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老区建设》2008,(11):17-17
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昌平认为,随着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一般而言,农地经营的比较效益是相对下降的。解决中国的农民问题,寄托于农地“私有化”是不现实的。土地制度无论怎么“化”,都无法在农地上创造增量了。相反,如果农地“私有化”了,一旦城市化和工业化遇到挫折或危机,数亿人的吃喝拉撒睡等“麻烦事”就不得不集中在城市里解决,这是很危险的。维持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制,既有利农业规模经营和合作经济、新集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实践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物权的功能和效力还不够强大,由此造成我国农地产权的不稳定,从而影响了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稳定农民对于土地的权利势在必行.稳定地权的两种主要方式--土地私有化和永佃制都存在较大的缺陷.而在对土地承包权改造基础上建立的农地持有权是稳定地权的可行路径.农地持有权是一种独立的物权.农地持有权可以从根本上稳定农民对土地的权利,解决当前在农村土地利用中公权力对私权利的侵犯问题.  相似文献   

3.
学界在农地产权归属同题上争论不体.其焦点集中在农地可否私有化问题上.然而,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农地集体所有制模糊性导致了人地关系的急剧恶化、农民权益难以保障.因此,切实落实农地物权化是缓解人地关系、保障农民权益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所谓“农地半私有化”制度,就是说这种制度名义上规定农地公有,实际上已经私有或近于私有。根本不存在是否或者怎样扩大农民地权的问题,农民的地权已经相当大了。从法规上看,虽然《宪法》规定农地集体所有,但是,《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物权法》已经把农民的农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农地的承包经营权被赋予农民财产权的性质,“公民财产权不可侵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农地的所有权已经被掏空了。从实践中看,农民已经基本上不买集体经济组织的账,且在中国农村的绝大多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名存实亡;  相似文献   

5.
农地制度私有化的国际借鉴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制度私有化是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转型的重要内容。由于农地制度的初始状态不同,东欧国家农地私有化采取了土地归还、证券赔偿、按人均分三种不同方式。东欧国家农地私有化的进展比预期缓慢,伴随农业生产的大幅度下降和波动。东欧国家农地私有化对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具有重要启示:必须高度重视东欧国家农地私有化进展缓慢,私有化后农地市场发育缓慢、农业绩效不佳的情况,注重培育适宜改革的宏观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6.
农地流转的首要任务是清晰界定土地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举 《北方经济》2008,(16):3-5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和农地利用现状都急需推进农地合理流转,首先应清晰界定农地权利。但这并不等于要推行农地所有权私有化或国有化。在清晰界定农地权利基础上,应明确农地流转的范围和条件、合理划定农地流转对象、鼓励和支持农地权利交易中介组织建设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合理化及其创新,公平分配和保障农民的土地流转收益。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和农地利用现状都急需推进农地合理流转,首先应清晰界定农地权利.但这并不等于要推行农地所有权私有化或国有化.在清晰界定农地权利基础上,应明确农地流转的范围和条件、合理划定农地流转对象、鼓励和支持农地权利交易中介组织建设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合理化及其创新,公平分配和保障农民的土地流转收益.  相似文献   

8.
虽然家庭联产承包制采取"农地普占"的分散、均田方式,较好地解决了社会公平问题,但是在兼顾效率原则方面却有待完善。因此在新时期如何长期稳定农地承包关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一、当前农地政策的运行情况20年来,中国的农地政策内容基本稳定,主要有三点:坚持土地所有权;稳定农民承包权;放开土地使用权。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来自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策本身不完善、有缺陷;另一方面是政策执行有偏差。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村土地银行,以农地“资本化”解决农地流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农村土地银行,通过农地"资本化"实现土地流转,推动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破解目前"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建立土地银行切合我国实际,符合农民愿望,应当把其作为实现农村重大变革的战略之策.对此我们既应该大胆试验,也需要审慎推进.文章简要地阐述了土地银行的内涵,重点分析了发展土地银行对于解决农地流转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我国土地银行在发展中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反对农村集体所有制的人,通常会提出以下两条理由。第一,农村集体的领导者勾结一些腐败官员,正在大量卖掉农民的土地,还压低出售农地的价格,贪污了卖地的收入,让农民吃了大亏,不如实行私有化,把卖地利益留给农民。  相似文献   

