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明治维新开启西学东渐进程,对原有汉文学起到较大冲击。在私塾广收学徒、新闻出版业流行、报刊杂志日益兴起及汉学家修养深厚等诸多因素作用下,明治时期文人结社种类呈现出多样化局面,实为日本汉诗研究中不容忽视的一环。以明治时期的汉文学社团旧雨社为例,探究其化腐为新的结社历程,对研究我国域外汉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森鸥外是日本近代文学的巨擘,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他与日本文学界的泰斗夏目漱石并称为日本近代文学的"双璧"。《舞姬》是森鸥外的小说处女作,也是他早期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其独具匠心的取材,为我们讲述了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更反映出了日本近代觉醒了的知识分子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葛藤。立足于明治初期的社会风貌,从不同角度阐述《舞姬》爱情悲剧产生的根源,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作者反自然主义、高唱浪漫主义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3.
被称为"王朝"的日本平安时代,是日本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朝代,平安朝无论在思想政治方面还是在文化方面都受到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大影响,通过平安朝最具代表性的一代大师菅原道真的一生,可以看出日本由大和朝廷的氏族制的官司体制向中国的天子专制的官僚体制转变的较量过程,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统治阶级对儒家意志形态的崇尚,对唐代诗词的喜爱和模仿,以及汉诗文独霸文坛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日本,也有很多关于送别的日本汉诗。日本汉诗不仅是日本文学的一种形式和组成部分,而且是以唐诗为代表的中国古代诗歌影响并繁衍到海外的最大一脉分支。它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情谊的重要纽带,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意象是诗人创造意境的手段方法,中日古代汉诗都非常重视意象的营造与表达,二者既有共同之处,亦各有其特点,研究二者之间的异同对于中日文化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历代文人心目中,陶渊明是一个精神样板,代表着他们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精神境界.这在很大程度上可归功于陶渊明诗文所体现出的超脱和执著.超脱与执著始终贯穿在陶渊明的做人为文中,成为不可忽略的两大互为里表的特质.  相似文献   

6.
现代景观设计中,“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思想,从人文精神到场所体验,和用情感营造意境美,都体现了陶渊明诗文中的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7.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面临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日本近代文学在借鉴西方文学的同时,没有丢弃自己的文化传统,把握住了对立统一的分寸。明治初期的写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砚友社文学等努力向西方文学看齐,使日本文学西方化,进而与传统文学背离。明治中后期的自然主义文学等在批判传统的同时伴随着选择传统,最终走向了回归传统。明治末期和大正时期的唯美派、白桦派、新思潮派文学等走了一条传统与现代融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鸟是陶渊明诗文中频繁出现的意象。不同姿态的鸟形象既是诗人心路历程的象征,又是诗人人生道路的形象体现,也是我们了解诗人玄学思想形成的重要切入点。文章试图从飞鸟──羁鸟──归鸟的意象转换中探讨诗人的玄学思想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由意象构成的,意象在诗歌的创作和鉴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欧美意象派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学到一些技巧,如拆字拼合、断句组合、意象叠加。中国古典诗词因其严谨的格律和古汉语特殊的句法形态,“意象拼合”现象比比皆是,多个名词组合和意象叠加现象司空见惯,被西方意象派广泛引入到汉诗翻译和创作中。  相似文献   

10.
《写山要法》的作者是日本明治、大正时期的画家兼地质学家高岛北海,书中提出了山水画应以地质学为基础对景物理性分析,再以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加以表现的新思路。这种以中国画的工具和技法作为创作手法,以理性科学思维作为创作理念的模式,正是日本室町时代末、安土桃山与江户时代山水画创作的主要模式。它不仅与中国同时期山水画有着显著区别,也在民国时期对中国海派绘画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