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土地滚动开发机制的主要特征浦东新匕土地滚动开发机制的启动特征是土地资本与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相结合。作为城市土地,当它不能作为商品在土地市场上流通经营时,尚不具有资本的特征。因此,必须赋予它可有偿使用的经营属性,并日在投资开发中实现增值。浦东开发从初期就致力于变土地划拨为土地有偿使用,变农业用地为城市建设用地,变政府投资开发为委托开发公司滚动开发。政府作为城市土地的所有者,以土地“空转”的形式向国有开发公司有偿投入成片出让土地的使用权,使开发公司拥有了有价值的土地资本。拥有土地资本的国有开发公…  相似文献   

2.
对土地经营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经营是政府利用市场法则,通过对土地资本技巧性运作,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土地资本增值的一种经营方式。是通过建立良好的土地市场环境,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城市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地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因此,政府在运营城市土地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把握好宏观调控、规范机制、完善市场、强化管理、机制创新等关键环节,加快土地经营步伐,使土地发挥最大的综合效应,服务于城市经营的总体目标,提升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浦东开发开放日益深入,成绩斐然,这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如何对浦东新区国有土地资产的开发利用实行统一规划、征用、开发、出让和管理,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保证国有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是浦东开发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浦东宣布开发开放之时,就引进市场机制,对浦东的国有土地实施开发。采取了“组建公司、土地投入、企业开发、政府调控”的新模式,即由政府组建国有开发公司,划定区域,明确功能,以土地空转形式投入作为资产进行滚动开发,这对于加快…  相似文献   

4.
江峥  蔡瀛 《现代乡镇》2005,(9):17-19
赋予城市土地的资本属性,利用市场机制调节土地资源的分配,通过编制科学的城市规划、完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使土地资源成为城市建设重要的资金来源。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城市土地开发,形成政府规划引导、企业投资发展的双赢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管理概念不断发展的今天 ,作为“城市经营”重要组成部分的“土地经营” ,已经引起了城市政府的重视。目前 ,广安市土地资源配置正处于一个转化阶段 ,土地经营的观念与模式需要不断的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赵金云 《发展》2004,(2):41-41
近年来,各地通过土地有偿使用为城市建设和国有企业改革积累了大量资金的事实,充分体现了加强城市土地经营的重要性。但一些地方在经营土地、城市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片面地扩大土地供应、不受节制地搞房地产、“形象工程”和重复建设,过多占用土地资源建别  相似文献   

7.
上海浦东的开发从 90年代初到现在已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本溪城市东扩与浦东开发有很大的相似性 ,其开发方式有其借鉴之处。一、浦东新区土地开发的基本模式浦东新区除沿黄浦江东侧原有城市化地区外 ,其余均为原川沙县、南江县的农用土地 ,开发条件相当差。浦东新区的开发从一开始就摒弃了由政府投资开发、统包统揽的计划经济模式 ,以浦东新区总体规划确定的区域为载体 ,创造了组建公司进行产业性开发 ,并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新模式。同时通过建设开发几大重点开发区域来带动整个新区的开发 ,以达到“以点带面 ,以面成片 ,最终形成整体”的…  相似文献   

8.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7,(10):F0004-F0004
天津市房地产开发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是市委、市政府批准组建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企业,创建于1981年,前身为天津市建设开发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土地开发,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投资三大产业并举,现代物流,不动产经营和物业管理服务等多元化经济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9.
<正> 城市经营就是要求政府以业主管理的身份,通过市场机制对城市中的各种经济要素,自然资本——土地、人力作用资本(道路、桥梁)和相关延伸资本(路、桥冠名权),运用市场经营的手段进行营运,达到为城市建设输送资金的目的。过去谈城市建设,人们往往把它表述为三环节说——规划、建设、管理,把城市建设单独理解为政府出资搞建设。这无疑是给政府财政出难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把城市建设扩充为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四环节。那么如何进行城市经营呢?  相似文献   

10.
<正>1987年深圳敲响了拍卖土地使用权的第一槌,此后被誉为“以土地换黄金”的“二次土地革命”席卷全国。据国家土地管理局统计,截至1993年上半年,全国已出让使用权的土地7000多幅,总面积37000多公顷,共收取出让金826亿多元人民币。 土地市场的开放和形成,一方面对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活跃房地产经营,聚拢吸纳资金,增加财政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带来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一级市场上,土地供给量失控。我国土地市场共分三级:所谓土地一级市场,是国家把土地使用权批租给土地使用单位形成的市场;二级市场是土地开发公司把经过开发的土地使用权有偿让渡给各个用地单位形成的市场;三级市场是一般拥有土地的企业和单位(不含土地经营汗发公司),横向让渡土地使用权给其他需要土地的单位形成的市场。根据国家土地管理局编制的年度用地计划,1992年全国建设川地指标为400  相似文献   

