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正>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男人,祖上给他留下了很多家产,结果他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连吃饭也要媳妇来喂。有一天媳妇有急事要回娘家,临走前做了一个大饼套在他的脖子上,告诉他,饿的时候张口吃就可以了。等媳妇从娘家回来,发现他已经饿死了。仔细一看,原来他只吃  相似文献   

2.
于宝良:谈起摄影,宝良一直偷着乐的是让媳妇就范,给买了台称心如意的相机。1990年宝良开始迷上了摄影,有一段时间,他一到家就抢着干活不久便开始向媳妇吹风,要买一台“理光”,配广角、长焦。并信誓旦旦地保证,到此为止。媳妇见他如此乖巧,答应了。不过三年,宝良的那群哥们儿一见他媳妇就说,宝良片子拍得不错,就是设备赶不上趟。更有人不时吹风:宝良要想拍片上台阶,设备得先上台阶。媳妇一咬牙,又投出去两万多元。后来她才回过味儿来,那些人原来都是宝良的“托儿”。宝良热爱摄影是以为企业多留一些宝贵资料为宗旨的。十…  相似文献   

3.
有个故事:一个穷人,很穷。一个富人见他很可怜,就起了善心,想帮助他致富,于是就送给他一头牛,嘱咐等到春天来了撒上种子,秋天就可以远离贫穷了。  相似文献   

4.
名士与商人     
《轴承工业》2009,(10):35-35
有个希腊商人外出做生意,雇了个土耳其籍的名士保护他,商人不是付给他一般的工资,而是付给他名士的费用.以至于希腊商人都有了怨言。后来有三个普通的士耳其人,向商人提出要共同保护他,他们三人报酬的总价只相当于付给名士一个人价格的一半,商人仔细斟酌后,和他们把事谈妥了。名士得到这一消息。并不以为然,他对商人说:“我听说你要和我分手。理由竟然是因我的酬劳太高了!我现在只对你讲一个故事:有个牧羊人养了条牧羊狗看管羊群.有人不解地问他。养一只食量如此之大的狗究竟能做什么用.还不如把它送给村里的财主老爷。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创新是一项必备的基本素质,个人业务要创新,组织管理要创新,科学技术要创新,可以说不具备创新能力将寸步难行。有这样一个故事:众神之神宙斯看到世界战乱不已,决定选一个有才能的人来统治世界。他拿出一团系着无数疙瘩的绳子扔在地球上,许诺谁解开了绳子谁就是世界之王。无数的聪明人试过之后都失败了,因为那绳子根本就解不开。这时,有一个人走上前去,说了一句:“我要建立自己的解题规则。”说完一剑挥向绳子,绳子断裂而开。这个人便是亚历山大大帝。  相似文献   

6.
曾读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人到外国去旅游.在一隧道入口处,他想:这样一个僻静的地方.交通警察应该是管不到的。于是,他大胆地横穿过去。走至一半时.他发现不远处有一位警察.可警察不紧不慢地走着。所以.他又想:大概这位警察没注意上他吧。但在他走至对面时,那位警察迅速赶上来.对他进行了处罚。他接受了处罚.并问警察为何不早点上来制止呢?”这里列车很多.我若处理不善引起你慌乱的话.反而容易发生事故.以后你要小心啊。”警察向他作了解释,他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处罚。  相似文献   

7.
生命的厚度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旅行者在青藏公路的一个急转弯处发生了车祸,扭曲变形的汽车像一把硕大的钳子把他夹在了车里,最终他付出了肋骨、前臂骨以及颅骨不同程度骨折的代价而得以生还。而尤为惊心动魄的是,一根折断的肋骨距离他的心脏只有两毫米,青藏公路上的那个急转弯,差一点成为他生命的终点。事后他庆幸地说:那一刻,我生命厚度就是这短短的两毫米。  相似文献   

8.
快乐工作     
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工人都在忙着盖房子。第一个工人干着干着就不耐烦了,“又不是我自己住的,费那么大劲干吗?”于是他加快速度,草草完工,房子看起来摇摇欲倒;第二个工人干了一会儿也觉得不耐烦了。“既然拿了人家的工钱,就要把房子盖好”。  相似文献   

9.
大爱     
庆丰 《汽车与社会》2013,(33):88-89
所有的爱里边,母爱最温柔、最细腻、最敏感、最让人难舍难忘。儿行千里母担忧,有这样一个故事:18岁那年,他因为行凶伤人,被判了6年刑。从他入狱那天起,就没人来看过他。母亲守寡,含辛茹苦地养大他。想不到他刚刚高中毕业,就发生这样的事情,让母亲伤透了心。他理解母亲,母亲有理由恨他。  相似文献   

