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农民的生活环境。本文通过对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现状的分析,找到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美丽乡村建设,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贫困人口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渠扬  唐文兵  崔冬冬 《消费导刊》2009,(24):213-213
一、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科学内涵(一)新农村体育文化的主体是共同劳动和生活的乡村农民,具有主动性和自发性农村体育文化不是少数人的活动,乡村农民也不仅仅是被动的受众。应当明确,农村体育文化主要是乡村农民自身的"人化"和"化人"过程,我们既不能将"文体下乡"活动等同于农村体育文化建设,也不能  相似文献   

3.
加强农村生育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农村物质文化和乡村文明的重要阵地,是推进农村先进生育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落实的有效手段。其目的是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新型生育文化和生育观念对引导群众生育意愿,转变群众生育观念,规范群众生育行为的作用。笔者认为,加强农村生育文化建设必须明确方向,突出重点,着眼农民,服务农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生育文化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除了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外,已经具备了进行文化市场消费的经济能力,但是当前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不能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当前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要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繁荣乡村文化市场,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我国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与研究 乡村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 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农民观念的改变,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农民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倾斜教育资源,创新农村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乡村文化建设的基本特征有:农民主体性;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外来文化的借鉴性;长期性与艰巨性.  相似文献   

5.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乡村文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南省长沙县农村为例,从乡村文化建设的内涵开始分析,研究总结长沙县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加强我国乡村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统筹城乡一体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改期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农村出现了大量先富起来的经济能人,他们在促进农村的科学发展具有巨大的积极的作用:经济方面,先富群体掌握的经济资源可以帮助农民共同致富;政治方面,先富群体的认知可以推进乡村民主建设;文化方面,先富群体开阔的视野可以推动公益事业,繁荣乡村文化;社会方面,先富群体掌握的社会资源可以加速乡村社会的整合,促进乡村社会秩序的稳定;管理方面,先富群体新的思维和政纲可以强化乡村政权的执政能力,推进乡村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君 《中国报业》2023,(11):252-253
农村社区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在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素养、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农村公共文化与社区治理的经济纽带效应、民主效应、服务效应和城乡融合效应上存在着内在关联,因此,应厘清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参与社区治理存在的主要矛盾,宏观上重视供给侧改革、中观上升级服务业态、微观上创新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8.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重要战略,在这一背景下,从农村职业教育视角入手研究黑龙江省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黑龙江省农村职业教育初具规模,但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和文化层次低,职业教育“多头管理、条块分散”,缺乏协同治理一体化农村职教体系,农村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对接脱节等问题突出。因此,应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城乡一体化职教体系,建设农业职业教育四大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教育资源高效利用,创新特色农村职业教育、实现多元化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需求高度融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加大支持农业职业教育力度四个方面入手,推进黑龙江省农村职业教育振兴。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也是中国“三农”工作的组成部分。本文在乡村振兴的视域下,探讨中国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建设中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张胜前 《商业时代》2012,(27):21-22
公共性是人与人之间共在共处、共建共享的特性,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文化公共性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机制保障。社会发展与巨变引发乡村文化价值冲突和认同缺失,乡村文化"公共性"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遭遇着消解的命运。理性面对和科学研究乡村文化"公共性"消解现象,探索和研究乡村文化"公共性"再造的意义及其原则,成为当代中国乡村文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中国农村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得到了改善。但是在农村的人居环境文化上却出现了“文化的缺失”。本文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并提出乡村景观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几点建议,以期对未来乡村人居景明废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后,农村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的伦理观念在货币主义的冲击下也发生了转变,财富观念异化、孝道伦理衰落以及离婚潮涌现等各种伦理危机随之浮出水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背景下,如何重塑乡村伦理则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社会,乡村社会的伦理之所以能够维系是与集体性文化活动密不可分的,因此,在伦理异化的背景下,通过农村集体性文化活动建设重塑乡村伦理成为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如何建设智慧乡村也成为人们极为关注的领域。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当前具有农民身份的农民还是我国居民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建设智慧乡村就极为必要,而物联网的发展就为智慧乡村的建设提供了条件、做好了准备,尤其是满足了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特别是物联网正在逐渐改变着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已成为农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如何建设智慧乡村也成为人们极为关注的领域。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当前具有农民身份的农民还是我国居民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建设智慧乡村就极为必要,而物联网的发展就为智慧乡村的建设提供了条件、做好了准备,尤其是满足了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特别是物联网正在逐渐改变着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已成为农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陈强 《科技转让集锦》2011,(14):202-202
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为中国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中国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污染扩展和蔓延到农村,严重威胁着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持续发慢,而绿色乡村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为城市生态系统提供清洁的水源和清新的空气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着日益严峻的乡村生态系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责无旁贷.不断帮助青少年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指导他们参加有益于绿色乡村的各项活动,为家乡的生态环境建设贡献自已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路径之一,是建设美丽乡村、营造优秀传统文化氛围的重要措施。在梳理近年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政策基础上剖析其重要战略地位,同时回顾众多学者从多种角度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成果,发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实施存在城乡失衡化、供给形势单一化以及服务意识制度化等现实困境,并依据研究提出精准施策、供给多元以及提升意识等有效解决路径,以期为改善农村文化环境,落实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助力。  相似文献   

17.
加强农村生育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农村生育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农村物质文化和乡村文明的重要阵地,是推进农村先进生育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落实的有效手段.其目的是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新型生育文化和生育观念对引导群众生育意愿,转变群众生育观念,规范群众生育行为的作用.笔者认为,加强农村生育文化建设必须明确方向,突出重点,着眼农民,服务农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生育文化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8.
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农村基层面临文化服务资源不足、供求对接不精准、文化人才断层等问题。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坚持把满足农民群众求知求美求乐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根本目的,持之以恒打造“百姓欢乐舞台”文化品牌,从制度、经费、人才、考核等四个方面同步入手,充分发动农民参与,让农民成为舞台主角,寓教于乐扬正气,群演群乐接地气,凝心聚气添活力,有效解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深入难、接受难、持续难问题,切实发挥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在繁荣城乡文化、完善基层治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这些做法对下一步如何通过农村公共文化阵地推动乡村振兴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成功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农村摆脱贫困,农业提升发展,农民致富奔小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如何成功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民族地区、经济后发地区的重要课题.大湘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文化,支撑乡村旅游发展,通过加强政府引导;创新"三农"资金投入机制;加快农村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市场机制,既可以利用乡村旅游实现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利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能实现劳动能力就地转移,提高农民的收入,达到双赢.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乡村旅游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业已成为共识。以乡村旅游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显得切实可行。以政府为主导,搭建农村劳动力转移至乡村旅游的桥梁;构建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模式;建设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保障体系是实现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乡村旅游转移、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