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燃煤电厂副产物脱硫石膏和污泥在雨水中或作为固体废弃物加工过程中,吸附的痕量元素会再次进入环境中,造成二次污染。选取安徽省3个典型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机组,通过欧洲共同体标准物质局(BCR)逐级提取法测定脱硫污泥和石膏中Cr、As、Cd和Pb的赋存形态,应用标准毒性浸出程序法(TCLP)对脱硫石膏的浸出毒性进行测定,分析脱硫副产物中Cr、As、Cd和Pb的潜在环境影响。结果表明:脱硫污泥中4种元素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脱硫石膏;脱硫石膏中Cr和As稳定性高,Cd和Pb元素有效态占比大于50%,迁移能力强,对生态环境具有潜在的风险;脱硫污泥中Cr、Cd和As的迁移能力较强,环境风险较高,其中Cr在氧化环境中不稳定,Cd在酸性环境中更易浸出,As在氧化和还原环境中均不稳定;pH和固液比对石膏中重金属浸出有重要影响,不同元素之间存在较大差异;Pb、Cr和As浸出率随着pH的降低而增大,随液固比的增大而增大,并逐渐达到平衡;Cd的最大浸出率低于其他3种元素,浸出率与pH和固液比的相关性较弱,在pH为4.47时,浸出率较高。研究结果可为燃煤电厂脱硫副产物处置及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榆次区降水过程对大气颗粒物的清除效果,基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榆次区的大气颗粒物(PM2.5、PM10)浓度和气象观测数据,利用数理统计、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别从降水总量、降水持续时间、降水前颗粒物浓度和小时最大降水量4个指标研究降水过程对PM2.5、PM10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降水总量的增加有利于促进对PM2.5、PM10的清除效果,随着降水总量增加,PM2.5、PM10的平均清除率提高,正清除比例增加;连续降水可增强对大气颗粒物的清除效果,当连续降水达到12 h可有效降低PM2.5、PM10的浓度;降水对颗粒物的清除效果和颗粒物初始浓度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当降水过程开始3 h前颗粒物浓度较高时,降水对PM2.5、PM10有较好的清除效果,但PM2.5初始浓度≤35 μg/m3,PM10初始浓度≤50 μg/m3时,易出现负清除作用;小时最大降水量>1.5 mm,降水过程对大气颗粒物有比较明显的清除效果。  相似文献   

3.
数字·科技     
2020年日前,国家环保部制定的《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建立区域层面大气污染监测、评估、监督体系,细颗粒物PM2.5排放总量将显著下降。防治灰霾污染应以降低环境空气中的PM2.5浓度为目标,实行煤炭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长春莲花山农用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土壤中常见的部分重金属污染物Cd、Hg、Pb、As、Cu、Cr、Zn、Ni为评价因子,采用复合指数法对研究区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并依据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对研究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类型进行划分。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只存在单一元素污染区域,分别为Cd、Pb元素污染,污染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41%,污染等级为轻度污染,区内未污染区域的等级均为警戒;作为评价因子的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莲花山全区土壤风险管控类型均为优先保护类。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工矿企业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其含量变化,配合土壤监测与有效治理,降低其对人体健康的威胁,本文以宁夏某工矿企业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淋溶试验和土壤环境容量模型,对土壤中5种重金属(Pb、Hg、Cd、Cr和As)的纵向迁移特征及含量变化趋势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该企业周边土壤的重金属纵向迁移能力排序为Cr> Cd> Hg> As> Pb,Cr具有强溶性形态和较强的迁移能力;企业开始运营后,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增加,超过该区域土壤本底值。Hg和Cd含量增长较快,而Cr的残留率较低;2020年前,厂区周边Hg、Cd、Cr和As的点位超标率从未达到100%,但现在已经达到这一水平;厂区周边土壤中Pb含量的增长率不高,但Pb在表层土壤中富集,97%的点位Pb含量已超过宁夏背景值。因此,企业生产对厂区周边的污染影响较大。未来,该企业要推进清洁生产,强化环境监测和治理,完善厂区绿化,以减少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集大宗农产品玉米、油菜、马铃薯和特色农产品白菜、萝卜、核桃、红薯,对巫山县富硒土壤区农产品及根系土中重金属Cd、Hg、Cr、As、Pb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玉米、油菜、马铃薯均存在重金属元素超限值样品,玉米超限值的指标主要为Cd、Cr,油菜超限值的指标为Pb,马铃薯超限值的指标为Cd;各重金属富集排在前列的农作物主要为油菜,排在后面的主要为白菜、红薯。结果可为巫山县富硒土壤区农产品合理布局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7.
一周新闻     
《中国经济周刊》2014,(2):10-11
正2014.01.02—2014.01.08热点1.31省份立治霾"军令状"1月7日,环保部通报,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保部与全国31个省(区、市)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为各地PM2.5或PM10年均浓度设定下降目标,国务院将每年对此进行考核。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10省份及重庆市,将重点考核PM2.5(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情况。其中,京津冀PM2.5年均浓度下降目标为25%;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加快,原处于城市中的重工业企业进行了搬迁,遗留场地对人类健康、环境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危害较大。以某化工厂搬迁后遗留场地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0~20 cm土样18个,测试了Ni、Cu、Cd、Pb、Hg、As和Zn共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运用质量比统计分析、污染特征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判断场地内重金属污染情况。结果表明:Ni、Cu、Cd、Pb、Hg、As和Zn含量分别为30.16、35.10、0.28、31.74、0.92、18.99和72.63 mg·kg~(-1),受测的7种重金属与关中地区背景值相比超标率为83.3%,以Hg、As污染为主且已超出《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的筛选值,说明化工厂对研究区域的重金属含量有极大的影响;重金属主要在污水池与反应堆处明显富集,说明化工厂可能存在渗漏或偷排现象,这也是该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山西省榆次区大气干沉降中水溶性阴离子的化学组成及时间变化特征,采集榆次区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大气干沉降样品,利用相关性分析及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探讨干沉降中水溶性离子的化学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榆次区干沉降水溶性阴离子月平均浓度为846.158 μg/g,通量日平均值为589.7 μmol/(m2·d),季节变化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PM2.5/PM10和NO2/SO2佐证了扬尘和燃煤对榆次区环境污染及离子浓度的贡献率;干沉降阴离子的浓度变化受到降水及本地气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区域长寿的环境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健康地理学综合研究方法,开展了中国典型长寿区的环境研究。发现中国长寿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尤其是川渝、中原和东南地区以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聚集区;长寿区的饮用水呈弱碱性,Se、Fe、K含量适度,且高Ca、Co、Mn,低Cr、Cd、Pb;土壤、粮食中有益的微量元素较高;百岁老人头发中Li、Mg、Mn、Ca、Zn等元素普遍含量较高,Cd、Cr、Cu、Ni低。百岁老人健康还得益于良好的社会环境因素,如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积极、膳食清淡、蔬菜比例高等。该研究首次定量提示了长寿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系,为促进中国"长寿之乡"发展,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