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戴卫 《深交所》2007,(6):44-46
产业联盟成为中关村重要的经济现象 2002年1O月,中关村第一个产业联盟——TD—SCDMA产业联盟成立。截止目前,中关村已有18家产业联盟,覆盖了软件、集成电路、通讯、新材料、环保、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多个产业领域。可以说。近年来以企业为主体,联合大学、院所、中介组织等,围绕技术标准成立产业联盟,已经成为活跃在中关村的一种重要经济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郭洁 《国际融资》2011,(11):20-21
一直以来,中关村被我们称之为“中国的硅谷”。这样定义中关村品牌是否贴切?如何建设中关村品牌?如何提升中关村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2011年9月29日,在2011中关村论坛“品牌与创新”年会上,演讲嘉宾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政府愈发“围堵”中国科技企业的背景下,金融如何助力科技企业进一步向前发展,已成为中国未来中长期的重大发展战略问题。中关村科技金融在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且重要作用。本文围绕“中关村科技金融为什么行”这一关键问题,基于分析科技金融促进科技企业发展的理论机理,初步提炼出中关村科技金融体系的构型。进一步,使用csQCA方法对25家中关村科技企业上市速度开展对比分析,得出中关村科技金融促进科技企业上市的关键路径及必要条件。研究结果显示中关村科技金融构型的两种关键组态——政策驱动型组态与资本驱动型组态——能够显著加速科技企业上市。本文研究结论对地方培育上市科技企业及相关创新生态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一个争相建立中国硅谷的热潮,正在全国许多地方兴起来。从报刊上看到,至少有十多个城市都在制定规划,要把自己建设成为中国的硅谷,比如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合肥,西安、天津、武汉等等,都提出了各自城市在“十五”期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把自己建成为中国的硅谷,或者叫华中硅谷,或者叫西部硅谷、或者叫广州硅谷,或者叫中关村中国的硅谷等等。  相似文献   

5.
“80年代看广东,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中关村”,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中关村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和滚滚而来的知识经济浪潮,人们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中关村,这里已经超越了原有的概念而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已经演变成为中国“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标志,中关村己经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使命——成为中国21世纪知识经济发展的试验区,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示范基地! 当然,人们在看到中关村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也把审视的目光投向中关村,提出一个个非常深刻的问题:中关村聚集着全球密集度最高的科技人才资源,但为什么没有取得像硅谷那样的更大的发展?中关村能够成为中国硅谷吗?制约中关村发展的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中关村能不能发展得再快些,再好些——  相似文献   

6.
赢在中关村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我国第一个、也是国内最大的国家级高科技园区。自1999年国务院批复建设以来,中关村依照"一区三基地"的战略定位,走出了一条以企业为主体、依靠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道路,使中关村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一个响亮的品牌。  相似文献   

7.
艾亚 《国际融资》2013,(10):42-42
斯坦福创造了硅谷,斯坦福教授们的私人风险投资,成就了英特尔、谷歌、雅虎等全球最伟大的科技企业。今天,斯坦福的教授与中关村联手,使中关村资本与斯坦福先进技术、硅谷优秀的中国人才相结合,成就难逢的机遇。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张首晟在2013中关村论坛年会科技金融分论坛上这样说  相似文献   

8.
日前,海淀园召开中关村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会议总结了在中关村五年上台阶的过程中,外资企业对中关村的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做出的巨大贡献,表彰了141 家“优秀会员企业”,还特别授予北京滨松光子技术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常青藤会员”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9.
《中国外资》2010,(23):I0024-I0024
1990年12月20日,北京中关村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的前身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成立了,落户中关村的外商投资企业有了自己的家。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是中国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的重大举措 中关村这块北京西北部的知识沃土,在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现已成为我国科技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起了包括北大、清华等世界著名大学在内的各类高等院校68所,以中科院在京研究院所为代表的各级各类科研机构213家;两院院士人数占全国的36%。这里每年产生辐射全国的科研成果数千项。1988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在中关村建立。10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98年,中关村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已达6000多家,其中外资企业1000多家,包括世界很多著名的大公司设立的独资、合资企业;15家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在中关村设立了研究与开发机构;  相似文献   

