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人本主义管理学思考——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平 《财会通讯》2008,(11):67-70
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和人力资源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型会计学科。在经济、人才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研究人力资源会计有更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对人力资源会计以下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我国建立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人力资源确认为资产;人力资源会计应包括人力资源财务会计和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的会计核算;关于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以期为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源会计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0年,上海《文汇报》发表了著名会计学家潘序伦先生的文章,提出我国必须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研究。到80年代中后期,我国会计界出现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研究热潮。时至今日,我国人力资源会计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实务中尚未得到应用。本文就当前形势下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科发展的一个新领域,是人力资源管理学与会计学相互渗透形成的新型会计理论。从上个世纪60年代人力资源会计这个概念被首次提出之后,通过坚持不懈的研究,人力资源会计已逐步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理论体系。但不可否认,在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上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有关论文的分析总结,指出目前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它给经济环境的发展带来巨大变化,也为人力资源的发展带了新的变化、新的内涵。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些具体问题。 一、人力资源会计及其作用 人力资源会计是人力资源管理与会计学的结合。美国会计学会专门设立人力资源会计委员会,把人力资源会计定义为鉴定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方法,目的是  相似文献   

5.
浅论人力资源会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人力资源会计是指对组织的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它是会计学科发展的一个新领域,是人力资源管理学与会计学相互渗透形成的新型会计理论。自从1964年,美国密西根大学的郝曼森首次提出人力资源会计这个概念之后,通过一大批会计学者坚持不懈的研究,到今天,人力资源会计已逐步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力资源会计模式利弊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会计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始于美国以来,至今逐步形成了包括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比较成熟的模式。但它们仍然是作为管理会计的一个子系统,未能与财务会计相融合,对外提供信息。人力资源会计传入我国后,我国广大会计工作者对此进行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到了九十年代,我国会计学者徐国君独辟蹊径,在对现有人力资源会计模式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精心构建了劳动者权益会计模式,下面仅就上述三种人力资源会计模式的利弊作以简要探讨。一、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较早提出的、比较成熟的人力资源会计模…  相似文献   

7.
所谓人力资源会计是指对组织的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它是会计学科发展的一个新领域,是人力资源管理学与会计学相互渗透形成的新型会计理论,自从1964年,美国密西根大学的郝曼森首次提出人力资源会计这个概念之后,经过一大批会计学者坚持不懈的研究,迄今人力资源会计已逐步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理论体系,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崭新的分支,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其目标是将人力资源的信息提供给企业和有关人士使用。它是会计学科发展的一个新领域,是人力资源管理学与会计学相互渗透形成的新型会计理论。自美国密歇根大学赫曼森1964年首次提出“人力资源会计”这一概念后,伴随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  相似文献   

9.
毛艳菲  乔宏太 《活力》2007,(6):32-32
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科发展的一个新领域,是人力资源管理学与会计学相互渗透形成的新型会计理论,自从1964年,美国密西根大学的郝曼森首次提出人力资源会计这个概念之后,通过一大批会计学者的坚持不懈的研究,到今天,人力资源会计已逐步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理论体系,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为人力资源会计的推广创造了历史性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人力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其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受到关注,有关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研究也逐步形成热潮。然而“尊重知识,重视人才”“以人为本”等现代经营观念只是以主观模糊的管理思想来体现,没有将人力资源视为会计的一项重要要素加以数量化,价值化。实践表明,把人力资源管理学与会计学相结合,建立起边缘学科———人力资源会计,具有现实意义。一、人力资源的会计界定人力资源的界定,是研究人力资源会计的重要逻辑起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一系列难点问题,之所以举步维艰,与此不无关系。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新分支,是对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的一种会计方法,目标是将人力资源无限变化的信息提供给企业和有关人士使用。从1964年,美国密西根大学的郝曼森在《人力资源会计》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源会计这个概念之后,通过一批会计学者坚持不懈的研究,到今天,人力资源会计逐渐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为人力资源会计的推广创造了历史性的契机。  相似文献   

12.
传统会计核算体系强调物质和货币的所有者与债权人的核心地位而忽视人力资源所有者的利益。在知识经济和管理革命时代,人力资源成为影响经济增长、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首要因素,基于传统会计模式的缺陷,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会计学科中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源会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人力资源会计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会计学家G·Hermanson1964年在《人力资源会计》中首次提出的。但直到目前为止,仍未形成一套可在实践中运用的理论方法,本文将就人力资源的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等问题,作一些探讨。一、人力资...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人力资源会计问题已成为众多学者和企业管理者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人力资源会计是由美国密西根大学的会计学家赫曼森(G.Hermanson)于1964年首次提出的,它是基于传统会计学科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分支,是在运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原理基础上,与人力资源管理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形成的专门会计学科。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会计主要研究组织中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问题,为人们提供人力资源会计信息。人力资源会计作为会计学中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新分支,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自诞生以来得到了会计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在实务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也开始了对人力资源会计的介绍和研究。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有着十分丰富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推动经济高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会计主要研究组织和管理人力资源的成本与价值的计量及报告问题,目的是向企业和外界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的同时,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智力资源的能动利用。自1964年,美国密西根大学的郝曼森首次提出人力资源会计概念,通过一大批会计学者坚持不懈的研究,今天人力资源会计已逐步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理论体系,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为人力资源会计的推广创造了历史性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江鸣 《四川会计》1995,(10):35-35
人力资源会计质疑《财会通讯》编辑部江鸣现在,不少书刊中都可以看到一个会计新品种──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源会计这个会计新品种,和其他许多会计新品种一样,是会计学大裂变的产物。怎样看待近年来出现的会计学大裂变?会计学一下子裂变出这么多的新品种,是好事还是...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会计是现代会计学的一个新兴的重要分支。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文章首先介绍了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和特征。然后论述人力资源会计发展史,包括萌芽、产生和发展三个阶段。接着对目前人力资源会计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最后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略论企业人力资源及其计量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需要创立人力资源会计。本文针对人力资源会计两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从理论上明确了人力资源本质内涵和会计学的解释。其次文中探讨了人力资源的计量问题,并提出了我们认为适用的人力资源计量模型。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会计是产生于美国的一个会计学新兴分支。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内容、存在的问题等作了深入地探讨,进而分析了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