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包装工业》2005,(5):13-14
每逢佳节,市场上的过度包装之风总要刮起。保健品、南北货、糖烟酒等礼品的豪华包装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这些年来,遏制礼品过度包装的呼吁不绝于耳,尤其是月饼的过度包装在近年的中秋节一再受到舆论谴责。今年,上海、北京等地方“两会”上,礼品的过度包装又成为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2.
国外过度包装相关法律法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能减排,循环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点,在包装领域主要体现在倡导绿色包装和遵循3R1D的包装设计原则,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过度包装有越演越烈之势.本文简单分析了过度包装的危害及产生过度包装的原因,对国外相关包装法律法规从立法现状、立法理念、立法原则三个角度进行了总结分析,为我国借鉴国外经验,制定适应我国国情的过度包装法律法规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论过度包装治理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包装的功能被过分强调时,过度包装便出现了。它浪费资源,危害环境,增加消费者负担,损害企业经济效益,恶化社会风气,扰乱市场秩序,严重阻碍了社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治理过度包装,成了当务之急。本文提出从立法、企业、消费者三个层面三管齐下,以彻底消除过度包装。  相似文献   

4.
德国避免过度包装的一些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装设计经常遇到两种现象,一是欠包装,另一个就是过包装。欠包装因为不能完全保护产品会导致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发生破损:而过包装也称为过度包装,就是包装完全超过了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所要求的基本的程度,包装被过于夸张与夸大,包装本身的成本超过了产品的价值,甚至超出好几倍。无论是运输包装,还是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食品过度包装的现状、成因和危害,为解决过度包装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通过文献研读和分析,了解和分析我国食品过度包装的现状、成因和危害。再通过日本绿色食品包装的经验为解决我国食品过度包装的问题提出建议。结果:我国食品包装过度的原因包括政府监管调控缺失,市场竞争激烈与消费者观念的改变、包装功能的扩展和企业环保意识不强。食品过度包装的危害包括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增加消费者购物成本、助涨奢侈风气、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结论:加强国家法规与行业规范制定、加强简约包装理念的宣传和利用经济手段可以引导我国食品过度包装转变为绿色包装。  相似文献   

6.
2007年2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宣部,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环保总局发出通知,强调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反对商品过度包装,“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也纷纷针对过度包装这个痼疾开出了各自的“药方”。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讲究礼仪,每逢过节互赠一些包装精美的礼品,本也无可厚非。但近年来,过度包装这风愈演愈烈,一盒月饼卖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不仅是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更与建设节约型社会背道而驰。按照国际上的一般规定,包装成本不应超过产品出厂价格的15%,如果超过15%,则属于过度包装。以月饼为例,月饼包装物来源于木材、石油、钢铁等我国的紧缺资源。据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数据,全国每年大约要生产1亿多盒月饼,耗费大量包装,相当于一个中秋节就要“吃掉”一片面积很大的森林。相同情况过度包装也出现在儿童读物的包装上。现在的儿童读物大多华而不实…  相似文献   

8.
谁是"过度包装"的始作俑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过度包装”造成的浪费触目惊心!我国商品包装一般使用原生材料,包装物之来源主要是木材、石油、钢铁等,这些都是我国的紧缺资源。我们不妨以衬衫包装为例,算一笔细账:目前全国年平均生产衬衫12亿件,包装盒用纸量就高达24万吨,相当于砍掉了168万棵碗口粗的树,也就是说每年光衬衫包装盒就要“穿”掉一大片绿色的森林。  相似文献   

