,他说自己医术高明,专治不治之症。媳妇便请了这个医生给婆婆看病。医生诊断说:“这个病只有吃新麦做的饭才能治好。”说罢,扬长而去才进三月不久,麦子刚打旗,哪里去弄新麦吃呢?媳妇坐在山头上左瞅右瞅,愁得哭起来。她边哭边祈祷…  相似文献   

7.
婆婆下嫁     
“婆婆”是企业对上级主管部门的俗称。从企业嘴里说出的“婆婆”二字,多多少少带有点“使唤丫头”的醋意。早先,企业要求婆婆“松绑”,后来,干脆喊出做“无上级企业”,其实不全是“婆婆”惹的祸。今年“两会”,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就说出了心里话:我们需要一个“婆婆”。企业改革这么多年,从“婆婆”太多,到“婆婆”黄袍加身成了“老板娘”,对此,企业颇有微辞。但没有“婆婆”,企业也受不了。现在企业就怕国资所有者缺位,赵新先说需要一个“婆婆”,就是因为三九集团从部队剥离后,谁来授权他管理企业的问题至今仍未解决。不过…  相似文献   

8.
周礼 《乡镇论坛》2014,(36):26-26
83岁的王秀芬家住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单桥镇姜楼村大王庄,养育了五子三女,精心照顾失明的婆婆40多年。老伴去世后,五个媳妇争着孝敬婆婆,都想留婆婆多住几天,发生了五妯娌“抢”婆婆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西部财会》2005,(8):56-56
婆婆住在老家的县城,我们平时见面的机会不多,平均一个月一两次。婆婆没有多少文化,但脑子特别好用,婆婆的父亲在世时是远近闻名的账房先生,看来婆婆是得到了父亲的遗传,所以会精打细算、善于理财。我女儿出生的时候,婆婆来伺候月子,那时生小孩比较时兴送红皮鸡蛋,所以那几天家里收了100多斤鸡蛋。我和老公为怎么处理这些鸡蛋发愁,可婆婆大包大揽地说,这点小事就由她来处理。到了星期天,婆婆分三次将这些鸡蛋提到了小区的农贸市场,没用半天便将鸡蛋全部卖完了。通过这件事,我对婆婆的理财能力十分佩服。  相似文献   

10.
徐丽霞 《财会月刊》2010,(9):I0028-I0028
周末,丽气冲冲地跑来我家,说和婆婆吵了一架。丽是时尚美丽的女子,身材高挑、五官端正,工作也不错,老公待她很好。唯一让丽苦恼的是婆婆对她很冷漠,婆婆说她是“仙女”,她说婆婆从未把她当自己人。  相似文献   

11.
按说,我的婆婆和妈妈,这两个农村老太太,都生在河北长在河北,不过是一个家居太行山下,一个住在坝上高原,相聚并不遥远,又有我们一家三口牵扯着,本应该很熟,但是,两个人却既没有见过面,也没有说过话,以至于这成了婆婆一生的遗憾。只是,我妈的话我婆婆至死记得,并且感恩不尽,而婆婆的话也温暖过我的妈妈。  相似文献   

12.
热词     
《劳动月刊》2012,(9):72-72
好婆婆八项标准 网名为“阳光桔子树”的女网友在网上推出了一个“好婆婆八项标准”,还对关注她的网友们表示:“大家都来看看吧,自家的婆婆是不是个好婆婆啊!”她的自创“标准”一出,即引发了网上诸多女性的热议  相似文献   

13.
萧剑 《乡镇论坛》2008,(36):32-34
2008年7月20日上午9时,笔者如约来到为照顾瘫痪婆婆毅然辞去董事长职务的朱晓燕家中。老人的房间干净敞亮,飘荡着淡淡的香味。面前的朱晓燕穿着朴素、满脸笑意,正躬身给婆婆扎针。而她瘫痪在床、不能说话的婆婆陈桂华,像个担心母亲随时会离开的小孩一样,眼神不离儿媳左右……  相似文献   

