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审计证据与审计结论之间的关系直接涉及到审计结论本身的合理性乃至审计职业存在的基石,这一问题也被国外学者称为一般证据理论下的审计理论。文章在剖析现代审计中审计证据与审计结论关系的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究现有研究的缺陷,并建议引入科学说明理论,完善审计证据与审计结论间的关系,为审计判断和审计质量的提高提供指南。  相似文献   

2.
一定意义上来说,审计过程是一个证据的过程,故此,审计过程的改进也应该考虑证据的基本理论.文章根据证据理论的基本要素,提出了扩大审计了解范围、强调所获证据的实质、清晰认识审计认定与欲取证据之间的关系、考虑审计证据的证明标准、重视审计主体的职业怀疑态度等五方面的审计过程改进措施,以提高审计过程的合理性和务实审计结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能否正确理解并运用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决定审计的成败。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呈反向关系;审计重要性与审计人员评估的审计风险之间呈反向关系,与审计人员愿意接受的审计风险之间呈正向关系;审计证据与审计人员评估的审计风险之间呈反向关系,与审计人员愿意接受的审计风险之间呈正向关系。正确认识和把握三之间的关系,有利于顺利开展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4.
李雪  杨智慧 《新智慧》2004,(5A):31-32
环境审计理论是用来解释、指导和预测环境审计实践的系统化、理性化的认识,而系统化则要求有一个内在的结构,这一结构就是环境审计理论结构:通过环境审计理论结构,可以清楚地界定环境审计理论系统中应包含的要素及其关系,可以展望环境审计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环境审计理论结构研究是环境审计理论研究的先导,是环境审计理论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审计的过程就是不断收集审计证据的过程。首先详述了常用的审计技术及其获取的审计证据类型,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合适性、可靠性问题及其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最后,对信息化环境下的电子审计证据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为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中合理应用这些审计技术、设计合理的审计证据收集程序、减少审计风险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关系及其图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并对审计实务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如何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却并不容易。本文详细论证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以图示直观地描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付娟 《新智慧》2006,(1):42-43
一、审计环境的变化与审计证据的来源 审计方法的发展与审计环境的变化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审计目标不断改变,审计方法也需要不断改进,审计证据来源也就从单一证据逐渐发展为三方证据。  相似文献   

8.
陈志强 《新智慧》2000,(14):40-41
我国理论界在对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论述。如注册会计师全国统考指定辅导教材《审计》中认为:“审计风险和支持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表示意见所需的证据数量之间是反向关系。也就是说,对特定被审计单位来说,其审计风险越低,所需的证据数量就越多。”然而,《〈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具体准则〉释义》(以下简称《释义》)则持相反观点,认为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之间是同向关系,即“审计风险越高,则支持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结论或意见的审计证据的需要量就越大;  相似文献   

9.
审计的整个过程就是根据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的过程,收集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之一,本就公正客观的审计意见对审计证据的要求做了阐述,旨在探讨审计证据充分性、恰当性、代表性、时效性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审计风险的内涵着手,通过对风险模型及其应用的分析和阐述,探讨审计人员在审计各操作步骤中所关注的审计风险不同内涵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并对审计实务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如何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却并不容易。本文详细论证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以图示立观地描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关于审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学术界至今未有定论。审计公设、审计目标、审计本质、审计环境是目前争论颇多的观点。笔从审计的起源、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审计与环境的关系,审计目标与审计公设的关系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审计目标是审计理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3.
审计证据质量控制有利于形成公正有效的审计结论,而且更好地防范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主要质量特征包括充分性、相关性、可靠性、合法性及时间性。目前我国审计证据质量不高,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证据质量的控制不到位,审计证据证明力不足。应从人本角度提高审计证据质量,规范审计证据质量的控制方法,强化审计证据的证明力,有效发挥审计证据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严晖 《新智慧》2004,(2A):39-40
本准则共分四章十六条。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至第三条),说明制定本准则的目的、审计证据的定义以及本准则的适用范围。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至第七条),说明审计证据的类型、标准、复核要求以及内部审计人员取证时应考虑的基本因素。第三章“审计证据的获取与处理”(第八条至第十四条),说明审计证据的获取方法、处理以及评价审计证据的工作。第四章“附则”(第十五条至第十六条),说明本准则的解释权及生效日。  相似文献   

15.
盛靖芝  王小蕾 《新智慧》2007,(11):57-58
2006年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以下简称“新审计证据准则”)与旧审计证据准则相比作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其中,对认定概念的进一步说明是新审计证据准则最大的变化,本文试图对这一变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论职业判断在审计证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的核心,职业判断是审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决定着审计质量的高低,所以对审计证据的职业判断必将成为审计工作的重心。职业判断在对认定需要收集审计证据的范围以及评价已获取证据的有效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锦芳 《新智慧》2007,(3):33-34
本文先对电子账簿审计证据的特征加以分析,接着指出目前存在的质量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审计措施,主要是从审计证据获取的“五个环节”上加以规范,还要建立“三个制度”来更好地提高电子账簿审计证据质量。  相似文献   

18.
审计证据充分性要求是审计职业规范对审计证据的基本要求,现有的审计职业规范都是从审计证据数量方面上对之予以解释并提出相应要求,这种观点可以用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原则予以很好的诠释。但是这种解释与要求与审计证据充分性的实质性内涵是有偏误的,从人类认识论的视角上来说,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人员的一种内心确信状态。审计人员要确定这种内心确信状态还要结合具体环境及其自身专业能力与经验。  相似文献   

19.
蔡传里  许家林 《新智慧》2006,(10):59-60
罗伯特&;#183;K.莫茨是美国著名的审计学家和教育家。莫茨的研究领域广泛,学术成就卓越,其中与他的学生侯赛因&;#183;A.夏拉夫合作的《审计理论结构》最为著名,成为他的全部著作中流传最广的一部,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将审计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加以论述的重要著作,弥补了审计理论学科的空白。该书是莫茨和夏拉夫运用深邃的哲学思想进行理论研究的成果,详尽地阐述了作者对于建立审计理论学科的独特见解。该书共包括审计理论的探索、审计方法论、审计假设、审计理论中的概念、证据、应有的审计关注、公允表达、  相似文献   

20.
陈燕 《新智慧》2005,(9):49-50
在规范研究方法下,应以一个最基本、最概括、最简明的原理或概念作为审计理论的逻辑起点,并由此出发研究审计理论结构体系中的各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审计理论逻辑起点的选择和定位是否合理,对审计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与科学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会影响审计实践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