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最近一个时期,人们对储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议论颇多,认识不尽一致。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从储户参加储蓄的动机看储蓄与消费的关系。群众参加储蓄的主要动机(这里我们将为支援国家建设而储蓄这一共同目的暂且不论),一般有以下几种:(1)将集中的收入存入银行以应付日常分散的生活开支,(2)收入较多的时候将其中的一部分储蓄起来,以备收入少的时候用;(3)通过储蓄形成较大的购买力来购买耐用、高档消费品或修建住房;(4)为将来某个时候集中花钱做准备,如婚丧大事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人民群众参加储蓄是为了均衡消费,为了增加和丰富将来的消  相似文献   

2.
张莹莹 《理财》2014,(12):28-29
只要在指定商家消费,就可以获得消费商品3%~10%的返点到个人养老账户上,等到老来需要用的时候,就可以提取,这可信度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前储蓄过度了吗?──论我国当前储蓄与消费问题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部肖万春储蓄与消费的关系即是生产和生活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储蓄和消费问题,有利于国家宏观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和社会稳定。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处理储蓄与消费的关系,是一个值...  相似文献   

4.
邓京明  罗立 《西安金融》2007,(11):22-23
本文对十年来宝鸡市劳动力价格的走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对劳动力价格与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消费价格指数、储蓄存款余额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价格与企业生产成本、商品零售总额和居民储蓄余额高度相关,在劳动力价格随时间线性增长的同时,企业生产成本、商品零售总额和居民储蓄余额均呈显著的线性增长关系。但在现行的消费价格指数统计口径下,劳动力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储蓄过剩时代的宏观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增长已从供给约束型转化为需求约束型,私人部门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导致的储蓄过剩成为其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储蓄过剩降低了货币的流动性,削弱了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使经济增长更加依赖财政赤字和进出口贸易,也使贸易政策和财政政策面临两难选择。为维持总量平衡,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具体而言,运用财政政策改善供给、增加消费;运用货币政策实现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李春顶 《中国外资》2006,(10):76-78
经济理论研究早已证明,利用外资是落后国家和地区实现追赶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弥补落后地区发展经济的储蓄缺口和外贸缺口。更多的利用外资,开放市场,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安徽省利用外资的规模虽然有了一定的壮大,但水平还不高,质量还不佳,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安徽利用外资中的不平衡性,也可以称作不均衡性问题。表现在地区间利用外资的不平衡、行业间利用外资的不平衡、外资来源的不平衡、利用外资类型的不平衡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关于信用卡分期付款的笑话,讲的是在美国,一位中年人到一家商店为一张婴儿床付清了最后一笔分期款,店员笑着问他:“孩子现在还好吧?”这位中年人回答:“是的,我很好。”如今,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也逐渐走到我们的身边。在各商业银行展开信用卡大战的时候,分期付款购物已经走进持卡人的生活。从电脑、液晶电视、电子数码到家庭装修,几乎都可以通过信用卡分期付款。  相似文献   

8.
近期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始终在持续不断地深化,但目前的焦点已经从表面的重新定值问题向深层的内需问题转变。10月初,美国副财长亚当新提出,美国关注中国实现内需主导的增长,以降低对出口的依赖。周小川行长则在“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强响,大国经济的内需对贸易平衡的影响,远大于汇率的作用,并建议鼓励消费,扩大内需。在10月16日和17日,中美第17届经济联合委员会的联合声明指出,为解决全球经济不平衡,中方要通过鼓励国内消费,逐步实现储蓄和投资的协调。  相似文献   

