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王少君 《新西部(上)》2009,(11):157-158,155
凯洛夫倡导的学生发展理念是"全面发展"。赞科夫主张的学生发展理念是"一般发展"。两者学生发展理念之根本不同点在于前者对学生的心理发展重视不足。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发展现状仍是比较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对心理方面重要素质的培养有待重视。本文通过分析借鉴,得出如下启示:发展对象要注重全体性;发展动因要注重主体性;发展能力要注重整体性;发展目标要注重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郭生艳 《魅力中国》2011,(21):398-398
初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初中语文新课标提出的这种在知识性获得的基础之上,调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原则,也是新形式下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怡 《魅力中国》2009,(36):112-11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个性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之一,也是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可见,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提高在语文教学中已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了,也是语文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周兴峰 《魅力中国》2010,(31):311-31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的功能,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隋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文学是人学,它表现人性、人道和人生,表现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情。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教学中强化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并内化为美的素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美;把语言美的教育渗透到英语的学习中,让学生鉴赏美;体现教学形式和内容的艺术性,让学生感悟美.  相似文献   

6.
一、培养审美感受能力 视觉、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种主要官能.朱光潜说: "美感起于形象直觉."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运用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感知的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激发起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审美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  相似文献   

7.
一、培养审美感受能力 视觉、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种主要官能.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 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运用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感知的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激发起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审美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说明,要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既符合《大纲》对语文的要求,又体现了重视个人感知的人文精神。为什么审美教育应该受到如此重视呢?这与美育的根本宗旨有关。美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是要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养  相似文献   

9.
鲁俊峰 《魅力中国》2011,(10):164-164
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因此,音乐教师要积极更新教育理念,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去理解和欣赏音乐,在教学上融入更多的人文色彩,让课堂教学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让学生走近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音乐可以陶,台人的情操,培养人的良好品质。音乐课堂教学的社会化、生活化,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出,要通过吟咏诵读,培养审美情趣;创设情境,加强审美情感;细品课文,提高美的鉴赏能力;训练想像,发挥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达到从感受到创造美的完美境界。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令人愉悦的审美享受,它牵动我们的喜怒哀乐,同时释放语言文字的深厚魅力。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该强调阅读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学会正确地阅读方法并从中获得知识和精神力量。文学作品就像是一方沃土,需要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适当地引导使我们的学生能体验耕种的过程——阅读,并收获属于自己的果实——文学审美。  相似文献   

12.
昝新林 《魅力中国》2014,(14):244-244
教育与教学的改革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对其所学的课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意义及作用),产生必学的态度,迭到完整的掌握。这是学校各课程教学必须做到的标准模式。学校体育教学尽管有其特殊性,也不能偏离这种模式。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让学生健康成长并成为社会合格有用的人才。针对当今学生娇生惯养,怕苦怕累等不利于身心发展的不良习惯,体育教师甚感不安和头痛。如何利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解决好这个难题。本人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好三个“帮助”。  相似文献   

13.
硅谷的成功告诉我们高新区的发展要与高校实现良性互动,从而使产学联动起来。但在我国高新区发展实践中,却出现了两者“貌合神离”的现象,即虽然在区位上彼此相邻,但联系却很少。对此,本文以长沙高新区为例,从微观角度入手,对高新区周边高校学生的地方感进行调研,揭示每个学生个体对高新区的认同情况,从而找出高新区与高校互动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打造“高新区人”入手,为我国高新区发展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学生日益增加,学校不断涌入的复杂社会思潮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班级辅导员必须明了在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并掌握其方法,唯此才能够提高班级辅导员管理班级的效率,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有效途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多模态理论为基础,依托现代网络多媒体技术,从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双方面的多模态化,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进多种模态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和写作输出能力。  相似文献   

16.
"国际商务结算"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从实际工作岗位中提炼出工作任务,并以此为依据设置学习单元,在教学中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进行实施。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是明确学生的岗位职责与学习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岗位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廉洁是城市品牌竞争的重要标志之一。建设廉洁城市是推进廉洁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关系一个地区的综合发展,也是纪检监察机关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建设廉洁城市,包含社会风气、廉政文化、诚信意识以及惩戒监督等诸多内容,立足于科学到位权力监控机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周丽娜  田菲 《特区经济》2009,(4):135-136
由于地域以及文化差异,中西方的旅游方式和观念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以及旅游产品的审美也存在差异,中国人美学总体精神主要贯穿于"天人合一"的基本概念之中,西方的审美价值通过旅游观赏活动,以具体生动的形象让旅游者领悟到对象的审美价值。通过对中西方旅游审美差异研究,筛选开发出具有鲜明民族特性品格的旅游产品,吸引各地游客,才能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9.
关海博 《乡镇经济》2013,(4):115-119
村民自治是我国民主政治体制中的一大特色,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直接体现。然而,当前由于相关选举机制、法律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村官贿选”现象日益突出。治理“村官贿选”,在主观方面,应当促进村民的权利意识与文化素养的提高;在客观方面,应当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促进选举制度的规范化发展,确保村民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落实。  相似文献   

20.
高越  ;孙剑波 《特区经济》2009,(6):193-195
国际分割生产成为国际分工的一种重要现象,我国参与的程度越来越高。国际分割生产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提升、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的外资和外贸政策应当充分利用国际分割生产的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