14.
讨厌的婆婆     
末茉 《乡镇论坛》2008,(21):9-9
长途客车在夜色里晃悠着,望着家乡那熟悉的山山水水,她心里不是滋味。离家时跟婆婆吵了一架,婆婆死活不肯让她把女儿撂家里出去打工,说一个女人家,在家里好好地喂猪喂鸡吧,可怜孩子这么小就离开了妈。她怪婆婆思想封建,硬是铁了心给女儿断了奶.在女儿尖厉的哭声中跟着自己的男人走了。  相似文献   

15.
寻帕记     
婆婆的眼睛不太好,一遇到风就会流泪,所以,婆婆手中总要拿一块手帕用来擦眼睛。然而,有一天,不知咋的,婆婆手中那块用惯了的棉质手帕却怎么也找不到了。看着婆婆着急的样子,我才明白那块小手帕对于婆婆来说是多么重要,于是,决定给她买块新的。第二天中午下班后,我来到位于兰州市西关什字的某大型商场。因为这家商场的规模比较大,所以商品也比较齐全。想着一定能买到,就径直来到该商场负一层超市的日用百货区。然而,我把百货区的所有商品看了个遍,就是没找到一块手帕。无奈,我只好向超市导购询问。一位很年轻的女营业员告诉我…  相似文献   

16.
青草地 《乡镇论坛》2009,(12):39-39
婆婆从乡下来.和我这儿媳妇谈话不多.早上,当我睡眼惺忪地起床,婆婆旱已经在阳台上用一个大盆洗衣服。我走过去和她打招呼,却见她老人家正用洗衣粉搓洗我们的羊毛衫。我连忙拿出专用的“正章”对她说:“妈,要用这个洗涤剂。”“哦,是吗?我们在家都这么洗的。”婆婆一脸的茫然,“对了,我做了稀饭在锅里。”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婆媳针织加工技能比武在中国针织名镇——浙江省桐庐县横村镇举行,来自该镇各村(社区)的25对婆媳参加了比武,充分展示了该针织名镇加工业的发展成果和婆媳关系的风采。比武擂台是一张长长的大桌,  相似文献   

18.
王高岩 《乡镇论坛》2011,(23):46-47
大连市下辖庄河市桂云花乡岭东村九如屯,这里远离喧嚣的都市,不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而且民风淳厚,流传着很多充满人间真情的故事、佳话,年轻村民李玉香,丈夫去世后坚持带着孤身一人的婆婆改嫁,再婚5年来一直不离不弃,悉心照顾前婆婆的故事就是其中令人津津乐道的一个。  相似文献   

19.
这是发生在皖南山区一个小村子里的真实故事,这天,王婆的小媳妇对大媳妇神秘地说:“我发现婆婆的右眼有视力,婆婆不是全瞎。”大媳妇打断她说:“别说了,全当没看见。”原来她和另外几个妯姓都知道婆婆还存有一定视力,可婆婆这样做自有自己的苦衷。大媳妇说,老人家有6个儿子,分开来成了6个小家庭,而这6个家庭都务农,农家无闲日,家务繁忙。老太太如果睁着眼睛不去帮这个媳妇一把,助那个儿子一下,心里过不去,手里闲不下。而这6个家庭帮了这家丢了那家,分开身忙不过来不说,还怕无法摆平,遭到埋怨,落得里外不是人。10年前老太…  相似文献   

20.
李霞  刘敬胜 《乡镇论坛》2014,(21):22-22
别人退休以后,有的帮助子女带孩子,享受天伦之乐;有的与老伴外出旅游,饱览山水美景……而我退休以后,选择回农村老家照顾婆婆,不仅使自己的退休生活接地气,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并且收获颇多。那天,我与老伴“盘点”了一下两年多照顾婆婆的日子,觉得自己的退休生活至少“赚”到了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