11.
从地理范围上来看,硅谷包括加州的Snata Clara、San Mateo、San Francisco和Alameda等县及周边更多的地方。但是硅谷更包括了周边高校巨大的人才储备资源、可贵的创业和创新精神等许多无形的东西。硅谷作为一“平台,把纯粹的理论和科学研究与研究成果产业化进行挂钩,培养出许多具有前瞻性的公司。反过来,这些公司又为硅谷提供了很多科研经费和初创管理人员等宝贵的资源。这些都离不开风险投资的支持。硅谷有很多经验丰富的投资者管理着各种来源的资金,以帮勘企业的发展。硅谷具有良好的创业文化,有着完善的立法,是一个公平的竞争市场并一直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硅谷的成功基于以下条件:第一,技术。第二,良好的技术人员;第三,创业精神。第四,适度的政府支持。第五,可以获取的私有资本和受人尊敬的公共市场,完善的基础设施。硅谷的经验对于中国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中国整体来说尤其是深圳及周遍地区,似乎已经有了这些硬件设备。中国的深圳与美国的德拉瓦州有着相似之处,有非常好的环境,但是环境要进一步发展的话,就要求深圳有更好的律师、律师行,还必须有一个统一的会计体系,必须有优秀的会计师、会计师行。  相似文献   

12.
厉诗 《国际融资》2007,(11):16-22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我国第一个、也是国内最大的国家级高科技园区。自1999年国务院批复建设以来,中关村依照“一区三基地”的战略定位,走出了一条以企业为主体、依靠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道路,使中关村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一个响亮的品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李焱 《投资北京》2012,(1):77-79
中关村示范区新三板挂牌和通过备案企业已达101家,其中5家已经成功转板,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新三板成为中关村上市公司"孵化器"和"蓄水池"的作用正在显现  相似文献   

14.
以全区不足1%的土地,贡献了全区近20%的财政收入,中关村丰台园,这个中关村最早的"一区三园"不仅是北京重要的产业功能区,也是全国最为知名的总部经济聚集区。背负着全国总部经济肇始地的盛名,在多数人的印象中,中关村丰台园的影响似乎仅停留于国内。因此,在中关村代表中国参与并主导全球创新的大背景下,中关村丰台园的产业转型升级也倍受瞩目,从一个引领全国总部经济的产业园,变身成为示范中国总部经济高端转型的功能区,不仅是历史赋予中  相似文献   

15.
《国际融资》2010,(5):15-16
200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中关村"),中关村因此肩负起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家重任,将发展重点对准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今一年过去了,中关村凭借以往多年积累的资源集聚、大胆创新的独特优势,正逐渐成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起到了示范引领中国的作用,在抢占科技经济制高点的实践中迈出了可喜而扎实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16.
李焱 《投资北京》2011,(1):76-77
在中关村信用星级企业中遴选出的100家"最具影响力企业"、102家"最具发展潜力企业"成为"中关村信用培育双百工程"首批入选企业,二十一世纪、清华紫光、新雷能等企业纷纷入选  相似文献   

17.
金秋的北京.秋高气爽,历时一周的第五届中关村电脑节缓缓落下帷幕。此次电脑节在两个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通过强大的新闻宣传攻势,电脑节走出北京、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了一个响亮的  相似文献   

18.
李焱 《投资北京》2014,(6):80-82
小米智能路由器、智能可穿戴设备、“万能芯片”、大数据可视化、国内首个行人导航地图、家用远程健康服务系统、骨传导助听器……5月14日,第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拉开帷幕,110多家中关村智慧企业携500多项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集体亮相,共同打造了中关村智慧方阵。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金融家》2005,(6):2-2
2005年5月16日,第9届《财富》全球论坛在北京开幕。以“中国和新的亚洲世纪”为主题的本届《财富》全球论坛,是继1999年和2001年分别在上海和香港成功举办了第5届和第7届后,第三次将举办地点选择在中国。中国已经成为举办论坛次数最多的国家。同时,此届论坛也是历届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500强企业中有70多家企业参加了本届论坛。  相似文献   

20.
早年的中关村印象,或许只是从北京海淀区白石桥一路向北,直至清华大学西门的一条长街。如今,随着密集的高楼大厦一路排过去,中关村的地域已北延到上地一带。当年的电子一条街,也已成为今天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多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从500余家发展到了超过两万家,总收入从14亿元跃升到超过1万亿元,上缴税收从5000万元提高到了500亿元……从这里走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