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一、引言 经济学理论认为:完全的或理想的市场经济有一种自我调节的功能,即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双重作用能自动达到一种和谐、有序、均衡的最佳效率状态,即所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而任何政策干预都将导致经济扭曲,造成"寻租社会"的产生.应该说这种"寻租社会"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会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原因在于政府对于经济生活的干预,寻租的结果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福利水平的降低.  相似文献   

2.
城市居民的住房选择模式具有典型独特的中国风格.就购房方面而言,中国居民购房属于一种保守型消费模式,崇尚"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尽管中国房价日益上涨,无论是低收入者还是中高收入者都怀着拥有自己私有住房的梦想,只是他们所追求的住房质量有所差异;换言之,中国的住房需求仍然很高.中国居民的高购房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所影响的,而且中国居民"房奴"性的表现同时将这些传统文化价值观表现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3.
提起老年人用品,很多人想到的就是营养药、保健品,其实这些只是老年人用品的一小部分."银发产业"应是一个门类众多的大产业.而当前我国面向老年人消费的"银发"商品与面向妇女儿童消费的商品相比,不仅品种少,而且质量不高,好多"银发"用品甚至缺货,成为消费市场中的断层.因此,"银发产业"市场前景广阔,亟待开发.  相似文献   

4.
陈忠东 《数据》2001,(9):20
法治,是一个复杂的法律概念.它既是指一种治国的思想体系,又是指一套治国的方式、原则和制度,还是指通过这种治国的方式、原则和制度的实现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状态.作为治国的原则体系,法治奉行一系列的原则,其核心为"以法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和制约".其内容大体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在法律之下;法律公开;依法行为;司法独立;保障权利和自由;实行"正当程序".  相似文献   

5.
施昌奎 《城市问题》2005,(6):99-101
北京出台一系列调控房价措施之后,炒房者的投机行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北京的消费需求持续高涨,这就造成北京房价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会有一个温和的上涨态势.造成这一态势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消费需求持续高涨,四类特殊人群"支撑"北京房价;二是基础建材价格上升,土地使用受制使房价呈现刚性;三是中低档商品住宅房长期供不应求,抬高了整个房价基础;四是股票市场的低迷,使更多的资金选择到房地产市场中来.  相似文献   

6.
由于全球钢铁生产能力过剩,产品价格下降,企业获利减少,因此,有人提出钢铁工业已成为"夕阳工业".本文从三方面说明钢铁工业不存在"夕阳工业"的命题.首先,钢铁仍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基础材料;第二,世界钢材消耗量,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消耗量有所增长;第三,我国作为产钢大国、消费大国的市场空间很大.  相似文献   

7.
中国中铁六局丰桥公司针对自身实际,提出了"三个转变",即:从非经营状态向全面经营状态转变;从工厂化生产向项目施工转变;从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三个转变"既是企业生存发展状态的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更是一次战略的转型。近3年来,丰桥公司党委坚持围绕中铁六局的核心价值观,淘汰不合自身发展的文化因子,打造先进的企业文化,在顺利实现丰桥战略转型的改革中,发挥了有力的推动和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8.
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和坏、国民经济的运转是良性循环还是不良循环,关键在于是否合理地解决了消费问题.所有的消费活动是从消费需要开始的.假日经济的定义:所谓"假日经济"其实质是由于假日的出现而凸现出的一种短期、相对集中的消费经济."假日经济"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具有较浓郁的生活气息,以消遣娱乐、饮食文化、旅游购物、体育休闲等为目的的消费经济."假日经济"的产生,它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体现;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繁荣程度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9.
梅志军 《上海标准化》2000,(2):30-33,37
标准化与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犹如铀 ,本身存在巨大的能量 ,但这种能量不会自然释放出来 ,需要一定的条件 ,这个条件就是标准化。那么 ,标准化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哪些作用呢 ?知识具有三种“状态” ,即原生状态、认知状态、作用状态。对于生产和管理活动而言 ,这三种状态表现得更加清晰、明显。知识的原生状态 ,是指还未被认识的知识 ,在这种状态下 ,知识对生活和管理活动不具有任何作用 ,犹如铀矿石一般 ,只是一块块“黑油油的石头” ;知识的认知状态 ,是指生产者、管理者已明白知识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的一种等待状态 ,这犹如科学家已知道…  相似文献   

10.
马成乾 《新远见》2010,(4):115-116
人的存在有三种方式,一是肉体的存在,一是肉体和灵魂共同存在,一是灵魂的存在。即灵魂传播印记的存在。无论肉体的存在还是灵魂的存在,"存在皆合理"。从肉体之普遍存在到灵魂之特殊存在是生命的行走过程,如何行走?则是考量灵魂价值大小的关键砝码。  相似文献   