11.
以行政划拨和有偿使用为主的我国城市土地供应机制具有许多不足之处。实施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有利于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有利于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从而保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实施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后的一个事实是土地的价格上涨了,但高地价并不是高房价的全部原因。  相似文献   

12.
常山县城市发展投资公司是政府授权经营城市,对城市土地及城市基础设施进行资本营运,专门从事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管理、使用和经营的县属事业单位,公司成立以开辟城市建设的筹资新渠道,实现城市建设的企业化经营为目标。公司自2000年4月成立以来,按照“政府决策,企业运作”的思路,以市场化手段经营城市工地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进行了县城横街拆迁改造、清河、东河步行街拆迁改造、文峰广场拆迁建设和外港小区“三通一平”工程建设等,完成改建面积30万平方米。二是公开拍卖和协议出让橫街道路两侧、步行街道路两侧,东苑小区和滨江花园私人建房区等  相似文献   

13.
《上海国资》2006,(11):27-27
上海松江城镇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是经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批准,注册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经松江区人民政府授权,公司主要从事城建资金的筹措、使用和管理,从事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和建设,是全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载体。公司从零资产开始起步,经过近10年的正式运作,截至2006年9月,拥有注册资本25.5亿元,资产总额近100亿元。目前,公司对外投资公司11个,其中控股公司6个.参股公司5个,主要从事松江新城、轨道交通、供水、建设咨询等项目的开发经营。  相似文献   

14.
王铮 《上海国资》2015,(4):65-66
中信地产设计了较为完美的交易结构几乎是无米之炊。中信滨海新城项目是中信集团与汕头市政府通过战略合作、以创新PPP模式打造的广东省城镇化标杆项目,合作周期25年,预计总投资将达到500亿元。双方合作模式为:汕头市政府通过公开招投标,确立和授权中信地产作为城市运营项目的唯一合作方,双方共同在城市规划编制、土地开发、隧道建设、城市公共配套及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产业投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滨海新城项目位于汕头市南岸濠江区,总规划面积为168平方公里,具体开发内容包括汕头市海湾隧道建设、土地一级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配  相似文献   

15.
林朝晖 《宁波经济》2001,(12):35-36
经营城市土地就是把城市土地作为国有资产,用市场经济的思路去经营,从中获取收益,并把收益重新投入到城市建设中,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城市建设市场化发展之路,实现城市的自我积累、自我增值、自我发展的新模式。这一思路,对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土地储备制度作为我国城市土地管理的制度创新,是政府实现土地一级垄断、集约土地利用、保障土地供应、调控土地市场的重要途径。但我国学者有时将土地储备与土地一级开发概念相混淆,存在着片面性理解,其实两者既存在一定的相互联系,也存在着本质区别。本文从土地储备、土地一级开发的概念研究入手,分析总结了两者内在涵义,从实施主体、实施目的、实施内容等方面比较分析了两者的相互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7.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作为土地经济学的一个学科范畴,是基于经营城市创新理念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城市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土地收购储备力度能有效改变以往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与旧的土地管理模式下多头管地与多头供地的格局,变多头管地和多头供地为政府统一管地和统一供地的新模式,走以地建城,以地养城的新的城市经营道路.  相似文献   

18.
补地价与规范新区土地市场文/王鸿钧,陶建设摄刘炳源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是涌东开发开放的重要特征之一。真核心就是从根本上变工地的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变无限期使用为有限期使用,变无流动使用为有流动使用,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强化土地的所有权管理、逐步建立...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城市土地供应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渐进性的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打破了原有单纯行政方式的土地管理体制和土地供应方式,引入了市场机制.但由于旧体制的惯性作用及改革尚处于初级阶段,使得当前城市土地供应的新机制尚不健全,市场机制发挥对土地资源配置的作用范围和程度非常有限.同时,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盲目性、滞后性、外部性和分配不公等“市场缺陷”.土地资源的极端重要性、稀缺性和位置固定性及所有权的垄断性,决定了土地不像普通商品那样由市场需求决定供给,而应由供给来引导市场需求.因此,必须建立政府垄断一级土地出让市场的城市土地供应机制及相应的城市土地供应模式.  相似文献   

20.
姚菊芬 《特区经济》2005,(5):273-275
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其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如何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化开发与利用——土地市场化经营,是我国当前城市经营中面临的核心问题,它不仅事关我国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成功与否。然而作为土地制度改革中的新生事物,我国学者对其制度和法律问题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在国家对土地市场化经营还缺乏全面有效的法律和理论支持的前提下,实践先行不可避免会产生些疑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