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膨胀,造成交通拥堵,开发地下空间成为必然趋势。分析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从三维视角为城市发展做出规划,提出要分层、分步、合理开发地下空间,井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们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发展极为迅速,地下空间已被确定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开发地下空间,充分利用好城市地下空间的资源,它可以更加有效的解决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的紧张状况,极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于从事地下空间工程的施工人员,,能够迅速掌握地下空间施工技术,并将这些新的技术和相关专业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去,将对该产业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地下空间施工,要有认真、细致、耐心并且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把质量关,把工作做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正如火如荼。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审批制度的重要性便愈发凸显。但我国现行法对此并无十分完善的规定,一些问题急待解决。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当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审批制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入手,结合域外的相关规范和经验,进而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审批制度的完善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正如火如荼。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审批制度的重要性便愈发凸显。但我国现行法对此并无十分完善的规定,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当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审批制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入手,结合域外的相关规范和经验,进而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审批制度的完善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京津冀181个区域单元2000年和2014年人均GDP数据分析其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并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估计其空间效应与政策效应,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存在,且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俱乐部”式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富人俱乐部”效应与“穷人俱乐部”效应同时存在;地理位置、期初发展水平和空间相关性对区域单元经济增长具有直接影响,而政策效应表现出异质性,2014年之前的区域政策对京、津两地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一定程度阻碍了河北的经济增长。全面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是重点,尤其应细化河北的区域发展政策;要强化滨海经济带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冀中南的集中连片慢速增长地区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产业开发区已成为我国经济活动中发展最迅速、最活跃的区域,依托产业开发区,提升和优化传统产业结构,是当前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拟就我国产业开发区空间拓展的动因分析入手,结合空间拓展的具体表现形式,从产业、城市发展等角度分析空间拓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空间拓展的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新兴产业战略的实施,原有的产业空间布局已不适应新的生产方式要求。产业空间在形式上在向经济开发区、专业工业园区、大集群化发展。空间位置上向城市郊区发展,产业空间布局的变化本质上是生产方式的转变,导致原来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空间塌陷,引发一系列矛盾与冲突。新社会空间的重构及与新产业空间的耦合值得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是解决城市人口、环境、资源三大难题的重大举措。由于地下空间的外围是土壤或岩石,只有内部空间,没有外部空间,一方面它对很多灾害的防御能力远远高于地面建筑;而另一方面,当地下空间内部出现某种灾害时,所造成的危害又将超过地面同类事件。因此,既要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良好的防灾功能,使之成为城市抵御自然灾害和战争灾害的重要场所,又要重视地下空间内部防灾技术的研究,防止灾害的发生,或将灾害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城市地下空间主要灾害及防灾特点一、城市地下空间主要灾害类别日本曾对1970 ̄1990年发生于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全国区域发展规划和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区域城市组团式发展趋势愈加明显,城市空间溢出效应是衡量区域内不同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山东省17地市2001年—2011年组成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山东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差异较大,溢出效应大小与城市经济规模成正相关;各市溢出效应值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在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中,资本对山东城市经济增长发挥着最重要的促进作用,技术次之,最后是劳动力,从变化趋势来看,技术的相对重要性在逐渐增加,资本和劳动力则在下降。  相似文献   

10.
城市商圈的空间集聚程度已经越来越高,研究商圈聚集机理也变得越发必要。本文从制度经济学、外部经济理论和空间经济学视角对于城市商圈空间集聚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商圈内外部经济、范围经济、交易成本的降低、交易效率的提高以及乘数的变化是商圈聚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