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速了传统产业转型的进程。实施"互联网+农业"战略,将农村资源和信息资源加以整合,打破信息屏障,解决了偏远农村地区信息不对称的现实困境,对规避农业经济风险、提高农民经营水平和实现农村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论述了实施"互联网+农业"战略的必要性,针对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转型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分别从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以及构建农业大数据云平台等方面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为推进"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新探索,对促进我国农业经济转型、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色,明确其推动农业经济转型的基本功能;通过分析目前比较典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阐述推动农业经济转型的具体方式;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劳动者、资本、劳动关系、生产模式等方面的作用,分析其对农业经济转型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互联网+"已从新兴概念变成无处不在的实践,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正在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插上新的翅膀,同时也给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积极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实现途径,实现传统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绿色发展,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引擎,对促进江苏省兴化市农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经济的转型与农村互联网技术应用以及人力资本的积累息息相关。本文利用2002年~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包含互联网、人力资本变量在内的C-D生产函数模型,分地区探讨了二者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①互联网普及率、农村人力资本对于农业经济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对各地区的贡献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对于东部的影响作用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②化肥施用量、种植面积、农村用电量以及乡镇文化站数量等传统要素的投入仍能带动地区农业经济的增长;③当前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配置的不合理对农业经济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而重视农村劳动力和农用机械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助于农业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利用互联网手段改造农业全产业链,进而实现农业产业模式的根本变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调研了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河南省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互联网的应用在河南省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经济思维模式转变;强化思维引导,提高农民对于互联网应用能力;加强政策扶持,鼓励互联网科技在农业中应用;加强人才引进,促进互联网思维在农业经济当中应用;转变营销模式,促进网络营销;完善农村物流和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进行互联网创业等方面可行性对策,以期为河南省互联网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自我改造能力比较弱,因此,加快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实施"互联网+农业"战略,用互联网技术深度改造农业全产业链,实现农业产业模式的根本变革。针对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薄弱环节,互联网改造农业主要包括利用智能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精准干预、精确记录,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订单农业、开展网上销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互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使用率逐步上升。尤其对于农业领域更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互联网+"可以推动我国农业向现代化转型。论述了"互联网+"农业的具体含义及其重要性,研究了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式及策略,希望对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2014第二届中国新农业(食品)产业年会暨全国县域农业经济高峰论坛于11月21日-22日在天津市静海县举办。在本次论坛期间,农业、电商、物流行业的众多精英汇聚一堂,共论互联网时代县域农业发展。互联网带来全新洗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县域经济表现非凡,互联网为其带来全新洗礼,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电子商务。县域电商的增速比例比城市高出将近14个百分点。在论坛上,  相似文献   

9.
正进入新世纪的第三个五年规划期间,互联网骤然升温,迅速发展,给农业现代化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实现传统型农业向智能型农业的蜕变。"互联网+"为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一、"互联网+农业"的内涵、特征和作用1.互联网+农业的内涵指各种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集约应用所形成的传感的农业互联网。具体地讲,就是通过一种感知设备完整地采集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消  相似文献   

10.
正"农业保险+互联网"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媒介,实现农业保险信息咨询、计划书设计、投保、交费、核保、承保、保单信息查询、保全变更、续期交费、理赔和给付等农业保险经营全过程网络化的新兴模式。目前,在我国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业保险+互联网"有利于实现农业保险转型升级,提高农业保险的经营效率,从而更好地为农业现代化提供风险保障。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我国各省、市、地区的农业信息化发展和农村经济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发展机遇。山东省是我国首批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和试点省,在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农业信息化和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本文选取山东省作为实证研究案例,分析山东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效果,总结经验教训,并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山东省农业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和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互联网经济、绿色经济、共享经济已经成为常态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农业经济中融入新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更好地发展农业经济并促进农业经济完成转型升级。分析了制约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及突出问题,提出了新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是加快我国农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在深度分析"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困境的基础上,探索"互联网+"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对"互联网+现代农业"新模式的培育、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如今的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并且精细融合,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和经济模式,推动了经济的转型与升级。农业也在这场变革中融入新的元素,"互联网+农业"的结合推动了中国农业产业结构变化,开启新型农业的新篇章。新形势下"互联网+农业"在探索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实践经验和可喜的收获,但依然有巨大的潜力与发展空间,因此,必须加强中国农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加快和促进"互联网+农业"现代化农业进程,促进中国农业产业的新升级。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设备的不断更新,许多专家提出推动农业经济网络化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由传统化向智能化转型升级。网络化不仅对教育、交通、生活等方面产生了影响,还涉及农业经济领域。农业经济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相衔接。论述了农业经济网络化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6.
正在2015年3月5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并上升为国家的一项战略方针。互联网积极向其他行业跨界、渗透与融合,帮助其进行转型与升级,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支有力杠杆。"互联网+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如火如荼地展开跨界融合,其作用方式是将互联网的技术创新、理念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农业经济的转型,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各项支撑,保证农业经济转型的顺利实施,为农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开放、共享、包容、创新是互联网的基本特征。其中,共享理念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下新经济模式的基础,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未来,共享经济势必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并对传统行业进行转型重构,互联网应用到农业领域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互联网+"共享经济背景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要从共享产业创新引导机制、政策激励保障、共享经济领域金融支持、农业共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等方面着手,使农村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促进农村闲置人口再就业以及农村闲置土地的流转,以此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技术对我国许多行业的发展影响是显而易见、有目共睹的。随之改变的,还有更便捷的社会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的工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率等。"互联网+"对于农业经济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也非常明显。简要分析了"互联网+"领域下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互联网+"战略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面的途径,以期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斌 《山西农经》2024,(2):147-149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社会对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业大数据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科技手段,被越来越频繁地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中。对农业大数据进行了概述,分析了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深入探讨了农业大数据对农业经济管理的作用,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