11.
近来随着层出不穷的各类家电新品的上市,一些消费者在新旧产品选择上犹豫不决,业内人士提醒在眼花缭乱的家用电器中,许多所谓"新品"、"新款"不过是换了一种颜色或外壳,有的只是加了一个小部件,而功能还是老样子.但这一点点的"新",却成了冠冕堂皇涨价的理由.消费者在选购时一定要心里有数.  相似文献   

12.
花,因其灿烂美丽,被人类赋予了许多美好描写,当然,这些美好的愿望只是人类自己的一种愿望,花还是那朵花,草还是那棵草。花,是植物孕育下一代过程中的状态,不过如此。花,被用于文学创作,抒情写景、托物寄意多不胜数,精妙之语不在话下;然而,在经济领域中,能够把"花"的概念用到出神入化、令人浮想联翩的,当属香港人创建的"楼花"。  相似文献   

13.
抑制房地产"泡沫"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现象 我国房地产此轮繁荣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即1998年房改开始到2002年上半年,为合理的爆发增长期,动力来自于住房体制改革和银行鼓励消费信贷的政策;后期也就是2002年中期到现在,房地产在合理快速增长基础上出现了相当明显的"泡沫化"趋势.这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不稳定和不健康因素,一方面,持续的房地产投资和消费的过度增长拉动了相关产品(如钢材、建材)投资和产出等过度扩张,使能源、资源瓶颈约束强化;另一方面,房地产持续过快增长,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4.
过度消费是指不符合国情,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且超出基本需求和支付能力的消费,是一种扭曲的、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个体过度消费行为涵盖的三个具体表象,即超前消费、炫耀性消费和病态消费,都会对社会价值观念产生误导,也将阻碍社会文明的进程。因此,我们应当把握正确的"度",遵循和谐性原则、人财相适应原则以及自由和责任相统一原则,完成由过度消费的行为方式向适度消费转变。  相似文献   

15.
"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是典型的财务管理内容之一,研究此问题的学者不占少数,但大都以相关模型的修正或改进为主,或相关机会成本的计算方法为主.我们在这里研究的是此问题的整体教学设计过程,即从"整理教学设计思路"出发,到"理论讲授阶段"的教学设计,再到"案例导入阶段"的教学设计.本研究的一大特色是将所有实务中常见的各种影响信用政策决策的因素都考虑进来,融入到一个案例中;此外,将信用政策扩大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方案进行同时比较,相关研究中还是比较罕见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茶之吃法,大体有三.一日喝,二日饮,三日品.喝者,解渴也,动作粗旷放肆,水量是要旨,茶为其次;饮者,解渴亦玩味也,动作紧缓有序,水要紧,茶也得三五分质量;品者,纯玩味也,水质要紧,茶上等,还得穷究泡法,谓之茶道,摆姿弄式,咂咂有声,说不准还来得句把"寒夜客来茶当酒"类诗言,道不清是吃茶还是制造高雅.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曾教导我们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精神"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超越,一种不甘平庸、不甘屈从、不甘得过且过的血性和品质.人与人相比也许并不多什么,只是一点精神;人与人相比也许并不少什么,也只是一点精神.但没有精神,一切皆无从谈起!敬业精神既是起点,也是目标,更是一日一日漫漫人生路中奋勇前进的动力.不论岗位多么平凡,不论工作多么普通,只要充分发挥档案工作"敬业精神",就能在平凡的岗位创造出非凡的业绩,从而实现人身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据传输的主体出现分野——即以自然人为主体的"平时通信"和以政府、企业为主体的"关键通信"未来移动通信是无处不在的,人们也能从使用终端和网络类型来描述出若干种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模式,但绝大多人可想象的只是"平常时刻"的移动通信而非"关键时刻"。40多年来,数据传输技术走过是一条尽可能商业化的路,系统设计是为大众消费服务,数据等级是商业级别,商业企业不可能为很高的冗余度和可靠性而投入。1970年代,大型机的传输速度平均只有1K/年;1980年代,局域网出现,那时微型计算机的传输速度只有10K/年;  相似文献   

19.
一、如何评价审计项目质量的高低 如何评价审计项目的质量?通常有四种观点:一是结果导向,即注重审计的成果,以审计成果的大小来判定审计质量的优劣;二是程序导向,即注重审计程序的规范,以审计程序的规范程度来判定审计质量的优劣;三是结果程序的导向,即重视结果和程序,但结果更重于程序的  相似文献   

20.
被地方政府的"父爱"泡大的民企,如何能预见宏观变迁? 去年夏天及今年一月,我两次到浙江出差。去年到企业时,正好赶上宏观调控刚刚开始,民营企业家们就此话题讨论较多。他们抱怨说新项目用地拿不下来,银行贷款被压缩,还担心回款受到影响。但反应没有地产商们激烈。有一位企业家说,地方政府跟他保证过,土地还是会给的,只是要拖一阵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