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近来报刊上发表了两篇有影响的关于小康指标及界值的研究文章:一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朱庆芳同志撰写的《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及2000年小康目标》(刊于《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一期,《新华文摘》曾于1992年第三期摘发);另一篇是国家统计局小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发表的《什么样的生活算小康?》(刊于《中国统  相似文献   

2.
自1979年底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社会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小康生活的战略构想以来,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内蒙古绝大多数城乡居民生活已经接近小康水平。按照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1995年提出的“中国小康水平指标体系”量化标准计算,2000年已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恩格尔系数、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比重、人均蛋白质摄入量、电视机普及率和人均预期寿命六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小康标准,  相似文献   

3.
一、建立小康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和原则 1、建立小康评价指标体系需要明确的几个关系 (1)小康指标体系与社会指标体系的关系社会指标体系一般是指反映一国或一地区社会发展水平及其全部构成要素的指标体系。它包括"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居民收入与消费"、"住房与生活服务"、"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卫生"、"教育"等十项分类。在理论上,小康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其特征必然会反映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各个构成要  相似文献   

4.
小康,是千百年来中国百姓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无论是孔子“天下为家”的“小康”,还是孟子“不饥不寒”的“小康”,甚或陶渊明世外桃源式的“小康”,都只能是充满着理想色彩的田园牧歌。这种理想、渴望和追求,只有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在我国总体实现小康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让我们走进普通百姓,去看看老百姓的小康生活吧!  相似文献   

5.
一、小康生活标准的简评近年来,我国对小康标准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日益广泛深入,提出了甚多、颇深的建设性意见,但较有影响的是国家计委与国家统计局研究制定的小康标准。比较完善的要数1994年10月提出的"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由五类10项合指标组成。第一类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标,由人均国民(内)生产总值一个指  相似文献   

6.
小康之标     
小康社会,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个时代目标和民族理想;小康意味着什么?是高收入?大房子?豪华车?还是更纯净的空气?更好的教育?更健全的医疗保障?抑或是稳定的生活状态和踏实的幸福感觉?我们需要一个可以量化的小康社会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吹响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快速奔小康的嘹亮号角。小康又一次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举国上下,大江南北,人们憧憬小康,谈论小康,更以实际行动建设小康,实现小康。小康与理想生活小康是什么?小康是回荡在古老中国大地的一首田园牧歌,是千百年来中国百姓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两千多年前,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即出现了“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诗句。这是“小康”一词在我国文化中的第一次出现。到了西汉,《礼记·礼运》中“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得到了系统的阐释,成为仅次…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以高起点步入总体小康的广东,如何正确处理好全面建设小康与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系?本文分析了全面小康的社会指标体系,全面建设小康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系,以及广东目前的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和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功能定位和区域全面小康进程实际,湖南省将全省全面小康建设划分为长株潭地区、洞庭湖地区、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四大区域板块.湘南地区以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平台,大力促进开放开发,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加快建成连接粤港澳和东盟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到2017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0%以上,到2020年确保实现全面小康.本文根据湖南省县市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评指标体系指标,针对永州小康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性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之后,各个省份也纷纷确立了自己的全面小康目标。最近有文章指出,继个别经济实力较强的省市提出提前全面实现小康后,有不少地方的领导也不切实际地仿而效之,好像不"提前"、不"赶超"就显得没有雄心大志似的。有的地方喊出"30至50年赶上美国"的响亮口号;有的大城市提出"争取提前三五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不过,老百姓看了这些不切实际的消息并不欢欣鼓舞。有些上了年纪的人说:刚吃饱穿暖又穷折腾呢。建设全面小康,我们不求提  相似文献   

11.
再过二十年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要在新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纪宣言"。当我们全面解读和深刻理解"全面小康"的丰富内涵时,就像欣赏了一首雄壮美妙的交响曲,令人豪情满怀,令人振奋不已,令人荡气回肠! 回首来路,中国走过了创造奇迹的二十年;展望前程,中国正迈向全面小康、民族复兴的二十年。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华民族在改革开放巨大力量的推动下,二十  相似文献   

12.
从邓小平提出“小康”这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概念,即成了中国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20多年来一直散发着诱人的魅力。如今党的十六大,首次为世人推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制定出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又一次为“小康”赋予了新内涵和新境界,更是令人欢欣鼓舞,催人奋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已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实现本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关键在农村居民生活能否达到小康。当前,湖南农村奔小康的进程如何?离小康还有多大差距?到2000年能否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小康?我们采用国家统一制定的“农村小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全省农村奔小康的整体状况作了综合分析。 一、全省小康建设的整体状况 全国统一的“农村小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收入分配、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人口素质、生活环境、社会保障与社会安全这六个方面,用16个指标反映  相似文献   

14.
王和顺 《北方经济》2014,(12):63-64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扶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的基本前提。全面小康对新阶段扶贫攻坚提出了更高标准。为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工程,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从2014年到2017年,在全区确定的2834个贫困嘎查村及确认的贫困户中,开展规划、项目、干部"三到村三到户"工作,实施精准扶贫,做到规划跟着贫困村、贫困户走,项目跟着规划走,干部跟着项目走,力求实现扶贫规划、扶贫项目、扶  相似文献   

15.
1993年第2期《中国国情国力》杂志刊登了王心璘同志的《对小康标准的几点看法》一文,对拙文和国家统计局的小康标准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我想就此文再谈一些看法。选择小康标准应遵循什么原则?我在文中已明确指出: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用一个标准一刀切,而应该  相似文献   

16.
一、内蒙古小康进程和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一)小康标准和内蒙古小康进程1991年由国家统计局与国家计委、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提出了全国人民生活达小康水平的标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监测指标和小康临界值: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1990年价格),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800美元;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1990年价格);3、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飞速增长,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近三十年来,中国出口结构有所改善,全球产业链中所处地位也有所提升,但距离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十三五"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变化,为中国"十三五"期间的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中共山东省委对我省今后2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提出了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要求。那么,目前山东省的小康建设达到了什么水平,还存在哪些差距?如何推进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小康目标的发展演变小康社会,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理想社会,也体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小康,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是与“…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平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番的目标。这个"小康中国"的发展是科学发展,即在建设目标上,既要建成"小康中国",也要建设"美丽中国",使两者成为科学发展的两翼,两翼齐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农村全面小康进程监测结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适时监测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国家统计局制定了新的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和监测方法。该标准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制和资源环境六个方面,共18项指标(参见表1)。根据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和监测方法,以2000年为起点,2020年全面小康值为目标,我们对2003年全国及分省(区、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进行了监测,并对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