9.
陈炳才 《金融博览》2006,(10):35-35
在宏观经济学上,认为贸易差额与储蓄关系有一个固定的公式,这个公式的演绎来源于这样的推导(政府采购和服务计算到消费中去,不另列):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老问题已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老年人希望自己能够安享晚年,中年人希望日后自己的养老生活可以获得保障,年轻人希望家里的中老年人都能安心养老,养老问题从未像今天这样备受社会各个阶层的关注。随着我国老年群体数量的不断增长,养老服务的刚性需求在不断增加,然而,我国养老服务供给存在巨大缺口。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不平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高储蓄率。提升消费动力有助于我国经济在稳定和可持续的基础上转入新常态。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研究基础,动态求解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分城乡研究了居民收入的波动和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对其的影响特点。研究结论表明: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具有较强的惯性,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则依据收入波动而呈现较高弹性。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农村和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农村居民满足理论规律。在生育率不断下降情况下,农民倾向于降低当期消费而提高储蓄以应付养老。较完善的社保体制导致城镇居民养老储蓄动机较小;由于子女质量与数量的替代效应存在,城镇居民表现出较强的教育储蓄动机和馈赠储蓄动机。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持续稳定增长,到2003年9月居民储蓄存款首次突破10万亿元。经济理论界不少人士对此忧心忡忡,认为储蓄过多和增速过快影响消费与投资,需要通过调控手段分流储蓄存款。本文通过分析储蓄存量与人均储蓄、收入、消费、投资、存差等相关因素,认为我国居民储蓄存量并不多,要接近较高层次的小康水平,应在21世纪初十年左右的时间内达到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储蓄2万多元、总量20万亿~30万亿元;在政策上,只有努力扩大就业面,提高城乡居民预期收入,才是鼓舞全社会消费信心的有力杠杆;在理论上,过度渲染将储蓄资金驱入股市将潜伏巨大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3.
论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2017年和2019年26246个受访者的家庭微观调研数据,测算社会保险参与状况,从参与广度和参与深度两个方面,运用多种计量方法估计了社会保险参与状况对农村家庭消费不平等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1.随着农村家庭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参与广度和参与深度的增加,家庭消费不平等程度降低,有助于实现农村地区的消费均衡;2.社会养老保险参与会改善家庭收入结构和降低家庭生命周期储蓄水平进而降低家庭消费不平等,而医疗保险则会通过降低家庭预防性储蓄进而降低家庭消费不平等;3.社会保险参与对家庭消费不平等的影响受经济环境、生命周期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现象,表现为南北方地区差距较大,对青年家庭影响更大;4.养老保险参与广度和深度对生存型消费影响最大、对享受型消费影响次之、对发展型消费影响最小,而医疗保险参与广度和深度的影响效应正好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4.
德国的奖励住房储蓄政策韩颖在德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政府实行一种奖励住房储蓄政策,而不实行住房补贴制度。这项政策的实施,不仅可以达到鼓励个人拥有住房财产和个人资金积累的社会目标,而且可以使政府的预算支出更有效,即以较少的政府支出达到预定的鼓励住房消费的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居民储蓄额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且从储蓄规模的构成看,其中高收入层的储蓄数额要远远高于低收入层的。针对这种情况,经济理论界的人士有的认为应通过启动高收层的消费来拉动居民的消费需求,有的认为应通过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来缩小各收入层之间的收入差距。那么一个国家的居民消费规模到底多大为宜,一个国家又如何来启动投资、消费需求呢?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储蓄规模、储蓄与消费关系的理论,对我国经济政策的制定或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税收负担效应是指国家课税多少对经济产生的不同反应及效果,它调节国家与纳税人的利益关系,主要通过税收的职能来实现.税收负担的投资效应可以表现为刺激投资或者抑制投资;税收负担的消费效应不仅会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水平,还会对消费者的消费和储蓄以及不同商品的相对购买量产生结构性影响,进而影响商品的生产结构;税收负担的出口效应直接影响并决定一个国家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出口商品的结构,进而影响国内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税收负担还直接影响居民、企业及国家的储蓄,导致储蓄结构的变化.税收负担合理化,有助于投资、消费、出口、储蓄之规模与结构合理化,进而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与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摘自刘煜辉博客 我们可以捋出这样的一股经济活动的线索:投资-要素分配(初次和二次)-形成部门收入-消费-最后剩下的才是储蓄-投资和净出口(储蓄是要花掉的)。  相似文献   

18.
《财会学习》2005,(4):8-8
“中年危机”正成为一个愈来愈受关注的社会现象。中年人往往陷入年龄带来的仓皇失措和长久生活带来惯性的双重夹击中:体力和思维大不如前,滔滔不绝的事业压力,哭闹的孩子,琐碎的家事,无休止的账单,令人困扰的生活事件……许多梦想已经远逝,没有实现的仿佛永远也不可能再实现,加重了人到中年风雨飘零的身世之感。  相似文献   

19.
运用税收政策提升居民储蓄存款的投资、消费转化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分配格局的变化,我国越来越表现出明显的“超储蓄”现象。“超储蓄”现象的成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的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二是投资和消费的安全性不够、动力不足。要促使储蓄转化为投资和即期消费,主要可以通过部分修改税法、开征个人财产税、开征社会保障税和调整个人所得税等税收政策来完成。  相似文献   

20.
我国居民储蓄现状及其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了中国居民储蓄现状、结构及其增长原因。结果表明,居民收入增加、投资渠道不畅、预期收入不稳定是居民注重储蓄而不是消费重要原因。由于人均储蓄水平还很低,居民储蓄分布也极不均衡,目前,稳定居民预期、保持较高储蓄率仍然是必要的,一味地强调通过分流储蓄来刺激消费并不妥当。在未来收入、投资收益率和公共服务数量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的情况下,加快推进相关的体制改革才是适宜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