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快速膨胀。审计署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万亿元,有51.15%是2008年及以前年度举借和用于续建2008年以前开工项目的,2008年以来新增占到近50%。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6.7万亿元,占62.62%;负有担保责任的2.3万亿元,占21.8%;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1.67万亿元,占15.58%。作为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来源方,商业银行在此过程中应顺势而为,把握地方政府融资模式变迁的大势,在防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同时,提前布局地方政府融资模式变迁催生的新业务。  相似文献   

2.
2014年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多数地方财政收入放缓,而刚性支出不减,使得今年地方政府24万亿元地方债的偿还压力陡增,风险凸现。 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最重要的举债主体。地方融资平台在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中占据38%,在全部债务中占比39%。部分典型的省市,如湖南、重庆、安徽、湖北、广西、江苏、陕西、厦门和海南,则占比更高,超过50%,最高的湖南省融资平台举债占比达到了63%。融资平台几成风险爆发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债务,即地方债,是指地方政府作为举债人或担保人,承担偿还责任、担保责任及其他或有责任的债务。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表现形式为以地方融资平台为借债主体、以银行信贷为主要资金来源、地方政府负有主要偿还或担保责任的债务。追因地方债的形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由来已久。1979年就产生了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当年全国共有8个县区举  相似文献   

4.
财经 简讯     
《黑龙江金融》2014,(1):6-7
地方债半年增13%近200个县债务率逾100%12月30日,审计署正式发布了2013年第32号公告《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6988.65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9256.49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66504.56亿元,三类债务共计约302748亿元。在一些专家看来,总体风险虽较小,但地方债务呈现较快增长,2013年上半年增速达13%,这是值得关注的。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部分地方和行业债务负担较重,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债务,即地方债,是指地方政府作为举债人或担保人,承担偿还责任、担保责任及其他或有责任的债务.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表现形式为以地方融资平台为借债主体、以银行信贷为主要资金来源、地方政府负有主要偿还或担保责任的债务. 追因地方债的形成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由来已久.1979年就产生了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当年全国共有8个县区举债.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开始通过国债转贷、中央代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以及通过发行地方城投债等解决地方财力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数量和规模正在超常增长和急剧累积,债务风险凸显.截至2010年6月末,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达7.66万亿元,城投债(含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余额为4882.5亿元,再加上财政部代发的地方政府债券2670亿元,地方政府公开可计算的总债务已超过8.42万亿元.中国银监会曾披露,目前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中存在严重偿还风险的贷款占比为23%,这意味着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敞口约在1.5万亿元.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债务问题的严峻性也日益暴露.随着宏观经济下行,经济结构调整,税收与土地出让金这两大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如今下降显著.数据显示,201 5年头两月,我国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速不及5%,2月份更是只有0.27%的增幅.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今年庞大的到期债务规模,根据2013年6月审计署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2015年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到期规模约2.8万亿元.虽然国家[2014]43号文提出了剥离城投融资功能,并鼓励创新融资券种和新融资模式(PPP)试图解决地方债问题,但这两种手段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8.
资讯     
《金融博览》2014,(21):4-5
国务院首次发文规范地方政府债务 国务院办公厅10月2日发布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这是国务院首次发文全面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也标志着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完整制度框架基本建成。截至去年6月底.国内地方政府负有直接偿还责任的债务为10.88万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6万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4万亿元。  相似文献   

9.
2011年3—5月审计署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本级及所属市(地、州、盟、区)、县(市、区、旗)三级地方政府的债务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占62.62%;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     
《金融博览》2011,(14):9-9
100% 6月27日,审计署发布公告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有78个市级和99个县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  相似文献   

11.
人们担忧、也常被唱空中国经济的各方利用的中国政府债务问题,终于有了基本结论。审计部门历时半年,涉及五级政府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近日公布。截至2013年6月底,中央和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担保责任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总计30.27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17.89万亿元,中央政府性债务总额12.38万亿元。  相似文献   

12.
正人们担忧、也常被唱空中国经济的各方利用的中国政府债务问题,终于有了基本结论。审计部门历时半年,涉及五级政府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近日公布。截至2013年6月底,中央和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担保责任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总计30.27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17.89万亿元,中央政府性债务总额12.38万亿元。  相似文献   

13.
数字     
《财政监督》2014,(3):76
正13%政府债务总体风险虽较小,但地方债务呈现较快增长,2013年上半年增速达13%。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部分地方和行业债务负担较重,截至2012年底,有3个省级、99个市级、195个县级、3465个乡镇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2月30日,审计署公布了2013年全国地方债务审计结果,此次审计的7170个地方融资平台企业债务超4万亿元。融资平台企业的债务风险和不规范运作早已引起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并推出了一系列规范和改革融资平台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分析 一是融资规模扩大、贷款总量不断上升,易引发政府信用风险。由政府建立的融资平台主要的经济活动是以政府或相关部门为负责人、以政府信用为基础进行融资贷款.随之而来的也就是由政府财政承担的还债责任。就县级投融资平台而言.其2009年造成的新债务增加了12000万元.历年累计债务合计达到了19400万元.只要政府负担的这部分债务得不到及时偿还。就会打破政府融资平台的正常运转.使政府信用面临较大风险。  相似文献   

16.
杨艺  薛惠丹 《新金融》2013,(9):55-59
审计署公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超过10万亿元;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债务余额接近4万亿元。2013年地方政府偿债金额接近2万亿元,约占地方政府当年土地出让预算收入的一半。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问题是否会引发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着实为社会舆情所关注。本文在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发行、规模和结构的基础上,重点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敞口、特殊性、形成机理等问题进行探讨,最后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数字经济     
100%6月27日,审计署发布公告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有78个市级和99个县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94.7亿元经财政部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4.7亿元。其中,出国(境)经费17.73亿元,车辆购置及运行费61.69亿元,公务接待费15.28亿元。  相似文献   

18.
张琦 《财政监督》2012,(4):69-72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迅速发展,截至2010年底,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总额达10.7万亿元,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多达9.1万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23%。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大规模融资的重要手段,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其同时,其债务风险也愈演愈烈,引起监管当局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深入探讨我国  相似文献   

19.
不同类型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存在较大差异,债券类债务的违约概率明显低于银行贷款超过3万亿元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即将到期,地方债务正迎来一个还款高峰期。根据国家审计署数据,2011-2013年以银行贷款为主的地方政府债务将集中到期,在欧  相似文献   

20.
裴涛 《时代金融》2016,(6):43-44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成为我国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巨大的偿债压力下,2015年3月财政部宣布于2015年实施约3.2万亿元的地方债务置换,大规模的债务置换解决了地方政府债务偿还的燃眉之急,同时也有利于地方债务期限的调节和偿还利息的减少,但是对于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