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追溯调整。《企业会计准则一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以下简称《准则》或《会计调整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或新《制度》)都规定:(1)企业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变更会计政策,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当采用追溯调整进行处理;(2)企业为了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而变更会计政策,都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2.
李歆 《天津财会》2003,(3):44-44
2002年1月1日,财政部颁布并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准则(以下简称固定资产准则)。固定资产准则与此前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在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范围上存在不一致。该准则把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纳入了计提折旧的范围。准则第34条规定:“对于本准则施行之日以前取得的固定资产,除减值准备的提取应当追溯外,其余不作追溯调整。”遵循《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相似文献   

3.
一、“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及相关概念的解读评析 1、调整期初留存收益。《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一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适用于上市公司等企业,以下简称新准则)、《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适用于其他所有企业,以下简称旧准则)规定:企业按规定调整前期差错和会计政策变更进行追溯调整时涉及及损益的,应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一并调整。  相似文献   

4.
为顺利完成新旧会计准则的转换工作,有助于非上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在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2007年12月29日发布了《非上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衔接规定》(财会[2007]16号)(以下简称《规定》),要求非上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新会计准则首次执行日,对重要的会计政策变更进行追溯调整,指出了有关减值准备、金融资产与负债和长期股权投资的追溯调整方法,以确保新旧会计准则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规定:会计政策变更按规定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时,应将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和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较数据也应当一并调整,但确定该项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该准则同时规定: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28号准则的《解释(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解释》还规定:“追溯重述法的会计处理与追溯调整法相同”。[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为顺利完成新旧会计准则的转换工作,有助于非上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在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2007年12月29日发布了《非上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衔接规定》(财会[2007]16号)(以下简称《规定》),要求非上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新会计准则首次执行日,对重要的会计政策变更进行追溯调整,指出了有关减值准备、金融资产与负债和长期股权投资的追溯调整方法,以确保新旧会计准则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7.
《财务与会计》2000年第1期刊登了财政部印发的财会[1999]35号文件,该文件附件2为《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法举例》(以下简称《例》)。《例》中标明“假设上述会计政策变更对利润的影响不能调整所得税”。这一假设不利于实际操作,因为减值准备追溯调整,凡涉及损益的,必须同时调整所得税。本文以《例》中数据为基础,将时间向后推移三年,延续到变更年度末以后,以介绍减值准备追溯调整与应纳税所得额的相关处理。一、追溯调整当时的会计处理例1,W公司为1994年1月1日成立的外商投资企业,该公司自成立至2001年底,均执行《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  相似文献   

8.
一、会计调整 (一)会计调整的具体事项及处理原则 1.差错更正的会计调整。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以下简称《准则》)规定(大意):(1)本期发现本期的会计差错或前期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均调整本期相关项目;(2)本期发现前期的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本期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和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的上年数;(3)企业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按《准则》规定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  相似文献   

9.
一、作为重大会计差错调整减值准备的会计与税务处理《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如果企业滥用会计估计,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按照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即企业因滥用会计估计而多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转回的当期,应当遵循原渠道冲回的原则(如原追溯调整的,当期转回时仍然追溯调整至以前各期;原从上期  相似文献   

10.
胡嵘 《电子财会》2002,(10):28-30
《企业会计准则一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与会计差错更正》(以下简称《准则》)规定:“企业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这是《准则》2001年修订时唯一增补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一、新资产减值准则与原有资产减值制度的比较 1.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我国原有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于已经确认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如果企业计算的当期应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高于已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应按其差额冲回多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实施后,对固定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会计处理发生了变化。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对企业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如果在以后期间其价值得以恢复的会计处理作了进一步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2004年5月28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问题解答(四)》,其中第五点指出:“对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变更,应作为会计估计变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4.
在财务会计实务中常常碰到固定资产减值损失转网的会计处理问题,对此《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和《固定资产准则讲解》(财政部会计司编写)都有原则规定。2004年5月28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以下简称《解答四》),又对转回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作了进一步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20 0 2年 1月 11日 财办会 [2 0 0 2 ]1号   2 0 0 1年 ,我部在答复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关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审计中有关问题的函”(财会 [2 0 0 1]30号中规定 ,上市银行因按照财政部财会 [2 0 0 0 ]2 0号文件规定而变更会计政策的 ,应当按照财政部已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规定 ,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我们认为 ,深圳发展银行 2 0 0 0年度按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定报表中反映的贷款呆账准备金年末余额 ,是按财政部财会 [2 0 0 0 ]2 0号…  相似文献   

16.
《企业会计制度》规范了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其中对有些经济业务计量规定了较多的计算步骤及公式。但笔者认为对以下两类经济业务的计量可以采用简便的算法。一、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累积影响数的简便算法《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会计政策变更的  相似文献   

17.
《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法举例》(以下称《举例》)作为财政部1 999年 1 0月印发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以下称《补充规定》)的组成部分 ,是公司按规定计提各项减值准备会计处理的规范。鉴于《举例》侧重对追溯调整过程的演示 ,在一些地方阐释不够 ,本文试作解读 ,供参考。一、会计政策变更与追溯调整法会计政策变更是遵照有关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对会计处理方法、计量标准等所进行的变更 ,如《补充规定》将原不提减值准备的项目改为计提 ,将原以 5‰计提坏帐准备改为采用账龄分析法或提高比例 ;再如将对外投…  相似文献   

18.
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发出《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知》《财会[2000]25号),规定新制定的统一《企业会计制度》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执行《企业会计制度(2001)》后,《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同时废止。2001年1月18日,财政部发出《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等8项准则的通知》(财会(2001)7号),规定新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企业会计准则──租赁》等3项准则和直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等5项准则.从2001年1月1日起执行,其中《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投资》2项准则暂在股份有限公司施行,鼓励其他企业先行施行,但国有全业有意先行施行这两项准则的,应提出申请,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施行;其余6项准则在所有企业施行。2001年3月25日-30日,财政部会计司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办了第一期《企业会计制度(2  相似文献   

19.
曾月明 《会计之友》2001,(11):24-25
在日常会计核算中,由于各种原因会使记帐凭证填制出现差错,以至影响到帐簿记录甚至会计报表出现差错。会计人员发现会计差错时,应当根据差错的性质,采用恰当的更正方法及时予以更正。目前会计差错更正方法的政策依据有三个,第一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第二是《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以下简称《准则》);第三是新《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在《规范》、《准则》、《制度》中都有专门的篇幅对会计差错更正提出要求,说明更正会计差错的重要性。但是对具体会计差错的重要性。但是对具体会计差错的更正在《规范》中规定的处理方法与《准则》和《制度》的规定却不一致。如何协调是本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