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外汇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按照规定将其吸收外汇存款的一定比例交存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自2005年1月起,在我国境内吸收外汇存款的金融机构,按照统一的准备金率向人民银行交存外汇存款准备金。外汇存款准备金政策在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伴随着交存机构数量增多,业务量翻倍增长,其会计核算方式和管理办法等已不适应业务发展需要。本文以山东省8年来外汇存款准备金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当前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加强外汇存款准备金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政策调控宏观经济,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阶段性效果。随着我国外汇存贷业务的迅速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重视外汇存款准备金政策,突出表现在《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的实行。迄今为止,《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已经顺利实施一周年,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外汇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历程,分析了《规定》实施一年来的政策效果。最后讨论了我国外汇存款准备金制度运行中的一些制度缺陷以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新旧规定对比。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从2005年1月15日起统一调整为3%。具体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规定》,自《规定》实施之日起,《外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缴存管理办法》和《外汇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同时废止。根据上述两个规定,外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缴存比率为“3个月以下  相似文献   

4.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交存范围的通知》要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从2011年9月15日开始分段计交存款准备金。为全面了解该政策的实施对地方法人银  相似文献   

5.
财政存款业务始于1984年,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后。财政存款作为中央银行信贷资金来源和基础货币的构成部分之一,在人民银行实施宏观调控方面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通知》,对金融机构财政存款交存范围进行了调整,自此财政存款交存总量逐年减少。实际工作中,财政存款业务存在交存不及时、监督不到位、文件规定与实际业务脱节等问题,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要闻回放     
《中国投资管理》2004,(12):59-59
11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05年1月15日起将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至3%。为加强对外汇存款准备金的管理,充分发挥外汇存款准备金的职能作用,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  相似文献   

7.
财政存款和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资金来源.根据规定,商业银行吸收的财政存款必须全额划缴人民银行.自1998年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以来,实行了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一级法人考核.目前,全省各金融机构向人民银行交存存款准备金和缴存财政存款业务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进一步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之管见李祥麟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调控手段。是法律所赋予中央银行在权力范围内,规定专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吸收的企业存款、储蓄存款、农村存款和其它存款、信托存款等,要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比例,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  相似文献   

9.
政策信息     
《南方金融》2004,(11):71-71
央行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我国将允许跨国公司自有资金用于境外成员公司;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联合制定了《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收购意见》;央行发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央行发布《个人财产对外转移售付汇管理暂行办法》;  相似文献   

10.
存款准备金是人民银行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长期以来在调节货币供应量和 社会流动性,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存款准备金交存范围核定是存 款准备金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仔细梳理存款准备金交存范围核定相关规定和工作实 践的基础上,归纳了目前存款准备金交存范围核定的基本原则和交存范围核定工作出现的新变 化新要求,总结了目前交存范围核定工作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并就改进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对在新形势下做好存款准备金交存管理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正>央行与其他存款性金融机构“国外资产”的此消彼长,一方面体现了央行政策透明度的提升,另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商业银行外汇资金管理能力的提升。2022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国外资产”项下“外汇”科目环比增加636亿元,创2014年5月以来最大单月增幅,引发了市场的密切关注。对此,央行特别在官网“答记者问”中指出,“2007—2008年,为支持商业银行建立相应的外汇资产风险准备,人民银行允许部分商业银行以外汇资金交存部分人民币存款准备金。2008年以来,部分商业银行自愿将上述外汇资金逐步置换回人民币形式来交存存款准备金。近期,部分商业银行继续置换所剩外汇资金,置换后体现为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外汇’科目余额增加。”  相似文献   

12.
由于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执行时间跨度大,管理规定繁多,核定工作流程不规范,加之自2008年起,人民银行总行授权省级人民银行核定辖内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和财政存款交存范围等,使得准备金管理过程中诸多问题逐步显现,存在一定风险。因此,需要客观反映存款准备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潜在风险,重新调整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准备金交存范围核定工作流程,并提出进一步规范我国准备金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存款准备金是各国中央银行广泛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本文对比研究了我国与主要国家存款准备金管理的异同,借鉴发达国家存款准备金管理的成熟经验,提出我国在存款准备金交存机构、交存基数、存款准备金率及存款准备金监管等方面的改进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存款准备金管理框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为完善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健全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调控功能,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8月26日起,保证金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缴存款准备金范围。本文分析了保证金存款新政策出台后,对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影响,并提出风险提示方面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燕妍 《金融研究》2008,(11):I0022-I0025
一、我国外汇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历史回顾 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始建于1984年,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最初目的是集中资金。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对我国人民币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重大调整。此后,中国人民银行频繁使用人民币存款准备金政策调节宏观经济,尤其是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行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演变过程  纵观我国存款准备金的发展 ,共经历了“三次制度变革 ,六次比例调整” ,且时间周期各不相同 ,但调整的目的均是为了增强金融机构的资金自求平衡能力 ,充分发挥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1.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三次变革。第一次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专门职能后 ,为加强信贷资金的集中管理 ,平衡国家信贷收支 ,更好地为宏观经济决策服务 ,要求各专业银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比例、统一时间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 ,这是我国首次采用存款准备金制度。第二次 ,1989年我国开始实行法定存款准备…  相似文献   

17.
农业银行和信用社是经营货币特殊商品业务的金融机构之一,它担负着支持农业生产和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然而利率水平确定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农业银行和信用社的自身经济效益。今年二月一日,农业银行在人民银行调整利率的基础上,对行社往来等利率作了相应的规定。根据现行的利率状况,我认为有些方面还不够合理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农业银行吸收存款的利率与交存人民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利率倒挂,就我行的情况分析,今年一至四月份各项存款月平均利率达6.35%,而交存人民银行存款准备金月平均利率仅为5.59%,交存人民银行存款准备金月平均余额为1122.9万元,一至四月份吸收的存款交存人民银行存款准备金倒贴的利息3.41万元,如果以定期存款单项计算,其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中,确定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人民银行为了履行发行货币和管理信贷的职能,按照国家规定,开始实行银行存款准备金制度,即要求各专业银行把吸收的存款,按不同性质,向中央银行交存一定比例的存款准备金。现在就存款准备金的几个问题,谈点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现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必须按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的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1)规定和调整存款准备金比率:(2)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范围;(3)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基础、缴存办法;(4)存款准备金的批准动用等。  相似文献   

20.
财政存款是各级财政部门代表本级政府掌管和支配的财政资产,包括国库存款和其他财政存款。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通知》(银发[1998]118)规定:“金融机构代办的中央预算收入、地方金库存款和代理发行国债款项等财政存款是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应全额就地划缴中国人民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