10.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之际,我在这里想给大家讲述一个故事。讲讲西安供电局客户服务中心张欢祖孙三代与西安电力六十年的故事。说起张欢家的故事.当然要从头说起。首先要说一说张欢的爷爷。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说起张欢家的宝——张伟臣今年已经78岁了.退休十几年在家,平常就喜欢看看电视.养养花,出门溜溜腿。说起张伟臣,一切要从六十年前说起,他可是西安供电局的建局元老。  相似文献   

11.
王安忆曾有本书写上海女性,书里写:“要写上海,最好的代表是女性,不管有多麽大的委屈,上海也给了她们好舞台,让她们伸展身手。而如她们这样首次登上舞台的角色,故事都是从头道起。谁都不如她们鲜活有力,生气勃勃。要说上海的故事也有英雄,她们才是。”  相似文献   

12.
管理沙龙     
《中国煤炭工业》2007,(2):28-28
撞钟也要有标准 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至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有一天,住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老住持耐心地告诉他:“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相似文献   

13.
有一本名为《管道的故事》的书讲了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一对好朋友很不容易得到了为村子供水的工作,每天从很远的地方挑水,从中获取低廉的报酬。一段时间之后,其中一人发现用扁担挑水难以长久,提出修一条管道将水从河里引到村里的想法,却遭到了同伴的反对,但他还是决定一个人从很远的水源地挖渠引水,这个举动当时受到同伴和村里人的讥笑。  相似文献   

14.
《IT经理世界》2011,(11):15-15
生在数字时代意味着什么?《连线》杂志的创始人Kevin Kelly目前在他的网站上讲了几个故事,其中两个如下:朋友有个5岁的小女儿,他们家没有电视,却有好几个电脑。有一天他带着女儿拜访一位有电视的人家,他女儿走到电视那里,找了半天:“鼠标在四Ⅳ睇”另一个朋友,家里的孩子还不会走路,却已经能熟练在iPad上画画。有一天他打印了一张图片,他发现他的孩子试着用手去放大图片,就像在iPad上所做的那样。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她说,“坏了”。  相似文献   

15.
正这是发生在去年提素工程中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刘定业,是新钢公司焦化厂检修车间供电二班班长。刘定业给自己找了这么一个"麻烦"——他要自己拿出3000块钱注入到班组建设中去。他这么做并不是因为他不差钱,他的理由很简单:有了足够的资金,班里的"创建"工作就能更加顺利地进行。可在旁人看来,私钱公用,他的脑袋该是坏掉了。  相似文献   

16.
《轴承工业》2004,(7):1
这是一个连孩子们都熟知的故事:一个牧羊童为寻开心,大喊“狼来了”,当人们赶来相救时,却发现这不过是一个玩笑。终于,牧羊童为自己发布的错误信息付出代价——他的羊被狼吃了个干净。  相似文献   

17.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家企业连年亏损,老板想用裁员的办法改善境况。削减那些不重要的岗位。他先找到门卫谈话,门卫一听就急了:“我是最重要的人了!我是第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18.
《汽车与社会》2013,(12):8-8
从三月中旬以来,中国车坛多有故事,也有事故,不过最后即使是事故,也会变成故事:  相似文献   

19.
2012年春节前夕,山西孝义市太原北车辆段检车员李阳虎还没进家门,就闻到一股强烈的酒味。再一看,平时滴酒不沾的媳妇捧着一杯烧酒在自斟自饮,喝个不停。这令他十分纳闷。媳妇见李阳虎进了家,想到厨房去给他盛饭。她醉眼朦胧、踉踉跄跄,走路东倒西歪,一不小心把手中两个瓷碗摔了个粉碎。"老婆,你平时从不喝酒,今天怎么也喝上了呢?"李阳虎觉得媳妇今天有点不对劲,他这么问道。"我想……试一试,喝酒是……是什么滋味,没……没想到稍不注意就喝醉了……"  相似文献   

20.
黄以华 《中国电业》2013,(11):106-106
古代有个故事,说一位军官带人运粮草,晚上宿营清点人数时.数来数去都少了一个人,急得哭了起采.同行的人问他哭什么.他说丢了人.因为害怕被一起问罪,大家赶快帮他检查人数。结果发现人一个都没有少,原来他把自己数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