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体系多样性的发展和社会对资金的多样化需求增加,中国式影子银行独立于监管体系之外而不断发展壮大,人民币贷款以外融资规模不断提高,甚至超过了人民币贷款增速。但是影子银行的杠杆操作、业务界限突破以及规避金融监管等特性给我国的金融体系带来了新的风险,甚至是系统风险,从而威胁到了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应健全金融立法,构建宏观审慎的监管框架,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培养高素质的金融监管人才以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相似文献   

2.
<正>一、引言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外的信用中介组织和信用中介业务(FSB,2011)。金融危机的爆发展示出影子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影子银行监管问题引起各国关注。目前,各国学者多以美国为例从监管缺失状态下影子银行的杠杆率切入,认为政府应当降低影子银行乃至金融领域的杠杆率。在这种呼声下,以美国为首的危机受灾国采用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试图以经济杠杆的升高换取金融部门的杠杆下降。结果,影子银行的监管不仅未得以解决,反而引发了全球经济去杠杆浪潮。在此新背景下,影子银行的监管再次成为各国政府的挑战,中国也不例外。而当前各国学者大多从美国、欧盟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改革入手,进而分析本国影子银  相似文献   

3.
魏洁 《连锁与特许》2015,20(2):7-10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社会各界开始注意影子银行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国际社会也加强了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近几年,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因影子银行的不透明性、高杠杆率和高期限错配,它会影响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文章对影子银行的概念、特征以及影子银行的表现形式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影子银行的潜在风险,并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是由金融创新、监管套利、信贷需求、货币政策频繁波动共同推动的,给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带来不可否认的正面、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带来风险的积聚。目前,我国影子银行的流动性错配、期限错配、信用错配以及高杠杆风险尚在可控范围。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特殊的政治体制和金融体制,导致影子银行风险与传统商业银行风险、地方政府风险紧紧挂钩,三者之间存在风险相互传导的可能性。对影子银行风险的防控应秉持“疏堵并举”的原则:建立影子银行风险监控体系,加强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的风险隔离;谨防地方政府利用影子银行过度融资、投资的冲动;在继续微观监管的同时,建立适应于我国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积极推动金融改革。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Allen和Gale提出的基于投资者视角的信贷扩张形成资产泡沫模型,同时考虑影子银行体系杠杆水平以及中介通道费用带来的影响,通过模型推导证实,通过影子银行融资者在较高的风险偏好和财务杠杆情况下,会对资产市场价格起到推高作用。当资产市场价格遭遇冲击发生减值时,影子银行抵押担保体系会形成"减值—抛售—减值"正反馈循环,验证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规模变动与资产价格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曹姝奇  ;曹明艳 《商》2014,(30):184-184
最近几年,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逐步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影子银行体系,本文从我国影子银行的特点出发,结合我国行情,分析了影子银行的潜在风险,并提出合理的监管意见。  相似文献   

7.
李梅 《现代商业》2014,(11):101-102
近年来,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发展迅速,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在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运行机制、结构规模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进行剖析,并提出加强银行监管有效性等防范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尽管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在弥补正轨金融体系不足,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丰富居民投资理财途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效应,但其隐藏的风险也不容小视。尤其是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下,影子银行体系潜在风险更容易爆发。研究新形势下影子银行的风险及防范,对于实体经济及金融体系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经济新常态下的结构调整会使资金需求产生新的变化,监管部门应制定措施引导影子银行为经济结构转型服务,逐步释放影子银行体系风险,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规范性和协调性,从而使影子银行在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实现风险自担,降低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9.
从信用风险的角度出发,基于信用衍生市场中最流行的产品CDS,具体分析影子银行体系潜在的风险及其监管问题。提出应该根据我国影子银行的具体情况合理控制CDS的杠杆比率,有效规避期限错配陷阱,加大政府监管力度的信用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黄本超  黄昌洋 《现代商业》2014,(14):132-133
影子银行是规避金融管制、金融创新的产物,国外实践证明影子银行对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蕴含的风险也具有相当大的破坏力。今年三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代会上称“对影子银行等金融风险监管的时间表已经排出”。本文主要从我国影子银行的特点和业务形式出发,分析了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的风险,进而对加强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影子银行作为正规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是发展直接融资的有效渠道,在我国金融业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目前,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影子银行资产规模占GDP比重排名比较靠后,整体体量较小,未来发展空间很大。不过,我国影子银行长期处于监管盲区,传统监管体制无法实施及时而有效的监管,既不利于我国金融系统安全稳定,也不利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特别是金融业内外循环扩大了法律关系模糊带来的消极影响,放大了刚性兑付带来的金融资源循环受阻问题,增加了监管缺乏带来的金融系统不稳定因素,导致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缺位问题进一步凸显。影子银行是金融系统性风险的一个重要来源,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主体的影子银行监管体系,但分散管理的弊端依然比较明显。为充分发挥影子银行积极作用,助力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应从顶层着手设计有效的监管制度,规避影子银行可能带来的风险。具体而言,一是建立科学完善的全面统计制度,掌握内外循环中的金融家底;二是建立健全规范而有效的管理架构,防范内外循环中的金融风险;三是积极主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实现国内与国际规则的全面接轨以及内外循环规则的连通;四是引入监管负面清单制度,平衡金融创新保护与金融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2.
试论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的协调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荣青 《商业研究》2003,(14):90-91
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是我国中央银行的两项重要职能 ,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两者的关系是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联系 ,但是在现实中主要表现出独立性而甚少表现出协调性 ,因此 ,中央银行有必要加强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3.
美国放松银行业地域管制后出现大规模的银行并购,但银行业的并购和跨区域扩张并没有使美国银行业市场过度集中和对中小企业贷款造成明显冲击。中国银行业可以从中得到有益启示:放开中小银行跨区域限制的同时必须保证足够数量的中小银行业机构,使银行市场保持适度的竞争;中小银行应更多立足本地,积极发挥对中小企业关系型贷款优势;大型银行发展中小企业贷款必须进行贷款技术创新,以降低对中小企业交易型贷款成本。  相似文献   

