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水库溢洪道结构设计的合理度和布置的合理度是直接决定水库安全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影响整个工程造价的核心,还影响着施工的成功率、设计的合理性、洪水防范效果以及造价成本和防洪减压能力,所以为了可以防范中小型水库进行有效的洪水下泄、洪水溢出,就必须对水库的洪道设计特别小心和特别用心,并坚决不发生设计环节的重大问题和设计阶段的施工隐患,保证了整个工程的使用性能和功能。文中主要从水库的整体设计、水库的承压范围和洪水的压力范围进行中小型水库溢洪道结构的设计探讨。  相似文献   

2.
李加明 《经济师》2011,(1):227-229
淮河流域由于多变的气候和复杂的地形因素影响,造成本流域洪涝灾害频繁,给国家和淮河两岸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单靠防洪工程措施来控制洪水灾害是不现实的,能否通过建立流域性的漫堤行洪保险制度来改变这一现状,则是文章研究的起点。因此,在回顾、总结国内外洪水保险经验的基础上,从制度层面证明漫堤行洪保险可以达到投保人和保险人的效用最大化,由此提出了在淮河流域开展漫堤行洪保险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财富的聚集,洪水对城市带来的损失越来越大。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探讨了城市洪水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不同防洪措施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指出了洪水保险是分散洪水风险,促进城市社会福利提高的有效措施;揭示了洪水保险在城市遭遇洪水时改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提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城市洪水保险的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发行洪水巨灾债券的可行性和运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洪水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由此所造成的财产和人员损失逐年上升。我国政府部门(如财政部)以及商业保险机构可以借鉴国外巨灾债券发行的成功经验,通过发行针对特定地区洪水灾害的巨灾债券,将洪水风险转移到容量更大的金融市场,增强抵御巨灾风险的能力。文章通过回顾国内外巨灾债券理论和运作情况,结合我国洪水灾害历史数据的分析,探讨我国发行洪水巨灾债券的可行性,并在发行主体、发行渠道提出具体运作思路。  相似文献   

5.
水库管理工作是水库的利用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是指发挥它的功能和效益,管理是为了确保水库的安全及延长其寿命。加强水库科学管理,是面对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和短缺,做好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科学高效的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洪水灾害频繁发生,给国民经济和人民财产带来了严重威胁和重大损失.水库作为蓄水、灌溉、防洪等的重要措施,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水库大坝还存在着病险和不安全因素,影响效益的发挥,更是给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甚至造成垮坝事故.因此加强水库工程的安全监测,及时有效地控制和排除险情就更为重要了.渗水险情是较为常见的险情之一,如不及时抢护有可能发展成为管涌、滑坡、漏洞等险情.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甸尾坪水库存在的问题,在原甸尾坪水库的规模上进行加坝扩建,结合施工过程中的经验,提出了几点质量控制措施,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堆石棱体在高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金鹏  丘常军 《时代经贸》2008,6(19):208-209
高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副坝应用了大量的堆石棱体作为排水设施。堆石棱体能有效地降低坝体浸润线和防止坝坡土料的渗透变形,并支撑下游坝坡增加稳定性,保护坝脚不受尾水冲刷,具有结构安全可靠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水利工程的加固建设。本文以高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石骨主坝为饲,简要的分析探讨堆石棱体在水库加固工程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不可再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要依靠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水源污染和短缺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越来越多地区的的经济发展,因此,水资源问题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党和国家对水利的基本建设的资金投入日益增长,社会各界也因此越来越重视对水利建设资金的管理。由于水利基本建设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水库建设、污水处理、保持水土等),而水利基本建设的工程又相对浩大,项目复杂,耗时较长,因此,水利基本建设的资金投入很大,项目资金管理的难度也很大。而财务管理的风险每时每处都存在,控制和防范风险,在保证项目合格完成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10.
在建筑设计中注意发展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既增加了水资源,也节约了自来水,同时也减轻了城市洪水的灾害威胁,因此地下水得以回补,水环境得以改善,生态环境得以修复。可以说,雨水收集利用是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分析了雨水收集的意义,提出了雨水收集利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我国现有各类水库84926座,其中大型水库415座,属水利部门管理的342座,中型水库2618座,小型水库81893座。这些水库为防御洪水灾害和保障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许多水库存在着防洪标准偏低,达不到有关规范、规定要求,以及工程本身质量差,工程老化失修等问题,形成了大量的病险水库,工程不能正常运行,严重威胁着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或不能充分发挥其兴利效益。  相似文献   

12.
科学的水库大坝建设与管理是保证河流健康、实现河流生态文明的基础。作为世界上拥有大坝数量第二的国家,美国在经历了大规模的大坝建设后开始了拆坝运动,并且近十年来,大坝拆除加速。在分析美国大坝建设与拆除现状的基础上,探究了美国拆坝的战略考虑和拆坝过程,并结合我国大坝建设与管理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水库的建设。水库是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用水、发展农业灌溉以及防御江河洪水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在水利建设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水库的建设一般是用于工业用水、水库灌溉,同时防御洪水灾害,保障下游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但是目前我国的水库建设运行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很多水库都存在着不同的病险问题,严重影响着水库利益的发挥,并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着严重的影响。因此,病险水库大坝的除险加固措施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户主水库现状溢洪道较长,从前任厂、后任厂两村间穿过,溢洪道弯曲窄浅,不能安全泄洪,除险加固设计中经过技术经济比较,溢洪道位置移至大坝东端,大大缩短了溢洪道长度,改善了水流条件,节省了工程投资,消除了洪水对村庄的威胁,改善了水资源环境,利于村庄和水利工程的和谐发展,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水库蓄水后,库水在大坝上下游水头压力作用下,通过坝区透水岩土体向下游渗流。坝区渗流的结果,不仅使库水流失影响水库工程效益,而且渗流可导致人坝发生危害性渗透破坏而影响大坝的安全稳定性。渗透破坏对人坝,特别是土石坝的安全稳定性影响极大。因此,水库人坝渗透破坏的研究对大坝的安全及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翟梦恩 《城市建设》2009,(11):162-162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用水量也不断上涨,以至于水资源供应严重不足。根据水资源循环理论,本文分析我国工业园区用水循环利用现状,探讨了工业园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并提出了加强水资源循环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保障人们的用水安全性,在进行水库建设是时候保证其安全性和经济性是非常重要,因此,在水库建设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水库溢洪道结构设计和布置是非常合理。溢洪道对洪水防范效果是有很大影响,同时在进行建设的时候也能对建设成本和防洪减压能力进行影响。为了更好的保证中小水库的洪水下泄,一定要对溢洪道设计进行重视,因此,对溢洪道结构设计进行必要的分析是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是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重要介质和载体,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省是我国最严重的缺水省份之一,水资源严重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小,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低,因此,制定城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已成为21世纪河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一、河北省城乡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河北省城乡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水利工程。建国50年来,我省水利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截止到2000年,全省已建成大型水库21座,中型水库39座,小型水…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库在人们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水库为人们提供日常所需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为灌溉、养殖提供水源,是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治理病险水库的具体选用何种处理方案,必须综合考虑水库坝型、坝高、地质、施工等因素,查明病因和机理,然后提出可行治理技术方案,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择优选取,最终选定方案。同时,在水库除险加固施工中,还应把握施工技术要点,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从而保证水库除险加固达到实际效果。本文通过工程实例探讨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施工技术要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保障措施,以达到施工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0.
董君卿 《经济师》2010,(5):235-236
横山水库是宁波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做好横山水库的水资源保护对宁波、奉化城市供水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横山水库污染来源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措施。这些措施有望提高水库水质,改善城市供水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