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军 《中外企业家》2014,(11):270-271
俄罗斯在生态文学、生态哲学、生态教育和生态立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十九世纪后半期以反映人与自然关系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大量问世,成为俄罗斯传统生态文学的发起者和开拓者,并对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坛上的生态文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俄罗斯的生态理论具有开创性和独创性,;俄罗斯的生态教育在良好的传统意识基础上普及到教育部门的各个阶段和层面;俄罗斯的生态立法紧跟世界主流,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俄罗斯的生态文化思想已形成并提升到了国家层面的意识形态,成为全民的共同意识。  相似文献   

2.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俄罗斯文学在我国的传播发展已走过了60多年艰难曲折的历程。在其整个传播发展过程中,改革开放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对于俄罗斯文学的传播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将以传播学的"5W"模式作为研究视角,从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以及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对改革开放前后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传播活动进行研究分析,进而揭示改革开放后俄罗斯文学的传播发展所产生的新变化,为进一步开展对俄罗斯文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论及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经典,由于审美情趣、评价标准,也由于阅读的相对的缺席,不同见解的存在是必然的。我们一直缺乏一种关于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历史的全面的描述。所以目前我国的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研究中就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和问题,现在我们应该尝试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予以反思研究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现代企业》2011,(1):66
本刊讯2010年11月8日,在北京中国作协10楼综合厅,俄罗斯"契诃夫文学奖"评委史拉布诺夫受俄罗斯作家协会委托,向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作家雷涛和陕西作协文学翻译专业委员会顾问、作家陈孝英颁发了"契诃夫文学奖"勋章。这是此奖第  相似文献   

5.
吴霞  迟本君 《活力》2010,(17):48-48
语言是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心灵沟通的桥梁。2009年中国“俄语年”为中俄扩大语言文化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绥芬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毗邻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边境线长27公里。1988年被黑龙江省政府批准为通贸兴边试验区: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首批沿边扩大开放城市.同年设立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1999年中俄两国政府外交换文设立中俄互市贸易区。多年来.每一个俄罗斯人到绥芬河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城市到处都是中、俄文字标志.  相似文献   

6.
吴霞  迟本君 《活力》2010,(16):59-59
语言是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心灵沟通的桥梁。2009年中国“俄语年”为中俄扩大语言文化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绥芬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毗邻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边境线长27公里。1988年被黑龙江省政府批准为通贸兴边试验区;  相似文献   

7.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项有目的性、跨文化、跨交际的行为活动,把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都纳入翻译研究范畴,从而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多元化、动态的研究视野。基于功能翻译理论,以杨必翻译的《名利场》汉译本为例,探讨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宋婷 《活力》2014,(17):50-51
维克多·佩列文是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文坛中极具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之一。他在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后现代主义作品数量丰富,创作风格新颖而独特。本文对《“百事”一代》的创作主题和创作形式进行分析,试图阐释这部后现代主义作品中突出的异化主题和文字游戏形式。  相似文献   

9.
张晓彬 《活力》2010,(12):303-303
文学是借助各种修辞以及表现手法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客观地反映现实的艺术.文学包含的种类很广,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它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不同情感。情感则是反映心理活动的一种直面表现.文学作为一种品味高尚的心理情感就需要一种大众化媒介载体才能够被广泛传承。  相似文献   

10.
沙育超 《活力》2014,(13):12-12
2014年7月3日至5日,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东北网和中国驻俄罗斯联邦使馆文化处承办的首届中国俄罗斯(哈尔滨)文学合作交流会在省图书馆举行。交流会以“中俄文学交流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为主题,中俄作家经过广泛交流,倡议今后借助中俄媒体力量宣传两国新作,两国文学界朋友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形成群体互动,把适合两国读者阅读的中俄文学作品准确全面地翻译出来。  相似文献   

11.
在大学中文教学中,文学鉴赏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地位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文学语言,都是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有效手段。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论文学赏评     
周俊十 《活力》2005,(7):242-242
文学是人类重要的精神食粮,它参与生活、影响心灵的作用不可低估。作者的作品可以培养读者的审美力,读者的赏评也能帮助作者提高写作水平。关键是,作者能给读者提供什么质量的作品,读者的赏评能力又如何。双方面的加强修养,相互领略、相互沟通,文学创作活动和文学欣赏活动才能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世纪,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文学领域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本文以《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为例,从总结和反思文学取得的成绩,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呈现,以及对文学发展的期待等方面分析近十年来文学研究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2010年11月8日,在北京中国作协10楼综合厅,俄罗斯“契诃夫文学奖”评委史拉布诺夫受俄罗斯作家协会委托,向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作家雷涛和陕西作协文学翻译专业委员会顾问、作家陈孝英颁发了“契诃夫文学奖”勋章。这是此奖第一次授予俄罗斯境外的文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15.
吴景山 《活力》2005,(7):199-199
在大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是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蕴涵着极为丰富的美学内容,为我们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应该根据文学作品的内在美,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探寻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美,体味美,鉴别美。  相似文献   

16.
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是中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巨著,素有“体大思精”之誉,涉及到文学艺术的许多根本问题,尤其是以“原道”说总结出的文学本体论,揭示出文学的本质。《文心雕龙》的文学本体论既注重文学的自然天成之美,又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提出了美用一体的观点。这对于后人充分掌握艺术规律是有积极作用的,也是其积极的美学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文学即人学。文学带给人类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来自于它对人的心智自内而外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培养和完善了人类的审美功能。就目前来讲,大部分人审美能力较为全面系统的培养的主要形式还是依赖于课堂上的教化,因此,作为人文课程核心的美国文学课程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注定要承担起文学审美教育的历史使命。本文将接受美学观的相关理论运用到美国文学的教学活动中,以审美期待、审美经验、师生互动等理念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脉络,来探讨如何在美国文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实现审美教育的回归,让学生在新奇美妙的情境中接触美、发现美,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美、鉴赏美,在自由开放的状态下创造美、表现美,最大程度实现文学课审美教育功能,凸显文学审美教育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活下去,并且要记住》 是俄罗斯当代作家瓦连京· 拉斯普京的一部战争题材小说,本文试图运用伦理道德批评的方法分析男女主人公面临的伦理冲突和困境,对人物形象及悲剧成因进行文学伦理学分析,阐述小说中作者所要表达的反战主题.  相似文献   

19.
王海军 《活力》2011,(11):43-43
文学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鼓舞人们改造自己和自己周围的环境,影响社会生活的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现代文学作品对我国传统文学的批判与继承、不同国家文学的借鉴与交流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似乎从小我们就在接触文学、学习文学,但说到文学的含义,我并不明确,于是特意查阅: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理论上讲文学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表达方式,具有交流与传递信息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