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波 《农村经济》2006,(7):92-95
我国的失地农民正面临着从乡村治理到社区治理的转变,其所在的传统的村社组织以一种独特的“都市村社共同体”的替代组织形态继续出现在城市或者城市的外围。这种基于血缘、亲缘、宗缘、地缘等纽带联系的都市村社共同体,既不同于传统的乡村社区,也不同于一般的城市社区,传统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必须要进行改革和重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制度变迁、社区治理与供需平衡理论对失地农民社区的制度变迁过程进行描述,重点分析社区居民自治制度运行的宏观环境、失地农民社区的主要特征及其决定的制度供需结构、基于失地农民"移居"的自治制度变迁的社会效用检验即失地农民在社区中呈现的制度适应特征。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如解决不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土地制度、安置补偿等问题,失地农民将难以顺利地变为市民,我国城乡一体化难以健康发展。本文从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失地农民城市融入、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四个方面对失地农民问题进行了综述及分析。  相似文献   

4.
失地农民职业转型关系着大量失地农民的生计和城镇化进程。本文作者通过定量分析,发现就业保障因素对失地农民职业转型产生显著影响,并且就业保障因素对失地农民职业转型的影响力高于经济保障因素的影响力。基于研究结论,文中提出了要更加重视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应用价值以及完善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支持系统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社区是城市面对风险时最为敏感的区域,社区韧性建设在降低风险灾害对城市的影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未来城市安全建设的核心环节之一。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分析武汉市社区韧性建设现状,并从打造新型社区关系、加强社区宣传工作、关注居民心理健康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失地农民市民化是城镇化发展必然的社会现象。然而由于当前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土地政策不完善、社区责任缺失、传统文化束缚、市民包容度低等多种因素制约,失地农民市民化仍存在诸多问题,必须从制度建设、政策设计、身份与职业转变等多方面入手,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基本理念综合考虑、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期间,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推进,长株潭失地农民成长为一支较大的间于农民和市民之间的群体。本文通对长株潭地区九大典型失地农民安置社区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问,通过数据分析和总结,描述了长株潭征地政策、政策实施状况、失地农民生活现状、失地农民的收入和再就业情况以及失地农民心理变化状况,同时,针对长株潭失地农民在市民化适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群体性分析等相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着文化滞后的困境,其中政治文化发展水平低下,作为政治文化核心的公民主体性严重缺失。社区公民缺乏主体意识,严重影响了社区的发展。城市社区面临的这一问题与社会资本的缺失或下降有关,集中体现在社区文化层面上的社区社会资本。文章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分析了社区政治文化的核心缺失,并从培育和重建社会资本的角度提出了社区政治文化建设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大量被征用为城市建设用地,产生大量失地农民,对失地农民补偿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文章通过对失地农民现状和失地农民权益结构的分析,探讨了造成失地农民合法权益流失的原因,并结合我国特殊国情,提出了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与社会和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双重推动下,城市建设用地、外商投资开发用地、乡镇企业用地数量日益增加,因土地被征用而导致的失地农民的数量迅速增加。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养老保障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重大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安定、和谐。因此,必须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包括妥善处理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问题,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即失地农民.这是怎样的一个群体,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如何,社区应如何开展失地农民教育,以提高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和道德标准,使他们在享受城市文明的同时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构贡献出他们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城乡的统筹发展,失地农民数量不断激增,在这个过程中以农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村民自治制度必然发生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制度的变迁.必须加强失地农民社区自治制度变迁途径,这就要改革当前县级政府机构和管理体制,促进制度管理的解压,短期内实行有限的乡镇大社区自治制度,长期内实行村级社区完全自治制度,同时配套实行“议行分离”的社区自治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土地征用是满足城市建设需求的必要手段,但在征地过程中,城市化大量的用地需求、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征地补偿政策不健全以及基层政府的价值取向,都在不同程度上使失地农民的权益受到损失。失地农民的权益损失主要表现在基本生活、经济以及心理文化领域,因此建议政府从一下几方面来思考和构建保护失地农民权益的征地政策:首先,重视失地农民的利益诉求,合理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其次,规范征地程序,实施"阳光征地";再次,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最后,加强失地农民的心理疏导,帮助失地农民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流失严重,必须创新农村土地产权和土地征用制度,调整土地产权关系,明确征地补偿目的,范围和标准,完善补偿费分配机制,建立城乡统筹的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多元化的失地农民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及就业培训服务保障制度;还要推广“议行分离”的村级社区自治制度,并进行失地农民社会援助.  相似文献   

15.
构建失地农民的社会安全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平 《农村经济》2006,(12):81-83
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与支持,失地农民面临着失业、养老、疾病等诸多风险,极易沦为新的城市贫困群体。鉴于此,本文从政府、社会和个体三个层面探讨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构建失地农民社会安全网,以期政府作出缓解和消除各种风险对失地农民基本生计安全的威胁之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失地农民住房安置状况的考察,从社会学、城市学、经济学等角度分析了当前各地实施的失地农民住房安置政策中存在的对农民消费权益的侵害、城市新贫民的大量产生及"城中村"等问题,提出了可供选择的失地农民的住房安置模式。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双重推动下,城市建设用地、外商投资开发用地、乡镇企业用地数量日益增加,因土地被征用而导致的失地农民的数量迅速增加.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养老保障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重大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安定、和谐.因此,必须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包括妥善处理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问题,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 ,我国的城市化还相对滞后 ,因而在研究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时 ,应注意城市化与工业化、城镇化、非农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重视由于城市化所引发的就业问题、城镇人口膨胀问题、城市建设问题以及失地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9.
社区文化是社区的精神内涵所在,社区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在剖析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完善城市社区文化管理机制,建立文化资源共享、共建机制,加强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健全社区文化管理政策法规等方面,提出加强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郊区城镇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期间面临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困难,从借鉴国外失业保险立法、完善本国制度建设,建立社区就业服务与引导机制前置机构,赋予基层法院确定失地农民案例的确定权,从而在郊区城镇化的整个过程中贯穿就业保障,不啻为不断改善民生,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科学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