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李希龙 《活力》2006,(4):6-6,15
党的“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再次成为代表们热议的重点话题。认真学习“十一五”规划和“两会”精神,我们感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艰巨,任重道远。审计作为监督职能部门,必须服务和服从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大农业审计观念,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贯彻于审计工作始终,通过扎实有效的审计监督,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一个“新”字,“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其总体目标。从全国和甘肃省看,新农村建设搞得姆的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乡镇企业比较发达。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乡镇企业责任重大,作用更为显著。我们要通过发展乡镇企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培育环境整洁的新型小城镇。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十一五”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式和重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巩固我国农业基础性地位,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保证农村社会安定.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始终牵系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使命,这是一项系统而长远的任务,其目标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战略部署。农村信用社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面向“三农”、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更是“三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建设新农村必然要实现“量”和“质”的提高。没有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没有基础。在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有效地助推新农村建设,构架新的信贷支农平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200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确定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以“三农”问题为重点,以“三个集中”为突破口,抓住农业现代化、城镇体系建设两个关键环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拟从土地政策分析出发,对上海市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李力 《国土经济》2006,(2S):19-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则的建议》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建议》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那么,如何将这幅蓝图变为现实呢?记者采访了长期研究“三农”问题的经济学家韩俊。  相似文献   

8.
刘晓光 《活力》2006,(12):11-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形势下加强“三农”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作为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经济发展“十弱县”之一的明水县。我们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接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稳步启动、扎实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经过实践,我们感到推进新农村建设机遇难得,形势较好,效果明显,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致使原本就受基础薄弱、区位不佳等客观因素制约的明水县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更重、难度更大。对此,本人立足本地经济发展实际,结合工作实践,现就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刘晓光 《活力》2007,(4):11-12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和发展,是全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作为全省“十弱县”的明水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丰义新农村的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0.
董悦今 《活力》2006,(1):27-28
记者: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样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目标,“大马力”为农业提档加速。作为一名农业大市的领导,您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哪些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