11.
“三农“是当代中国重中之重的难解问题,宜从源头上加以剖析,顺乎规律才能解决.在“三农“问题中,农民是从事农业的劳动者,实是农村人口进而城市人口问题;农村是承载农业的地区,主要是农村土地问题;农业是“三农“中的根本,实是农民与农地的结合方式问题.“三农“问题根本在于解决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三农”是当代中国重中之重的难解问题,宜从源头上加以剖析,顺乎规律才能解决。在“三农”问题中,农民是从事农业的劳动者,实是农村人口进而城市人口问题;农村是承栽农业的地区,主要是农村土地问题;农业是“三农”中的根本,实是农民与农地的结合方式问题。“三农”问题根本在于解决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国农地流转现状,提出如何解释农地无偿流转现象这一问题,然后从Chayanov模型农民的回避劳苦的行为的角度,对农民对土地的需求减少,导致中国农地无偿流转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维护农民农地权益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而调动农民维护权益的积极性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文章通过研究农民维护农地权益积极性的地区差异现状,应用经济学原理,对存在地区差异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5.
廖丹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0(4):14-16,38
现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农地刺度,因其产权的不完整已经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经济增收带来了巨大的制度障碍。如何完善农户的土地权能,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根据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将农地作为农户手中的资本,才能凸显农地的资本价值,这是保障农民长远利益,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长治久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农地产权虚置是中国“三农”问题的症结.它表现在城乡地权主体二元分隔转化导致农民地权利益宏观面虚化,集体地权主体多元难确造成农民土地利益横向面分割,地权边界模糊与被规模化股份虚设导致农民地权利益流失.农地产权虚置产生缘由纠结而又复杂,解决农地产权虚置面临着农地确权给谁的认识障碍、确地依据标准的认定障碍、不敢充分赋权的思想障碍和政府土地行政难以政策转型等障碍.突破这些障碍必须从清晰确权与科学确地实现地权主体及其权利实置、以市场价值合理确利实现农民地权利益实置、以有效权证与必要程序保障地权形式实置和政府有效干预实现地权市场管理实置来寻求政策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资源配置市场化和生产要素资产化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加大了对农地非农化的需求,然而由于我国现行土地制度的缺陷,农民的土地权益流失严重.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与社会的稳定性,因此有必要进行农地制度变革以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民合法土地权益是农地制度变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有永包制从明晰产权的角度出发,将有效维护农民合法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8.
放宽准入、民营化、私有化、市场化能解决农村金融改革的一切问题吗?发展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不仅是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而且要尽可能使得金融服务环节的利润留在农村、留给农民。这不是股份制所能保障的,而需要合作制来维护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土地股份合作,实质上是在坚持现行农地集体所有政策不变、坚持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变、坚持耕地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将农地产权的占用、使用、收益和处分各项权能重新配置的制度创新。本文通过对扬州市部分典型案例的调研,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组织的必要性、运行特征、相关原则、发展要求和法律支持进行分析,对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的法律保障和制度创新提出一系列建议,以期有助于推动农地制度改革和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推进新形势下"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已在全国形成共识.问题在于:破解“三农“难题的“重中之重“又在哪里呢?本文从“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谈起,说到农民问题在根本上是土地问题,从而认定破解“三农“难题的“重中之重“在于农地产权的进一步变革与创新,主要包括重构农地产权的终极所有者,将终极所有权之外的全部产权(含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和得益权,或简称使用权)一次性量化归农民永久所有,实行农地产权的市场化流转以及让农民分享农地产权的级差收益.通过这样的制度变革与创新,必将引发农村生产力的一次新的大解放,不仅能有效化解“三农“难题,而且还可为整个国民经济新一轮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