9.
适度包装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度包装和过度包装只有一字之差,其涵义和结果却有天壤之别。本文着重从理论的高度和实践的效果,阐述了适度包装的重要意义。文中论述的适度包装的误区,国外控制过度包装的举措,还有典型的过度包装案例和瓦楞纸箱适度包装方案,以及提出的关于整治过度包装的建议等,都是可资借鉴的理念和经验之谈,望能引起读者的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包装工业》2009,(3):34-35
2009年1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治理商品过度包装工作的通知》,这无疑给正在倡导的为减少商品包装中的资源消耗,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又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1.
包装就是品牌的一张脸面。好的包装设计可以起到不同凡响的魅力,让人动心的同时也建立起产品的形象,从而达到销售的目的。 时下,一些厂家商家为牟取暴利,不惜在包装上做手脚,让商品包装的成本大大高于商品自身的生产成本,靠“货卖一张皮”使消费者多花冤枉钱。据报载,某男士买了一盒豪华包装的保健品,可打开这个十分漂亮、大气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包装品废弃物约占城市家庭生活垃圾的20%以上,而其体积要构成家庭垃圾的一半以上。欧美发达国家早就对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立法,提出了衡量标准,在中国,老百姓要求对商品包装标准立法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结合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从本质上分析泛滥的过度包装现象,及其产生的社会现象和危害,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郭淑芹认为,近年来商品过度包装现象愈演愈烈,其主要表现为包装层次过多、结构设计过当、包装功能过剩、包装成本过高等,不少包装已经背离了其应有的功能。据郭淑芹介绍,全国每年的城市固体废物中,包装物占30%多。北京市每年产生200万吨垃圾,其中83万吨为商品包装物垃圾。包装物垃圾除了自身对环境有污染,其生产过程中也会造成环境污染。此外,过度包装造  相似文献   

14.
声音     
讨论五年,修改两年,包装法草案为何难推进?在专家学者、业内人士的讨论中,最大分歧就在于普通商品和礼品以及过度包装的界定。  相似文献   

15.
包装行业要注重节能国务院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近期重点工作,其中提到:要研究实施节约包装材料的政策措施和杜绝过度包装。通知指出:针对目前社会反映强烈的月饼等过度包装和搭售问题,亟待从市场价格入手出台规范性意见;应落实发展散装水泥的政策措施,从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包装工业》2006,(7):58-59
各种包装精关的礼盒被摆在商场显眼的位置。很多平常简包装的食品(如酒、糖等)也纷纷披上漂亮的外衣,为的就是人们送礼时好看。商品过度包装的问题说了好多年了,非但没有改观,反有愈演愈烈之势。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最讲究包装的国家之一,但近年来,环保的概念深入人心,日本在商品包装方面也开始追求简单、绿色的新时尚。 过去,在日本商店里,常常会被商品的包装迷花了眼,而打开一层层漂亮的包装,里面很可能是一根香蕉或者几块饼干等非常普通的东西。日本人讲究包装由此可见一斑。现在,环保的重要性,使日本人的包装观念发生了变化。现在的日本商人在为食品包装时,尽量采用不污染环境的原料。  相似文献   

17.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于11月6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2004年会”上表示,我国将出台相关办法.“从明年开始彻底刹住”月饼过度包装的现象。马凯说,发改委从今年开始就要采取措施.制定一些办法.在明年月饼生产开始前颁布。马凯指出.发展循环经济.要在资源消耗环节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包装行业要大力压缩无实用性材料的消耗;在社会消费环节.  相似文献   

18.
从腐败现象看过度包装的市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来,对过度包装进行控制的呼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天价月饼”可谓首当其冲。对此,大多数消费者从直觉上产生反感,从心里厌生出排斥感。商品的过度包装无疑加重了消费的负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是与我国的资源和环境状况不相容的现象,是不可持续的。但从市场运作的基础看,过度包装的出现是由消费者本身决定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买家就有卖家,有过度包装的消费者,就有过度包装的生产者,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谁都有这样的认同,购买自己消费的非礼品类的商品时,更注重的是产品本身的质量,而不是外在的包装形式,因为…  相似文献   

19.
包装文化,一般被界定为文化与商品包装相结合、相融汇而创造出来的体现于商品包装活动之中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称,包括商品商标,包装科技、包装伦理、包装管理、包装装潢、包装工艺过程及包装物质产品等.包装文化,从一定意义来说,即是人的包装经济活动及其结果.所以,我们应从实践与包装文化的产生入手,结合其蕴含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包装作为商品流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已经彻底改变了20年前包装的落后面貌开始向包装强国迈进。在当前我国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背蒂下,商品流通领域出现的过度包装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抑制过度包装倡导适度包装成为了现阶段我国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简单的叙述了我国包装行业如何从80年代的落后包装发展到90年代的优秀包装的历程,又紧紧围绕循环经济的中心,详细的阐述了如何通过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实施源头控制加强回收利用来遏制过度包装、倡导迂度包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