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对公共品的供给,一般有公共部门来提供。地方政府作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主体,并没有完全承担起公共产品供给的责任。而且,财政分权的出现,使得地万政府的支出偏好出现“重建设,轻民生”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地方公共品供给结构还很不合理,一方面基础建设类公共品供给过剩,另一方面教育、科技和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明显不足。公共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行为方式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这又与中国实行的财政分权式改革以及由此造成的公共品供给激励差异有关。解决以上问题要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变革现有的官员考核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组织内公共品供给需要其成员的自愿投入。本文建立了组织内公共物品的自愿供给行为模型,并以此为背景分析了组织内成员的供给决策。研究表明,组织内成员公共品自愿供给数量不仅随着成员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而且会受到公共品自愿供给弹性系数和其他投资供给弹性系数的不同影响。本文最后提出了以下建议: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合理控制收入差距,设立最低公共品供给数量来促进组织内成员增加公共品自愿供给。  相似文献   

4.
地方公共品资源配置的横向制度安排以政府为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确立,财政不断退出竞争性领域和私人品供给市场,巩固和加强其公共品的供给职能。分税制的实行和财政分权的进行使地方政府拥有了独立的地位和自主预算权,但是地方政府并非地方公共品唯一有效的供给主体,私人部门和投资在我国地方公共品的供给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韩宗保 《中国财政》2012,(16):63-64
目前,我国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结构还很不合理,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在如火如荼进行,而教育、科学和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明显不足。公共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行为方式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这又与我国实行的财政分权式改革以及由此造成的公共品供给激励差异有关。解决以上问题要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变革现有的官员考核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宇晨 《财政监督》2012,(19):65-66
一、引言1998年公共财政框架在我国建立,该框架提出地方政府应该履行地方公共品供给的职能,而不是完全依赖中央。但我国目前实行的财政分权制度存在不合理之处,地方政府在提供地方公共品方面,任重而道远。在地方公共品供给中,当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目标不一致时,中央和地方的博弈便不可避免。与此同时,由于现行的政绩考核制度存在一定漏洞,地方政府多重视政绩形象工程,加上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竞争,使得地方公共品供给出现结构失衡。因此,在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博弈的视角下,探究地方公共品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8.
一、公共品政府供给模式下的供给决策机制在公共品政府供给模式下,其决策机制一般是由政府利用中位选民的偏好代替全体国民的偏好,用集体选择的方法来决定生产公共品的种类和数量,并决定征收何种税收或使用者收费以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毅 《福建税务》2003,(12):26-27
  相似文献   

10.
地方税收竞争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间的横向税收竞争.一方面,税收竞争会限制辖区政府对公共权力的滥用,刺激政府最大限度地提供公共服务.另一方面,税收竞争在没有统一的制度规范的情形下,很有可能出现超越税式支出边际效益的经济现象,导致国家整体层面的税收流失,影响政府职能的正常行使.我国应当完善税收立法、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收立...  相似文献   

11.
Blomquist and Christensen [(2005). The role of prices for excludable public goods, 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 12 ,61–79] argue that welfare is initially decreasing in the price of an excludable public good and that the case for a positive price for an excludable public good price is weak. We argue that this result follows from their parti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ublic good and that an alternative and equally reasonable characterization overturns their result. Hence, the policy case for a positive price on the public good is stronger than Blomquist and Christiansen suggest. JEL Classification H21 · H41  相似文献   

12.
Using the self-selection approach to tax analysis, thepaper analyses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externalities on Pareto-efficientnon-linear income tax, proportional commodity taxes and publicexpenditure. Consideration of externalities within this frameworkreveals intuitive insights into environmental tax policy, suggestingthat some earlier conclusions drawn in the relevant literaturemight be misleading.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ile the externalitysdirect harmful impact raises marginal tax rates, the influencethrough the self-selection constraint tends to decrease the rise.We also deriv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Pigovian tax can bedetermined purely on the basis of internalizing the externality.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在地方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而这离不开地方政府的税收支持。可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地方政府在税权方面欠缺,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如何从理论与实践上来认识并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wo different games of interjurisdictional competition when local governments provide public goods that benefit industry. Governments play a game either in tax rates on mobile industrial capital or in public expenditures. Although the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competition in public expenditures is more competitive than in tax rates, this is not necessarily true in the case of industrial public goods. Moreover, in the presence of industrial public goods interjurisdictional competition may also lead to overprovision of public services.  相似文献   

15.
我国“要逐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公共财政理论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公共商品,满足公共需要。为提供公共商品,政府要以脱收与收费的形式占有和支配使用一部分经济资源。政府以何形式占有经济资源,是由所提供的公共商品的性质决定的,当前,我国的地方政府收费的膨胀和混乱,背离了公共财政的目标,妨碍了地方公共财政制度的建立,建立地方公共财政,要求一个充分体现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而当前收入分配制度的建立,理顺税费关系,规范地方政府的收入行为是其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进程中的公共物品引致供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对原有公共物品的需求会不断增加,同时一些新的公共物品需求也会随之产生,从而产生公共物品供给不足。一般而言,按照公共物品理论,政府是公共物品的主要供给者。但是,由于存在政府失灵与政府失败,公共物品的政府单一供给模式未必是最具效率的。因此,针对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应分析其基本特征,选择最优的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7.
Due to the use of distortionary taxation, many believe that real-world economies should attain a lower level of public expenditures than in a situation where lump-sum taxes are available. The present paper examines this hypothesis by means of the two-type self-selection model of income taxation.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Boadway and Keen (1993), I provide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both a lower and a higher level of public expenditures in second best than in first best. In particular, it is shown that the separability assumption of Christiansen (1981) leads to under-provision of the public good in the income tax optimum.  相似文献   

18.
筹资机制是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突破口,包括筹资主体、客体和程序三个部分。筹资主体包括主导性主体(各级政府组成的"三层结构")、辅助性主体(社会中介组织、企业和个人)和其他重要主体(国际组织);筹资客体包括核心客体(税收、公债和财政政策)和重要客体(收费、民间资金和国际资金);筹资程序应当满足科学化和法治化两个标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筹资机制的法律调整应当采用"四步骤"模式,在宪法、行政法规、专门性法律规范和特殊性法律规范四个层面构建筹资机制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9.
地方公共品的供给是个复杂的问题,不仅涉及到地区间利益的分配,也涉及到个体间福利的变化.从空间意义上看,每一公共品既有一定的受益边界,又对应着一定的供给主体.本文通过分析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地方公共品供给达到最优的条件,并对此基础上产生的几种制度安排作了评析.  相似文献   

20.
义务制教育的公共产品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将九年义务制教育作为地方性公共产品,主要由地方财政提供资金,这种体制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对中国的基础教育产生了严重影响.本文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提出论据,论证应将义务制教育作为全国性公共产品,由中央财政提供资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