14.
目前,境外主要经济体如美英欧和以FSB为代表的国际金融组织出台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都把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作为其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金融全球化条件下防控金融系统性风险积聚和监管套利的需要和必然反映。借鉴境外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最新制度安排和变革经验,我国应在结合影子银行体系自身运营特征的基础上,从影子银行的区分、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微观审慎监管安排的细化与相关监管法律法规的立法完善等方面,加强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使之与传统银行共生互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5.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后,引发了全球对影子银行的关注,中国也不例外。同时,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应,亟需加强金融监管。本文从影子银行的规范分析出发,通过分析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规模、特征与价值分析,提出了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民营银行公司治理关系着民营银行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以及民营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以中国民生银行为例,对我国民营银行治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民营银行股权高度集中,流动性较差,而且在外部治理中过度依赖政府监管,公司治理结构还很不完善。本文认为,完善与改进我国民营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应该分别从民营银行公司治理的内外两个层次入手,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At present, the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 between Economic Financialization and the real economy's long-term weaknes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s China enters a “new normal” stage of economic growth, the real investment rate drops, non-financial enterprises continuously allocate resources to 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 The financial economy becomes increasingly divorced from reality. This leads us to the questions: will the shadow banking behavior of non-financial companies exacerbate the risk of stock price crash risk? How does the increase in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aff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n-financial companies' shadow banking activities and stock price crash risk?This article uses non-financial listed companies' data from 2007 to 2017 and conducts empirical analysis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The study finds that companies engaged in high-leverage, high-risk shadow banking business exacerbate stock crash risk. This effect is only pronounced in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low social trust regions. The increase in the degree of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positively impa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n-financial companies' shadow banking business and stock price crash risk. The theoretical mechanism is as follows: the rise in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amplifies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adow banking activities of non-financial companies and stock price crashes by increasing bank loans, investors' sensitivity to external information, risk cross-contagion, and inefficient investment mechanisms. Various robustness tests do not change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This paper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olicy guidance significance for reviewing the existing diversified shadow banking system and preventing systemic risks.  相似文献   

18.
作为货币政策"信用观"之一的银行信贷渠道理论强调银行信贷资金的可贷性.国外学者对金融结构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如银行信贷渠道的存在性、地位及银行部门的角色等问题)存在很大差异.虽然这些研究多以西方国家完善的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体系为背景,但对于中国这样转型国家的货币政策制定实施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 1997 financial crisis wiped out 30% of the Bulgarian banking sector and created severe strains on corporations.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urrency board in 1997 and the new Banking Law, which set the legal framework for proper bank supervision, major Bulgarian banks were rapidly privatized through sales to foreigners, now controlling around 80% of bank assets. Since 1997, the Bulgarian banking sector has recovered from the crisis by improving its profitability and efficiency and adopted a legal framework compatible with the European Union standards. Based on a regression analysis of bank balance sheets and income statements, this paper shows that low level of credit volume during 1997-1999 derived from banks' cautious stance towards credit making reflecting both the ongoing risks in the real sector, and the stringent new banking regulations. Large banks, however, benefited from scale economies in improving profitability in the same period.  相似文献   

20.
中美银行业盈利能力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ROA(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中美银行业盈利能力的最终指标,本文将ROA分解为多项中间指标,分别从收入和支出方面分析中美银行业盈利能力的差异及原因。研究结果显示:与美国银行业相比,中国银行业在利息支出、营业支出和所得税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方面劣势明显,最终导致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低于美国银行业。中国银行业应在现有低成本的优势下居安思危,学习美国盈利能力高的银行先进的资产负债管理技术,提高利息和非利息收入占总资产的比重,努力缩小和美国盈利能力较高银行业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